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在印尼语中的对应形式及印尼学习者“着”的偏误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9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金晓彬;;动态助词“着”“了”“过”的比较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年07期
2 刘瑜;陈德胜;;“V着”的汉越对比及偏误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年04期
3 陈立民;;时间的两种相对切分方式和“着”的语法意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6期
4 陈杰;;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的动态助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蒋绍愚;;动态助词“着”的形成过程[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李蕊;对留学生“着”习得情况的调查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陈广艳;动态助词“着”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J];池州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8 张黎;“着”的语义分布及其语法意义[J];语文研究;199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舒婷;韩国学生汉语动态助词“了”、“着”、“过”的习得顺序研究及教学建议[D];渤海大学;2016年
2 赵晓彤;外国留学生动态助词“着”、“了”、“过”习得偏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张婷;留学生习得汉语助词“着、了、过”过程顺序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4 森吉德玛;蒙古国学生使用汉语动态助词“着”的偏误分析及其教学对策[D];苏州大学;2013年
5 彭凤;动态助词“着”的偏误分析和教学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万国鹏;动态助词“着”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阳;汉语持续体“V着”与韩语相关句式的对比及偏误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洋;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韩国留学生动态助词研究[D];鲁东大学;2013年
9 卞知美;韩国留学生动态助词“着”的习得情况考察[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刘金风;现代汉语动态助词“了、着、过”与日语体助词“た、てぃる、たこがとぁる”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02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602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