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新作——读《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Abstract]:......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明;;面向东南亚的对外汉语教育资源开发策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蔡晓丽;;语用负迁移与对外汉语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6期
3 吕振华;张凤;;对外汉语视域下的姓氏文化教学[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张晓颖;;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对外汉语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探析[J];企业导报;2011年10期
5 周湘;;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在全球推广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6 朱科;王尧;;对外汉语中的惯用语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李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1年03期
8 陈艳芳;刘运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J];大家;2011年14期
9 廖小琴;;对外汉语教学之我见[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10 孙超;;认知理论在词缀对外汉语中的教学探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金敏;;短期对外汉语教学探讨[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4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得体性问题[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5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邓时忠;;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再思考[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赵峰;;隐含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金美;;对外汉语教学中三种教学模式的设计[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黄锦章;;从“把”的用法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汉;北京语言大学与对外汉语教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2 本报记者 潘笑天;北京大学是如何开展对外汉语教育的[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3 记者 苏军;对外汉语教学存在师资缺口[N];文汇报;2009年
4 记者张军妮;两岸探讨对外汉语教育心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记者 章红雨;两岸学术机构合作出版对外汉语教学指导书籍[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6 北京语言大学 吴竟红;对外汉语教学对教师文化素质的要求[N];光明日报;2005年
7 ;中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学论著总目出版[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殷泓 整理;大力支持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光明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雷新;俞敏洪:让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人民政协报;2010年
10 居峰 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长征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孟素;汉英成语对比及其跨文化对话之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谢玲玲;以文化为核心的美国汉语教学模式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Y冒,
本文编号:24993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499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