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语义韵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2 07:21
【摘要】:本文从成语理论研究发展回顾和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概念溯源展开,基于单语语料库和平行语料库,通篇选取书面语语料,对汉语成语语义韵的本体理论及其实际应用问题展开探索。本文除引论和结语外,共由七章内容构成:第一章,对成语和语义韵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一方面梳理成语的内涵与归属、特点、来源和发展途径、结构与意义、认知研究概况;另一方面追溯语义韵的概念源头、整合语义韵的界定、特征、分类、生成机制和语用功能、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评判标准、提取方法和计算方法等问题。第二章,界定汉语成语语义韵的概念并对其进行分类。首先在对置于EUM核心地位的汉语成语及其语义韵进行界定并解析的基础上,区分与汉语成语语义韵相关的几个概念。其次对汉语成语语义韵进行分类和举例,分为消极语义韵、中性语义韵和积极语义韵。第三章,通过例证,总结汉语成语语义韵的基本特征和功能。特征包括:稳定性、可开发性、隐秘性、评价性、连续性和可传递性;功能体现为对汉语成语形式、意义和功能界面的整合。第四章,采用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语成语语义韵的历时发展进行描述并阐释原因。汉语成语语义韵演变的特点是:语义倾向的稳定性、语义韵强度的连续性、演变的不平衡性。推动汉语成语语义韵演变的因素有二:(1)保持汉语成语语义韵稳定发展的因素,包括成语来源的沿袭性、成语意义的稳定性、成语自身结构的稳定性及其句法位置的固定性;(2)造成汉语成语语义韵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包括搭配项和句法位置对汉语成语语义韵的压制、隐喻认知模式对汉语成语语义韵的修整、言后行为对汉语成语语义韵的约束、从俗从简心理对汉语成语语义韵的影响。第五章,首先对汉语成语语义韵冲突进行分类,包括节点词换字、搭配项异质、类联接和替换成分的异质、语义韵异质及强度不和谐引起的冲突;其次讨论汉语成语语义韵冲突的意义,即促使汉语成语产生新的义位、实现特殊交际效果;最后讨论汉语成语语义韵冲突消解的几个阶段,包括语义韵的稳定阶段、语法位置发生变化、搭配项义范围扩大、局部语义韵使用数量增多和新语义韵常模固化。第六章,探讨汉语成语英译问题。首先,梳理汉语成语英译的理论基础;其次阐释确立跨语言对应单位的过程;最后通过例证,探讨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语义与语义韵的接口,包括静态与动态的接口,形式与意义的接口。第七章,探讨语义韵理论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首先,以“五花八门”和“形形色色”为类例,探讨同义成语辨析的新途径,并对对外汉语同义成语辨析提出针对性建议;其次,从语义韵角度分析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二语学习者作文语料偏误,并对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提出建议;最后,梳理和评价现有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尤其是成语部分)的编纂问题,强调语义韵提示是现阶段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编纂应该重视并解决的突出问题。本论文关于语义韵理论进行的新视角的梳理和探索、关于将语义韵理论运用于汉语成语研究的初步尝试,对汉语成语理论、汉语成语英译、成语词典编纂、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等领域的研究均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1
本文编号:2800424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1
本文编号:2800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800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