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惯用语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1 19:05
汉语惯用语是一种很特殊的熟语,其形式简洁,语言生动,通俗易懂。大多数惯用语是表比喻的,而字面义与其真正的比喻义大不相同。因此,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惯用语时常常遇到困难。本文为了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惯用语,我们以对外汉语教材和18套HSK模拟试题里面存在的三字格惯用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下面一系列研究: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意义,获取义汉语惯用语的研究综述,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及依托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语料来源等。第二章对惯用语的结构和句法功能进行了分析:惯用语有体词性的、谓词性的,由主谓结构、偏正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联合结构、其他结构组成。我们对惯用语的结构和句法功能进行分析后发现,惯用语的语法性质和它在句中充当的句法成分的性质大致相同。可这只是一个倾向,我们还发现,因为惯用语不是简单的词组,是比较特殊的词组:有的可以离合,中间可以插入其他语言成分;同时由于惯用语的口语性比较强,有些并不是典范完整的句子,因此在使用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能会导致惯用语的语法性质和它在句子中充当的句法成分具有不对称性。第三章是根据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理论,从认知角度解释汉语惯用...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范围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1.5 本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1.6 语料来源
第二章 惯用语的结构类型与句法功能
2.1 主谓结构惯用语及其句法功能
2.1.1 主谓结构惯用语
2.1.2 主谓结构惯用语的句法功能
2.2 偏正结构惯用语及其句法功能
2.2.1 定中结构惯用语及其句法功能
2.2.2 状中结构惯用语及其句法功能
2.3 述宾结构惯用语及其句法功能
2.3.1 述宾结构的惯用语
2.3.2 述宾结构惯用语的句法功能
2.4 述补结构惯用语及其句法功能
2.4.1 述补结构的惯用语
2.4.2 述补结构惯用语的句法功能
2.5 联合结构惯用语及其句法功能
2.5.1 联合结构的惯用语
2.5.2 联合结构惯用语的句法功能
2.6 “的”字结构惯用语及其句法功能
2.6.1“的”字结构的惯用语
2.6.2“的”字结构惯用语的句法功能
2.7 小结
第三章 惯用语的认知模式
3.1 汉语惯用语的概念隐喻
3.1.1 汉语惯用语中的结构隐喻
3.1.2 汉语惯用语中的方位隐喻
3.1.3 汉语惯用语中的实体隐喻
3.2 汉语惯用语的概念转喻
3.2.1 个别指称一般
3.2.2 部分指称整体
3.2.3 整体指称部分
3.2.4 特征指称个人
3.2.5 具体指称抽象
3.2.6 与规约常识结合
3.3 小结
第四章 汉语惯用语的来源与文化内涵
4.1 汉语惯用语的来源
4.1.1 来源于日常生活、社会习俗
4.1.2 来源于行业语
4.1.3 来源于历史典故、古代文学作品
4.1.4 来源于佛教用语
4.1.5 来源于方言
4.1.6 来源于外来语
4.2 汉语惯用语的文化色彩
4.2.1 汉语惯用语的褒贬色彩
4.2.2 数字在惯用语里表现出的褒贬色彩
4.3 小结
五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隐喻的认知研究:解读《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J]. 李越.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10(01)
[2]认知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再评Lakoff & 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J]. 朱婷婷.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3]留学生运用惯用语的语义偏误及成因[J]. 王艳芳. 理论界. 2009(06)
[4]对惯用语的转喻分析[J]. 刘玉婷.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5]汉语惯用语的认知机制研究[J]. 杨玉. 语文学刊. 2009(03)
[6]汉语惯用语与中国文化[J]. 王艳芳.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10)
[7]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J]. 马晓娜.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8]浅论包含饮食语素惯用语的文化意蕴[J]. 王俊.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9]惯用语的界定及惯用语词典的收目[J]. 吴建生. 语文研究. 2007(04)
[10]汉语量范畴研究的若干问题[J]. 李劲荣.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5)
硕士论文
[1]惯用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 朱粼.苏州大学 2009
[2]现代汉语惯用语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D]. 吕霁航.东北师范大学 2009
[3]现代汉语惯用语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 陈忠.山东大学 2008
[4]对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惯用语的考察与思考[D]. 苏瑞霞.北京语言大学 2007
[5]现代汉语三音节惯用语问题研究[D]. 史海菊.上海师范大学 2007
[6]透明度对中高级水平韩国学习者理解汉语惯用语的影响[D]. 李传燕.北京语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30332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范围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1.5 本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1.6 语料来源
第二章 惯用语的结构类型与句法功能
2.1 主谓结构惯用语及其句法功能
2.1.1 主谓结构惯用语
2.1.2 主谓结构惯用语的句法功能
2.2 偏正结构惯用语及其句法功能
2.2.1 定中结构惯用语及其句法功能
2.2.2 状中结构惯用语及其句法功能
2.3 述宾结构惯用语及其句法功能
2.3.1 述宾结构的惯用语
2.3.2 述宾结构惯用语的句法功能
2.4 述补结构惯用语及其句法功能
2.4.1 述补结构的惯用语
2.4.2 述补结构惯用语的句法功能
2.5 联合结构惯用语及其句法功能
2.5.1 联合结构的惯用语
2.5.2 联合结构惯用语的句法功能
2.6 “的”字结构惯用语及其句法功能
2.6.1“的”字结构的惯用语
2.6.2“的”字结构惯用语的句法功能
2.7 小结
第三章 惯用语的认知模式
3.1 汉语惯用语的概念隐喻
3.1.1 汉语惯用语中的结构隐喻
3.1.2 汉语惯用语中的方位隐喻
3.1.3 汉语惯用语中的实体隐喻
3.2 汉语惯用语的概念转喻
3.2.1 个别指称一般
3.2.2 部分指称整体
3.2.3 整体指称部分
3.2.4 特征指称个人
3.2.5 具体指称抽象
3.2.6 与规约常识结合
3.3 小结
第四章 汉语惯用语的来源与文化内涵
4.1 汉语惯用语的来源
4.1.1 来源于日常生活、社会习俗
4.1.2 来源于行业语
4.1.3 来源于历史典故、古代文学作品
4.1.4 来源于佛教用语
4.1.5 来源于方言
4.1.6 来源于外来语
4.2 汉语惯用语的文化色彩
4.2.1 汉语惯用语的褒贬色彩
4.2.2 数字在惯用语里表现出的褒贬色彩
4.3 小结
五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隐喻的认知研究:解读《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J]. 李越.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10(01)
[2]认知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再评Lakoff & 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J]. 朱婷婷.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3]留学生运用惯用语的语义偏误及成因[J]. 王艳芳. 理论界. 2009(06)
[4]对惯用语的转喻分析[J]. 刘玉婷.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5]汉语惯用语的认知机制研究[J]. 杨玉. 语文学刊. 2009(03)
[6]汉语惯用语与中国文化[J]. 王艳芳.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10)
[7]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J]. 马晓娜.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8]浅论包含饮食语素惯用语的文化意蕴[J]. 王俊.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9]惯用语的界定及惯用语词典的收目[J]. 吴建生. 语文研究. 2007(04)
[10]汉语量范畴研究的若干问题[J]. 李劲荣.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5)
硕士论文
[1]惯用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 朱粼.苏州大学 2009
[2]现代汉语惯用语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D]. 吕霁航.东北师范大学 2009
[3]现代汉语惯用语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 陈忠.山东大学 2008
[4]对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惯用语的考察与思考[D]. 苏瑞霞.北京语言大学 2007
[5]现代汉语三音节惯用语问题研究[D]. 史海菊.上海师范大学 2007
[6]透明度对中高级水平韩国学习者理解汉语惯用语的影响[D]. 李传燕.北京语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30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930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