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论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9-06-27 15:52
【摘要】:语境理论已渗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方面,"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等类型的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不同环节中各显其独特之功能,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充分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Abstract]:The context theory has permeated all aspects of TCFL, and the context of "context context", "context context", "cultural context" and so on has its unique function in different aspects of TCFL teaching, and the context the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作者单位】
【基金】:广西财经学院科研项目“东南亚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语用失误研究”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常敬宇;语境和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崇富;语言环境与第二语言获得[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3期

2 徐家祯;基础语言课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的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3期

3 王轶群;语境对语义的解释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陈芙蓉;试论语境中的语义理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张丽红;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几点尝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黄元清;刘言生;;语境研究概述[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7 孙继红;;英语委婉语应用[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田九胜;委婉语的语用分析[J];福建外语;2001年02期

9 涂文晖;论对外汉语教育中的文学课教学[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彭元玲;略论语篇中的语用推理与语境分析[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宏;;试议超短期汉语强化培训的教学定位[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2 陈光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用修辞教学[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三福;教学的语用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根辉;计算语用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彭利元;论语境化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廖巧云;C-R-A模式:言语交际的三维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5 詹全旺;话语理解中词义的语用调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6 陈科芳;修辞格翻译的语用学探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7 梅美莲;小说交际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8 马惠玲;汉语“双重意义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宋杰;品特戏剧的关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惠英;语用翻译中的语境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0年

2 王金霞;语境与英语阅读理解[D];延边大学;2000年

3 Xie Yao;[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1年

4 孙秀丽;从言语行为角度看成功言语交际[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黄兵;在精读课中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侦;会话含义理论在中国话剧作品中的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桂芝;从顺应理论角度研究语用失误[D];中国海洋大学;2002年

8 王婉霞;关联理论框架下礼貌性言语行为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9 丁文;浑源中学高二学生英语阅读现状调查[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朱爱秀;对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新认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奇棘;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美术创作中的一些问题[J];美术;1980年07期

2 张义渔,李飞;刘少奇同志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贡献[J];社会科学;1980年02期

3 金守庚;辩证唯物论的一条重要原理[J];哲学研究;1980年01期

4 谢洪欣;是区分两类不同的矛盾还是区分两种不同的逻辑?[J];哲学研究;1980年01期

5 凌立坤;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6 王子硕;文学流派要用实践作检验[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7 张毕来;略说贾氏家塾中的师友之道——贾宝玉在科举问题上的思想局限性[J];文史哲;1980年05期

8 施蛰存;说“飞动”——读杜小记[J];文艺理论研究;1980年02期

9 吴贻翼;试谈苏联科学院《现代标准俄语语法》中的限定语[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0年03期

10 柯木火;试论对立面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岚;;大学外语非语言交际教学[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陈炯;;修辞的得体性原则和中国传统文化[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3 陈国权;;论公共行政的低效率倾向与监督补救[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4 沈世杰;;利用语境解读文言文[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5 孙慕义;;后医学文化语境的性神学[A];江苏省首届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6 张雅旭;舒华;张厚粲;周晓林;;汉语句子理解中词汇歧义消解的时间历程[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7 西(木真)光正;;语境与语言研究[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8 栌山健介;;句首的处所词语带“在”的存现句[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9 余维;;时间指示的语用对比分析——汉外对比语用学的尝试[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10 邓守信;;汉语动词的时间结构[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瓒;寂寥的当代文学批评[N];北京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王玮;主旋律图书的模样[N];光明日报;2000年

3 邓维东;水墨语言的探索[N];美术报;2000年

4 孟繁华;写作:重返传统[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5 常绍 商务印书馆编辑 汪丁丁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炎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所研究员;向着敬畏迁飞[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6 柯汉林;《东方文化》[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7 宁逸;跨东西方文化语境的学术阐释[N];文艺报;2000年

8 迟惠生 王一川 徐岱 严家炎 朱寿桐 宋伟杰 章培恒 柳存仁;学者谈金庸[N];文艺报;2000年

9 谢嘉幸;一阵阵清新的风[N];音乐周报;2000年

10 黄专;中国美术文献研究的学科定性及命名[N];中华读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年

2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郭淑斌;文本阅读中因果性预期推理构建过程的实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徐忠明;包公故事:一个考察中国法律文化的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6 程波;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莫爱屏;汉语话语中推理照应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8 聂仁发;现代汉语语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盛若菁;基于语义的比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何玲华;《新青年》反“传统”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联;综合性电视新闻节目播报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2 张林雅;翻译的语用观[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磊;时间副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李义善;汉语补语的韩译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5 左珊丹;船与桥——两部中级汉语综合课教材比较[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6 王业兵;从语境角度考察词义演变的规律[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杨惠英;语用翻译中的语境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0年

8 王金霞;语境与英语阅读理解[D];延边大学;2000年

9 原宝国;断裂:返乡途中的身体狂欢[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唐灵芝;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506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506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8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