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趋向补语“X来”的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1 17:47
“X来”类复合趋向补语表义丰富、结构多变,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本文以二语习得理论和三个平面语法理论为基础,结合复合趋向补语本体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对“X来”类复合趋向补语进行了详细地考察,并提出了个人对教学的建议,旨在为“X来”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本文包括如下章节: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划定了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并对研究意义、思路及方法、语料来源进行了说明。同时,简述了“X来”类复合趋向补语的相关研究成果;在第二章中将“X来”的偏误分为语义偏误、句法偏误、语用偏误三类,并对偏误进行深入分析;第三章从语言本体出发,分析了“X来”自身的复杂性,再从学生、学习环境的影响上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第四章中先是针对偏误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教学建议并设计教案,然后通过对照组实验来检验教学效果,并对比两组的调研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最后第五章对本文的调查和研究进行了总结。据调研结果显示,“过来”的状态意义、“起来”、中宾式是学习者在习得“X来”时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三个平面进行立体化教学。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下来”和“下去”的区别??“”“”
I??第4章“X来”的教学建议、教学设计与对照教学效果研究??因此我们根据所搜集到的语料中偏误率较高的三个语法点来进行教学设计,这??三个语法点的讲练不适合在同一节课完成,而更适合依照难易程度的高低出现??在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阶段。??本研究针己学过半年以上汉语,处于初中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针对三个??语法点进行了教案设计,时长均在15至25分钟内,并将其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对比教学,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调研统计分析。??―、“起来”的状态意义??(一)教学目标??能够准确掌握“起来”的状态意义和用法,并完成语法练习活动。??(二)教学内容??语法点:“V/Adj.+起来”表示进入一个新的状态,且多指静态到动态的变??化,并引导学生用“V/Adj.+起来”进行表达。??(三)教学步骤(20分钟)??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组织教学。??2.导入新课(情境法、图示法)??师:同学们,春天天气热吗???生:不热。??师:夏天热吗???.生:热。??师:到了夏天,天气会越来越热吗???生:会??师:好,我们可以说一一天气热起来了。(板书)??总结格式:Adj+起来??(注意形容词和“X来”的搭配)??3.讲授新课??—????????一??过'去?现在??图4.1?“起来”随时间变化表示的状态??46??
图4.2?“过来”表示的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教学研究——以建立在框架结构上的形象化显性教学设计为中心[J]. 杨敏.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2]认知视野下趋向补语“过来”习得统计分析[J]. 朱京津. 汉语学习. 2018(04)
[3]融合空间视角下韩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学习难点研究[J]. 汪媛.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4]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考察[J]. 徐蔚,崔艳蕾. 国际汉语学报. 2016(01)
[5]动趋式的事件表达及概念语义结构分析[J]. 王宜广,宫领强. 语文研究. 2016(03)
[6]基于越南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趋向补语“来、去”习得考察[J]. 刘汉武. 对外汉语研究. 2015(02)
[7]现代汉语动趋式语义研究述评[J]. 王宜广. 汉语学习. 2013(03)
[8]语义图模型:语言类型学的新视角[J]. 吴福祥,张定. 当代语言学. 2011(04)
[9]汉语复合动趋式VC1OC2格式构成分析[J]. 张永昱.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10]“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趋向补语统计研究[J]. 弓月亭. 河池学院学报. 2008(06)
博士论文
[1]韩国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过程研究[D]. 李春享.吉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美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引申义习得偏误及教学策略研究[D]. 马曼.吉林大学 2019
[2]中级阶段韩国学生习得复合趋向补语偏误研究[D]. 任春霖.黑龙江大学 2018
[3]“X来”类汉语趋向补语及其习得研究[D]. 刘晨.湖南师范大学 2017
[4]双趋补语结构中宾语的位置与对外汉语教学[D]. 吕春梅.南昌大学 2017
[5]认知语言学视角下“上、下”类趋向补语的意义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D]. 李后荣.苏州大学 2017
[6]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汉语趋向补语习得偏误分析[D]. 刘磊.安阳师范学院 2016
[7]韩国学生趋向补语“X来”的习得研究[D]. 姜春鹤.吉林大学 2016
[8]《博雅汉语》复合趋向补语教学研究[D]. 冯华君.云南大学 2016
[9]韩国留学生学习趋向补语的母语负迁移研究[D]. 周红.西北师范大学 2015
[10]汉语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教学设计[D]. 赵占远.陕西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91620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下来”和“下去”的区别??“”“”
I??第4章“X来”的教学建议、教学设计与对照教学效果研究??因此我们根据所搜集到的语料中偏误率较高的三个语法点来进行教学设计,这??三个语法点的讲练不适合在同一节课完成,而更适合依照难易程度的高低出现??在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阶段。??本研究针己学过半年以上汉语,处于初中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针对三个??语法点进行了教案设计,时长均在15至25分钟内,并将其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对比教学,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调研统计分析。??―、“起来”的状态意义??(一)教学目标??能够准确掌握“起来”的状态意义和用法,并完成语法练习活动。??(二)教学内容??语法点:“V/Adj.+起来”表示进入一个新的状态,且多指静态到动态的变??化,并引导学生用“V/Adj.+起来”进行表达。??(三)教学步骤(20分钟)??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组织教学。??2.导入新课(情境法、图示法)??师:同学们,春天天气热吗???生:不热。??师:夏天热吗???.生:热。??师:到了夏天,天气会越来越热吗???生:会??师:好,我们可以说一一天气热起来了。(板书)??总结格式:Adj+起来??(注意形容词和“X来”的搭配)??3.讲授新课??—????????一??过'去?现在??图4.1?“起来”随时间变化表示的状态??46??
图4.2?“过来”表示的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教学研究——以建立在框架结构上的形象化显性教学设计为中心[J]. 杨敏.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2]认知视野下趋向补语“过来”习得统计分析[J]. 朱京津. 汉语学习. 2018(04)
[3]融合空间视角下韩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学习难点研究[J]. 汪媛.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4]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考察[J]. 徐蔚,崔艳蕾. 国际汉语学报. 2016(01)
[5]动趋式的事件表达及概念语义结构分析[J]. 王宜广,宫领强. 语文研究. 2016(03)
[6]基于越南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趋向补语“来、去”习得考察[J]. 刘汉武. 对外汉语研究. 2015(02)
[7]现代汉语动趋式语义研究述评[J]. 王宜广. 汉语学习. 2013(03)
[8]语义图模型:语言类型学的新视角[J]. 吴福祥,张定. 当代语言学. 2011(04)
[9]汉语复合动趋式VC1OC2格式构成分析[J]. 张永昱.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10]“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趋向补语统计研究[J]. 弓月亭. 河池学院学报. 2008(06)
博士论文
[1]韩国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过程研究[D]. 李春享.吉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美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引申义习得偏误及教学策略研究[D]. 马曼.吉林大学 2019
[2]中级阶段韩国学生习得复合趋向补语偏误研究[D]. 任春霖.黑龙江大学 2018
[3]“X来”类汉语趋向补语及其习得研究[D]. 刘晨.湖南师范大学 2017
[4]双趋补语结构中宾语的位置与对外汉语教学[D]. 吕春梅.南昌大学 2017
[5]认知语言学视角下“上、下”类趋向补语的意义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D]. 李后荣.苏州大学 2017
[6]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汉语趋向补语习得偏误分析[D]. 刘磊.安阳师范学院 2016
[7]韩国学生趋向补语“X来”的习得研究[D]. 姜春鹤.吉林大学 2016
[8]《博雅汉语》复合趋向补语教学研究[D]. 冯华君.云南大学 2016
[9]韩国留学生学习趋向补语的母语负迁移研究[D]. 周红.西北师范大学 2015
[10]汉语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教学设计[D]. 赵占远.陕西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91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991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