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对外汉语教材推荐_国际汉语教育网︱国际汉语教师资格︱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对外汉语教师

发布时间:2016-11-26 04:16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述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2-11-16

罗青松

  提要: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进行了初步的回顾与总结, 从目标定位、教学理念与方法、课堂教学、语篇指导等方面, 对相关研究及主要观点进行了介绍评价, 并针对写作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写作; 教学法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较之其他技能的教学, 研究基础薄弱、成熟教材与相关研究数量较少。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发展, 这一领域逐渐受到关注, 教学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拟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成果1 进行梳理, 从目标定位、理念方法、课堂教学、语篇指导等方面, 分别进行介绍与评价o 。在此基础上, 针对写作教学研究领域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以期为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目标定位研究

  1. 1写作教学的目标任务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目标任务与课程定位是初期研究的焦点问题。写作教学起步较晚, 受母语教学的影响较大。到20世纪80年代初, 写作课在教什么、如何教等问题上, 还处于摸索阶段。杨建昌( 1982) 5浅谈外国留学生汉语专业的写作课教学6和祝秉耀( 1984)的5浅谈写作课教学6是较早讨论写作教学的文章: 前者作为草创阶段的探索, 虽开始关注教学对象的特点, 但尚未脱离母语写作教学的影响, 较侧重修辞手段、写作技巧的指导; 后者则比较明确地从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立论, 强调应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 注重词汇、语法、句子与段落衔接等语言运用方面的指导。李清华( 1986)的研究延续了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 注重语言表达训练的思路。李文针对语段写作指导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有控制地写作与自由写作两大训练方式。

  80年代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研究寥寥可数, 但这些初期研究从基本问题入手, 涉及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关键问题, 拉开了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的序幕。此后较长时期, 这一领域仍未脱离沉寂局面, 直到90年代, 这种沉寂才逐渐被打破。南勇( 1994)的研究强调写作教学对提高学习者整体汉语水平的作用, 也指出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不能照搬母语写作教学的思路。南文在讨论教学内容、方法的基础上, 还将关注点延伸到了写作教材的编写, 提出了写作教材应突出组句训练, 关注汉语语篇形式特点等问题。初期及随后的写作教学研究, 注重澄清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与母语写作教学的区别, 强调应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此后讨论写作教学的论文, 都基本认同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旨在提高学习者汉语书面语篇表达能力的观点(罗青松2002, 陈贤纯2003)。这一目标定位较为全面, 涵盖了语言运用能力、文体知识、语篇意识、表达能力等多种相关因素。

  1. 2课程起点与教学重点

  从写作教学的目标定位来看, 学习者进入写作课学习, 需具备一定的目的语基础。尽管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 写作课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单独开设的写作课应以语段表达作为教学的起点与重点。陈福宝( 1998 )的5对外汉语语段写作训练简论6是专门讨论语段教学的文章, 陈文指出要以语段为媒介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汉语语段写作的技巧, 打下写作基础。陈文根据汉语语段本身的复杂性, 提出了给模式、给话题句等训练方式。一些相关研究在讨论课程起点, 或论及教学重点等问题时, 都将焦点对准语段训练这一从句到篇的层次。语段训练超越了句子层面, 指向语篇表达的最终目标; 同时, 这一层次的表达可以较好地控制难度, 这有助于帮助学习者建立语篇意识, 逐步向语篇表达过渡。

  1. 3内容规划和系统化构想

  构建系统全面的内容框架, 是课程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两部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专著对此都进行了探讨: 祝秉耀、傅艺芳( 1996)在5汉语写作教学导论6列举了写作课的教学内容, 涉及文体知识、语言知识、训练方式等方面; 罗青松( 2002)在5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6中, 讨论了写作教学的课程规划问题, 提出以语段表达为起点、语篇表达为目标的原则, 并勾勒了从写作的入门阶段到高级水平三个主要阶段的训练项目框架。除了这些关于教学内容设计的讨论, 还有研究从更为宏观的层面探索写作教学的内容规划问题。彭小川( 2004)指出, 语篇教学的问题要进行全面系统地构架, 从宏观上明确教学内容, 并对语篇教学进行总体研究与设计。刘壮( 2005)则拓展了探索的角度, 在考察书面语教学的教材使用、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的基础上, 提出书面语教学的症结在于缺乏系统化, / 研究工作多集中于方法层面的怎样教, 而对于本体论、认识论、工具论层面则注意不够0。刘文提出了书面语教学系统规划的思路。写作教学涉及面广、内容复杂, 上述研究关注完整系统地规划教学内容, 是很有价值的观点。从写作教学的定位、目标与重点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中, 可看到这一领域初期探讨的基本轮廓。虽然写作教学较其他技能教学起步晚, 但研究者在基本问题上较快取得了共识。取得这一良好开端的原因大致可归结为几个因素: 第一,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写作教学研究相对滞后, 在草创阶段已处于较为成熟的学科总体框架中, 可以从其他技能的教学模式中获得理论和实践的参照; 第二, 随着写作单独设课, 学习者语言运用问题, 尤其是语篇层面的问题凸显, 引起研究者对语言表达问题, 以及语段、语篇层面指导的关注; 第三, 第二语言教学, 尤其是英语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相关成果, 为对外汉语写作教学定位等问题提供了借鉴。

  二 写作教学理念方法探讨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 有来自课堂教学实践的启发, 也伴随着英语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方法的借鉴吸收。罗青松( 2002)在其专著中专章介绍并评价了控制法、自由写作法、语段形式法、过程法、任务法等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主要理念方法, 讨论了各种教学理念对汉语写作教学的借鉴意义。新世纪以来, 控制法、控制自由法、过程法、交际法及任务法等, 都被融入汉语写作教学的理论思考与教学实践中, 其中过程法与任务型写作教学更成为研讨的焦点。

  2. 1从重结果到重过程

  关注结果还是关注过程, 是不同的写作教学思路。结果法将教学重点放在对范文的讲解, 指导学习者模仿范文写作, 然后对学生习作进行评改修正。这种方法重点关注的是语言形式的指导, 主要通过前后两端的范文处理和学生的习作评析来完成, 对学习者写作的各个具体环节则不太重视。过程法则超越了关注结果的教学思路, 认为写作指导须渗透到学生写作的具体过程中。过程法对学习者写作的各个环节, 从构思、列提纲, 到写初稿、修改、编辑等环节都进行监控指导, 注重建立起教学之间的互动及学习者之间的互动, 以促进学习者的主动性。杨俐( 2004)针对过程法的理论特点与实践模式进行了较为充分的介绍和讨论, 对写作准备阶段、起草阶段和修改阶段三个基本过程进行了阐释, 还提出了细致可行的教学策略。阎婧( 2007)则采用对比的方法, 对结果法和过程法的理论特点、操作方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 对两种教学理念的利弊进行剖析。结果与过程, 是写作教学指导不可偏废的方面, 应形成互补而非对立的关系。上述研究, 都注重联系实际, 既指出新的写作教学理念的长处, 也审视其局限。正是这种注重实践的反思, 促进汉语写作教学理论方法的借鉴吸收逐步走向成熟。

  2. 2任务型写作教学

  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法的延伸, 任务型教学尝试通过设计贴近真实生活的任务, 并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引导学生在做中学, 用中会。从某个角度看, 如果说结果法关注学习者的外部表现, 过程法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心理等内部因素, 基于交际法的任务型写作教学, 则试图将外部表现和内部因素统一起来, 构建起注重过程指导, 最终指向获得结果、达到交际目的的教学模式。张笑难( 2004)的5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写作中的应用是较早讨论任务型教学的文章, 该文讨论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背景和写作课上的操作方式。在任务型教学多用于听说训练的情况下, 张文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了积极尝试, 拓展了写作教学的思路。罗青松( 2008)探讨了中级阶段写作任务的设计问题, 提出了写作任务的基本要素。罗文还从任务设计角度, 提出体验式、互动式、媒介式三种互相融合的写作任务类型, 讨论了任务型写作教学须把握的几个基本关系: 任务环节与语言运用指导的关系; 任务与教材的关系; 任务与学生个人体验、生活环境的关系; 写作产品与评价标准的关系等。

  任务型写作教学使写作的交际价值凸显, 促进课堂教学交际化以及写作指导过程化。当

前的研究还只是开端, 任务型教学的语言运用指导, 任务大纲的内容构架等, 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方案, 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2. 3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理念

  写作涉及语言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多个方面, 各种理论方法都有其解决问题的切入角度, 在教学研究中须博采众长。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 在探索与反思中形成了综合吸收、运用各种教学理念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态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综合各种教学法之所长, 合理推进到课堂教学中。吴双( 2008)对结果法、过程法、体裁法等进行比较分析, 提出/ 过程体裁法0在汉语写作教学中的借鉴意义。冯晟( 2009)结合学生作业实例, 注重建立教材、教学对象与教法的和谐关系, 提出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控制法、语段形式法、交际法等方法, 以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的观点。

  第二, 针对特定教学群体, 探讨教学模式的运用。写作学习者的个人背景、学习目标、语言基础等, 都会影响学习进程。研究者针对各种教学群体进行探讨。朴德俊( 2007)的5对韩写作教学策略6是具有代表性的国别写作教学实践研究。作者焦点对准韩国学生的汉语写作教学问题, 不拘一格地综合运用控制法、自由法、交际法等方法理念, 提出针对性的写作教学策略。这类针对国别的教学研究, 视点集中, 提出的观点具有实用性。

  第三, 针对各种教学层次, 提出针对性模式。相对而言, 中级阶段写作教学受到的关注较多, 而随着研讨的深入, 出现了针对不同教学层次的研究。岑玉珍( 2003)就留学生学历教育论文写作进行讨论。针对论文写作的标准、要求与学生水平落差大这一实际问题, 岑文还提出了语言表达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模式。马仲可( 2000)探讨了高级汉语专业人才写作能力培养问题, 提出重视语体教学、语法教学、范文讲授等综合治理模式。张宝林( 2009)则把研究焦点对准基础较为薄弱的初级阶段, 结合课堂实践, 提出了初级写作教学的/ 写) 评) 写0的教学模式, 并阐释了形成交流互动、重视语段教学等主要教学原则。写作教学理念从介绍、引进, 到根据需要综合运用, 反映出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理论借鉴的基本轨迹。无论是较为传统的结果法的沿用, 还是对过程法、任务型教学等较新的教学理念的借鉴, 都应有一个到实践层面考察分析, 发现其价值, 改进其欠缺的过程。下面介绍的写作课堂教学研究, 更具体地表现出汉语写作教学对各种理论方法的实践与反思。

  三 写作课堂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初期研究不乏真知灼见, 但多为经验型分析。随着新的教学理念的介绍引进, 教师和研究者都更自觉地借鉴新的理论方法, 全方位地运用到各个教学环节中。

  3. 1课堂组织策略

  写作是个体性活动, 要形成课堂教学的交互性, 组织教学面临着较大挑战。祁玲、张春梅( 2008)从课堂教学的交际化的角度讨论写作课堂教学的模式问题, 从选题、讨论、写作、修改、展示等基本环节指出贯彻互动式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包小金( 2008)的研究分析过程写作法中的/分组讨论策略, 包文运用自由写作、控制写作以及过程法的教学理念, 探讨合作学习形式在写作课堂中的运用策略。杜欣( 2006)提出写作教学的控制性指导策略, 主张在时间、题材、篇幅等方面进行控制, 以及在综合技能的训练上进行有效控制。上述研究关注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 同时与一定的教学法理论联系, 因而能从各种教学案例中摸索其普遍特征, 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3. 2学习策略与学习过程

  写作教学须考虑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和表达特点, 吴平( 1999)观察学习者写作中各种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 并从教学环境的营造及训练程序的安排等方面思考解决办法。刘瑜( 2008) 分析了复述写作中, 学习者交际策略的使用问题, 辛平( 2009)对写作教学过程进行了考察分析, 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评估调查教学方法, 对自由写作、思路图、写作提纲、视频写作等训练项目与写作进步程度关系进行探讨, 对学习者的作文偏误也进行了跟踪分析。这种观察教学双方的研究, 对拓展研究的角度, 推进写作教学研究走向客观、科学有积极作用。

  3. 3作文评改与测试评分

  写作教学中学习者的语言输出直接反映出学习进程与教学效果, 用什么重要尺度衡量, 关系到教学设计整体的科学性。许国萍、王一平( 2002)指出评改环节对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 以及写作评改环节随意性强的普遍现象, 试图建立一个有效的、可操作的、有师生互动的评改模式。辛平( 2007)比较了国内外考试中的作文评分标准, 探讨了基于语言能力构想的评分标准的原则与框架。写作作文评改, 从内容、反馈形式以及评分标准, 都会对学习进程和教学效果产生影响。针对这一环节进行研究, 是写作课程教学走向科学规范不可缺少的一环。

  3. 4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 能起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丰富教学资源等积极作用。朱湘燕( 2007)对多媒体辅助写作教学进行了讨论。朱文在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写作教学的实际状态, 提出采用多媒体写作网站和写作软件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吴双( 2009)将多媒体运用的课堂教学与传统授课方式进行比较, 指出多媒体教学在优化写作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建构新的写作教学模式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课堂教学是写作教学研究的基础和重心, 上述研究将理论思考融入课堂实践的各个方面, 评价理论方法的价值和局限, 探讨改进途径。虽然总体上看, 课堂教学研究还多为尝试推行某种模式, 进一步深化的理念创建还较少见; 但这类实践中的摸索是教学研究的必经之路, 将为形成写作教学科学完整的理论构架, 起到铺路石的作用。

  四 基于写作教学的语篇训练研究

  对外汉语语篇教学有不少研究成果, 本文将讨论的范围限于基于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语篇教学研究, 主要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方面: 一是探讨如何培养学习者的语篇意识, 指导学习者提高语篇能力; 二是针对学习者的语篇偏误进行分析, 探讨对应的指导策略。

  4. 1语篇意识的培养

  进行语篇层次的表达是写作任务的基本标志; 掌握衔接连贯等语篇手段, 是写作教学的基本内容。刘月华( 1998)讨论了叙述体的篇章教学问题, 针对怎样教学生连句成段, 提供了很有实用性的教学思路。刘文除了基本的连接方式, 还指出时间词语和处所词语的语篇连接作用, 并从练习设计入手, 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罗青松( 2002)提出将语篇手段按照形式化程度分成三类, 从用关联词语、连接成分的显性方式, 逐步到运用省略和指代的所谓半隐性方式, 最终到依靠句子的逻辑顺序, 句型、词语的选择, 整体文章风格的协调等隐性的方式。徐晶凝( 2004)从认知的角度提出帮助学生掌握语篇的生成策略, 指出语言形式、语篇模式及修辞结构是写作教学的关键。徐文将语篇生成策略分为识别写作语类、了解语篇在小结构上的特征以及写后修辞、衔接手段检查等多个步骤, 这一研究拓展了语体教学研究的思路。写作教学中的语体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李海燕( 2009)的研究从学生作文语体不当的现象切入, 针对学习者书面表达的口语化倾向, 从词语训练、范文阅读指导等方面, 提出对策。陶嘉炜( 2007)的研究将母语写作与第二语言写作进行比较, 指出书面语言讲究句子成分的完整性及表达的严密性, 从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各个层面进行写作教学语体指导的规划。

  4. 2语篇偏误分析

  针对学习者书面表达的问题进行分析, 能够促进写作教学对内容、方法的反思与修正。何立荣( 1999)分析留学生写作中的篇章失误, 针对写作中的句子衔接与语义连贯方面的问题, 提出了重视语段教学、以读促写等写作教学策略。辛平( 2001)对留学生的作文偏误类型进行了考察, 对词汇、语法、语用与衔接等各类偏误进行了量化分析。刘怡冰( 2006)分析了印尼学生篇章中的省略偏误、照应偏误、时间词偏误、体的偏误等, 并提出选择有篇章引导性的范文为模版, 设计语篇衔接练习等策略。语篇偏误也反映在书写格式、标点符号运用等方面, 刘元满( 2007)考察了留学生的文章格式偏误, 提出在大纲、教学和教材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的观点。雷英杰、龙叶( 2007)则以小见大, 通过一次请柬和启事的写作教学, 从应用文的标题规范、称谓、敬语运用、落款信息等问题入手, 指出了加强格式规范指导的必要性与策略。语篇教学涉及语篇衔接、文体、语体、文章结构、格式等方面。由于汉语语篇本体研究还不够充分, 写作教学在语篇训练与研究方面的资源比较欠缺。上述研究多从学生习作中收集资料、考察分析, 尽管这些研究探讨还较为粗略, 但勾勒出了写作教学常见语篇问题的轮廓, 为解决这一核心问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五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的问题与思考

  回顾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30余年的发展情况, 总体而言, 该领域已取得一定进展: 教学目标与课程内容基本形成共识; 引进吸收了主要的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理论, 开阔了分析思考的视野; 方法策略的探讨逐步延伸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也毋庸讳言,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整体上仍比较薄弱,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各方面的研究分析还比较粗浅, 有待进一步深入; 二是各类研究尚未建立起较为充分的联系。这两方面欠缺互为因果, 今后研究中须综合改进, 以下几个方面可作为推进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的切入点。

  5. 1加强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探索的关联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发展过程中, 外来的方法理论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但另一方面, 汉语写作教学在语言、文体、文化、教学环境等方面充满个性, 引进理论方法应在与课堂教学实践的碰撞中, 选择、改进, 或重建。如果只是被动吸收, 就难以超越对一些理论方法表层模式的搬用, 甚至有可能削足适履。因此在探索研究中, 须不断强化理论方法的科学性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使之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教学中借鉴运用“自由法”、“控制法”、“语段形式法”, 或受到更多关注的“过程法”、“任务法”等理念方法, 都应以解决汉语写作教学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如吸收/语段形式法0的思路, 应探讨如何构建较为系统的汉语语段的教学内容框架; 运用过程法, 须关注各个教学/过程0如何合理地推进、交融、渗透, 以增强它在汉语写作课堂教学的可行性。今后的研究应在理论和实践探讨上融入更多的批判性和创造性, 以逐步形成符合对外汉语写作教学自身特点的理论方法体系与教学内容框架。

  5. 2重视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相关性研究

  写作课堂教学研究涉及面日益广泛, 但各部分的发展不平衡。如写作教学的形成性评价的设计, 教材编写与使用问题, 作文及写作任务评估标准的研究等, 都是较为薄弱的方面。在今后研究中, 应重视这些环节, 促进写作教学研究探讨的平衡发展。另一方面, 对于写作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研究, 应更充分地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最终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如教材编写与使用, 课堂练习活动与课后书面表达的协调, 作文评改与学习进程的关联等, 如能联系起来探讨, 可拓展认识问题的视野, 促进写作教学研究全面深入发展。

  5. 3关注认知策略与写作学习进程的研究

  写作过程涉及表达、思维、语言多种因素, 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都须参与其中。

当前写作教学研究中, 对学习者写作学习过程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过程的研究比较欠缺。现有

研究主要是从偏误分析的角度对学习过程进行考察分析, 而对学习者思维、表达能力以及母语写作能力与汉语写作学习的相关性等问题关注较少; 学习者母语表达模式在汉语写作构思、表达中的迁移现象方面的研究也很少见。如能更充分地结合教学对象的认知心理因素进行分析, 就能使教学探讨有的放矢, 也能为写作教学内容的整体构建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5. 4加快开发并有效利用作文资源库

  写作教学研究所需的语篇样本收集困难, 这影响到研究的效率与科学性。作文资源库的建设可在较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今后需进一步加强语篇层面的资源库的研发, 作文资源库应在语篇类型、写作状态、学习者水平等方面朝多样化、多层级的方向发展, 以满足从各个角度考察分析的需要。另一方面, 基于资源库的探索应拓宽思路, 关注不同母语学习者书面表达中语篇手段、语篇结构特点等语篇层面的考察分析。综上所述, 要推进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 还应丰富、加强各相关方面的研究, 逐步构建起一个系统化的研究框架, 力求形成整体发展与各个局部问题深入探讨之间的良性循环。已有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发现与探索。

 

  附注

  1、笔者采用中国知网检索和人工查找的方式收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成果。20 世纪80年代发表的论文查找到3篇, 刊登在5语言教学与研究6上; 90 年代查找到10余篇, 刊登在各类刊物及论文集上; 21世纪以来发表的论文查找到60余篇, 其中3篇为硕士学位论文, 其余均发表在各类刊物和论文集上。此外, 查找到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相关专著2部。上述材料为本文介绍评价的主要依据。

  2、对外汉语写作教材研究的相关成果虽数量较少, 但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本文因篇幅所限, 未包括教材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

 

  参考文献

  包小金2008 过程写作教学中/ 分组讨论0的若干问题, 5云南师范大学学报6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第4 期。

  岑玉珍2003 留学生本科论文指导的几个问题, 5汉语研究与应用6 (第一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陈福宝1998 对外汉语语段写作训练简论, 5汉语学习6第6期。

  陈贤纯2003 对外汉语教学写作课初探, 5语言教学与研究6第5期。

  杜 欣2006 留学生写作中的控制性训练原则, 5汉语学习6第3期。

  冯 晟2009 写作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写作课上的具体运用, 5新西部6第11期。

  何立荣1999 浅析留学生写作中的篇章失误, 5汉语学习6第1期。

  金廷恩2007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与完句成分研究, 载5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6, 高等教育出版社。

  雷英杰、龙叶2007 对一次请柬和启事写作教学的分析和思考, 5云南师范大学学报6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5期。

  李海燕2009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如何实现口语词向书面词语的转换, 5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6第4期。

  李清华1986 外国人中级阶段的写作教学, 5语言教学与研究6第1期。

  刘怡冰2006 中级印尼留学生篇章衔接偏误分析及写作课篇章教学,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刘 瑜2008 复述写作中交际策略使用的实验研究, 5云南师范大学学报6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1期。

  刘元满2007 留学生一般性文章格式偏误表现与分析, 5汉语学习6第5期。

  刘月华1998 关于叙述体的篇章教学) ) ) 怎样教学生把句子连成段落, 5世界汉语教学6第1期。

  刘 壮2005 重视书面语教学 进行系统化研究, 5汉语学习6第4期。

  罗青松2002 5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6,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罗青松2008 中级汉语写作任务型教学初探, 5汉语研究与应用6 (第六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马金科2007 系列汉语写作教程给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5云南师范大学学报6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

版)第1期。

  马仲可2000 关于如何培养高级汉语写作人才的我见, 载5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6, 北京大学出版社。

  南 勇1994 留学生的汉语写作教学刍议, 5汉语学习6第6期。

  彭小川2004 关于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的新思考, 5汉语学习6第2期。

  朴德俊2007 对韩写作教学策略, 载5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6, 高等教育出版社。

  祁 玲、张春梅2008 汉语写作课互动教学模式探析, 5现代语文6 ( 语言研究)第1期。

  陶嘉炜2007 认识和处理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的三大问题, 载5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6, 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 平1999 从学习策略到对外汉语写作教学, 5汉语学习6第3期。

  吴 双2008 论过程体裁写作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5现代语文6第3期。

  吴 双2009 多媒体辅助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意义, 5云南师范大学学报6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1期。

  辛 平2001 对11篇留学生汉语作文中偏误的统计分析及对汉语写作课教学的思考, 5汉语学习6第4期。

  辛 平2007 基于语言能力构想的作文评分标准及其可操作性, 5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6第3期。

  辛 平2009 对外汉语写作验证性研究, 5云南师范大学学报6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第3期。

  徐晶凝2004 基于语篇对比分析的写作教学构想, 载5北京地区第三届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选6, 北京大学出版社。

  许国萍、王一平2002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 ) 作文评改的现状和对策, 5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6第2期。

  闫 婧2007 结果法与过程法: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两种模式的考察,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杨建昌1982 浅谈外国留学生汉语专业的写作课教学, 5语言教学与研究6第3期。

  杨 俐2004 过程写作的实践与理论, 5世界汉语教学6第1期。

  张宝林2009 / 汉语写作入门0教学模式刍议, 5语言教学与研究6第3期。

  张笑难2004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写作中的应用, 载5北京地区第三届对外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6,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朱湘燕2007 多媒体辅助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 5国际关系学院学报6第4期。

  祝秉耀1984 浅谈写作课教学, 5语言教学与研究6第1期。

  祝秉耀、傅艺芳1996 5汉语写作教学导论6,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Review of Studies on TeachingW riting in TCFL

  Abstract:This paper rev iew s the stud ies on teaching w riting to Chinese Learners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CFL). The deve lopment of th is fie ld from the 1980. s to the presen t is summarized. The ma in issues invo lved include teaching orientation, teach ing theory andme thod, classroom teach ing and d iscourse teach ing etc. It a lso d iscussesm ajor prob lem s in studies on teaching w rit ing in TCFL and the study tends of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teaching Ch inese as a fore ign language( TCFL) ; Ch inesew riting; teachingm ethodo logy

 

 |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述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3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93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f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