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对外汉语教材语法点编排及语法点注释比较分析
本文选题:对外汉语 切入点:语法教学 出处:《兰州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语法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之一,在语法教学中,用外国学习者的母语加注,是教学的一种策略。对于汉语初学者来说,准确的英语注释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点,进而提高语法教学的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母语释义的偏差及目的语与母语的差别,容易造成学生对汉语语法理解的偏误。本论文通过梳理和分析两本初级对外汉语语法教材英语释义,试图找到一些可能导致语法偏误理解的问题,并从学习者学习语法的便捷性和翻译的准确性、可读性等方面来提出改进的对策。 英语释义欠妥当可能导致汉语语法理解出现偏误大致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它们是:1.概念,语法点释义不正确;2.翻译结构复杂;3.翻译只有部分对应,易引起歧义;4.某些语法例句翻译不地道;5.翻译不一致;6.病句给出英语释义;7.中文易混淆的词例句翻译不准确。产生上述问题是由于翻译有时只忠实原文的部分内容、翻译者理解语法本身的偏差以及翻译与原句语体、语境的不切合等。在此本论文提出一些对外汉语语法的教学原则和解决问题的建议。这些建议包括:1.减少出现难而偏的专业术语;2.例句翻译的必要性和原则性;3.语言点的解释要力求简明扼要;4.力求正确理解语言点本身;5.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要有原则性。
[Abstract]:Grammar teaching is one of the content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grammar teaching, adding notes to foreign learners' mother tongue is a teaching strategy. Accurate English annotations can help them understand Chinese grammar points better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grammar teaching. However, in practical teaching, due to the deviation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other tongue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he mother tongue,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some problems that may lead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grammar errors by combing and analyz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English in two primary grammar textbooks for TCFL.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learners' convenience of learning grammar and the accuracy and readability of translation. The misinterpretation of English may lead to error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grammar in the following six aspects: they are the concept of "1: 1",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grammatical point is incorrect 2. The structure of translation is complex and the translation is only partially corresponding. The translation of some grammatical example sentences is not authentic. The translation of some grammatical examples is inconsistent. 7. The translation of confusing example sentences in Chinese is inaccurate. The above problem arises from the fact that the translation is sometimes only faithful to part of the original text. The translator understands the deviation of grammar itself and the style of translation and the original sente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eaching principles of grammar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ese suggestions include: 1. Reducing the difficulty and bias of the specialized term "Hu" 2.The necessity and principle of translating examples. The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points should be concise and concise. 5. The teaching of grammar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should be principled.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鹤澜;杨阳;;一项对发展汉语《中级汉语(上)》的问卷调查[J];语文学刊;2009年17期
2 魏红;;试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评估与使用[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董明,桂弘;谈谈好教材的标准[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S1期
4 王洪岩;;对外汉语教学的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11期
5 程相文;对外汉语教材的创新[J];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04期
6 杨翼;培养成段表达能力的对外汉语教材的结构设计[J];汉语学习;2000年04期
7 刘颂浩;对外汉语教材中翻译的功能和原则——以“老师”和“脸谱”为例[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孙玉卿;;对外汉语教材中应重视轻声词的注音问题[J];消费导刊;2007年02期
9 尹海良;;对外汉语教育素材的“叙述视角”意识[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10 郑军;;《语言自迩集》的科学性探讨[J];理论界;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冰;贺洁星;;中文出版迈出国门,路有多远?——对对外汉语出版调查的思考[A];出版业调查报告——第四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4年
2 赵越;;对外汉语教材520高频用字部件浅析[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焱;孟繁杰;;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材汉字输入量及字目选择[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欧妮;;突显地域性 增强实用性——由通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不足引起的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5 李芳杰;杨巍;;导引 脉络 准绳——《汉语100》编写思路的构拟与实施[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郭曙纶;;语料库技术在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中的应用实践——以《新汉语高级教程》为例[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蔡志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谈对外汉语教材建设的构想[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健;陈萍;;试论汉语语感教学与教材创新[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杜晶晶;;对外汉语初级词汇的义位存在研究——基于两套对外汉语初级教材义位的计量研究[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蕊;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助词“着”的选项与排序[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商报记者 王东;对外汉语教材 重大出版项目年内“频发”[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2 记者 海霞 曹永兴;首套中医类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3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汉语言文学专业 郑玉;浅评《新概念汉语》初级本[N];科学导报;2009年
4 见习记者 王莹;对外汉语教材“墙外香”[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5 记者 孙海悦 章红雨;人教社研讨对外汉语教材“走出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6 田睿;人教社第二届对外汉语教材研讨会召开[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李纬娜;对外汉语教材应尽快适应时代需求[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章红雨;对外汉语教材离世界有多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9 记者 李雪林邋实习生 李媛;应制定不同国别语种汉语教材[N];文汇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王玉梅;北语社:汉语教材驱动输出跃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志山;定制式数字化汉语教材辅助分析与重组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边成妍;韩中两国本科基础汉语教材语法项目编写比较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黄慧;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陈敬玺;国际汉语语言交际能力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帆;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用系列教材带体标记句型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2 钱晓敏;功能法与对外汉语精读教材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乔丽坤;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材练习的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4 周扬;初级汉语综合教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叶青;对外汉语教材中语法点“着”的设计[D];西北大学;2012年
6 赵婕;两种对外汉语教材语法点编排及语法点注释比较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7 钱多;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转折复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8 袁冉;对外汉语教材与汉语母语语文教材词汇层级性对比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陈云;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动量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赵子健;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03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603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