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茶文化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发布时间:2016-10-20 11:08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茶文化课程教学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3 5卷第7期 2 0 1 4年 7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 0 . 1 _ 3 5 NO . 7 J u 1 . 2 0 1 4

J o u r n a l o f Hu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茶文化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张 摘

(湛江师范学院,广东湛江 5 2 4 0 4 8 )

要:对外汉语教学中,专门的文化课的开设和研究可以更好的实现语言和文化教学的融合,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

能力。论文在相关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开设茶文化课程的研究意义,重点介绍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

介绍课程、分析教学对象与资源、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编排、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荼文化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H 1 9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3 - 2 2 1 9( 2 0 1 4 )0 7 - 0 1 4 1 - 0 3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的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日益发展和研究拓展,汉语及中国文化也越来越受关注,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已对文化题材和文化任务提出了要求。现在来中国的留学生,大部分学汉语的目的并非是为了研究汉语,而是为了掌握汉语这个工具,了解中国文化去从事与中国有关的经济、法律、旅游等其他专业的工作。因此,文化课程是留学生汉语言专业中,不能缺少的主干课程之一,不能不设。l J

课程教学设计模式

教学设计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学习者和学习任务,

确定教学目标,编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对教 学进行评价的过程。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设计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教学设计模式包括:迪克和凯里模式、肯普模式、史密斯和拉甘模式、马杰模式L 2 本文参照这些教学设计模式,以马杰模式为主要模板,结合课程特点,针对茶文化课程的系统教学设计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教学任务、教学资源

课程的提出

和教学对象 (学生原有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 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并编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策略

; 进行教学评价。

中华文化包罗万象,其中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茶起源于中国,中国茶文化从萌芽到形成,揉合了儒、道、 佛三家的精华,体现在物质、精神、语言等各方面的文化中, 在人们日常生活、婚姻、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相对日韩等国家对茶文化的重视,作为茶文化起源国的中国近来也越来越重视茶文化专业化的建设,其中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浙江林学院等高校开始培养本科层次茶文化专业人才,说明具有完整学科知识体系的中国茶文

茶文化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 )课程简介

茶文化课程是一门针对高级阶段留学生开设的文化类

选修课。该课程含理论课和技能课两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包 括茶与中国茶史、中国茶叶种类、茶的保健功能、茶与传统文化、生活中的茶文化、茶艺与茶艺实训等。具体安排如下: 课程名称:茶文化课程类型:对外汉语文化类选修课,含理论课与技能课授课时间:半学期,1 0周,每周两小节,共 2 0课时教材体例:教材主要有两大模块,第一个模块是理论课部分,包括茶与中国茶史、中国茶叶种类、茶的保健功能、 茶与传统文化、生活中的茶文化等六章内容,,第二个模块是技能课部分,包括茶艺与茶艺实训。 授课模式:班级集中授课模式

化,已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获得认可。在对外汉语教学 中开设茶文化课程,通过茶史、茶俗、茶艺等的学习,可以丰富学习者的中华文化知识,提升其汉语文化的能力。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文化课程设置的越来越完善,开设了如书法、剪纸、舞蹈、太极等各类课程,这是对外汉语教学日 益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茶文化课程的开设,也可起到丰富课程资源、丰富学习者学习生活的作用。

收稿日期:2 0 1 4 -0 3 -3 1

教学目标:推广中华文化、使学习者了解中国茶文化, 扩大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接触面,以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国文 1 41

作者简介:张敏 ( 1 9 8 5一),女,广东普宁人,湛江师范学院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茶文化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茶文化课程教学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67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467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0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