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课程视角下来华留学生人际关系状况调查研究 ——以安徽大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1-02-13 06:00
隐性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无意地传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①隐性课程并不是直接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多是通过情感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影响学生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和潜在性。人际关系是学生对外交流和交往的基础,是来华留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隐性课程的重要内容。重视学生的人际关系发挥人际关系的隐性课程价值,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汉语学习。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研究缘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论述隐性课程和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现状,并对其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隐性课程的上位概念课程以及隐性课程和对外汉语教学中隐性课程的概念,论述隐性课程的特点和功能,并将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在多个方面进行比较,以便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隐性课程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接着,阐述人际关系的概念,以及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的联系,阐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的人际关系内涵和隐性课程视角下学界对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并明确人际关系的隐性课程价值,为下文学生人际关系的调查与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利用问卷和个别访谈对安徽大学留学生人际关系的四个方面,即师生关系、留学生之间...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对于隐性课程的研究
1.3.2 来华留学生人际关系相关研究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隐性课程与来华留学生人际关系
2.1 隐性课程概说
2.1.1 隐性课程概念
2.1.2 隐性课程的特点和功能
2.1.3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比较
2.2 来华留学生人际关系的内涵
2.2.1 人际关系的概念
2.2.2 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的关系
2.2.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留学生人际关系
2.2.4 隐性课程视角下人际关系研究
2.3 人际关系对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
2.3.1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语言学习的情感需要
2.3.2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达成
2.4 小结
第三章 来华留学生人际关系状况调查与分析
3.1 问卷调查设计
3.1.1 研究方法和目的
3.1.2 研究计划
3.1.3 研究工具
3.2 个别访谈调查设计
3.2.1 访谈方法和目的
3.2.2 访谈计划
3.2.3 访谈问题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3.3.2 个别访谈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对策与建议
4.1 对留学生的建议
4.1.1 加强跨文化适应
4.1.2 消除人际认知偏差
4.1.3 争取交往机会,丰富自身活动
4.2 对教师的建议
4.2.1 不断学习,充实自我
4.2.2 真诚平等地对待学生
4.2.3 关爱学生,创造安全感
4.2.4 保持期待,建立信赖感
4.2.5 注意语言使用
4.3 对管理者的建议
4.3.1 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3.2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4.3.3 尊重文化差异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在华留学生跨文化人际适应质性研究[J]. 潘晓青. 比较教育研究. 2014(08)
[2]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障碍与调适研究[J]. 胡炯梅,姚雪玲.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3]中亚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的因素聚类分析[J]. 胡炯梅.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4(02)
[4]论国际汉语教学隐性资源及其开发[J]. 李泉,金香兰.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4(02)
[5]浅谈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的管理[J]. 刘晓东. 北方经贸. 2012(11)
[6]试论留学生管理工作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 王瑞.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03)
[7]对外汉语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J]. 黄晓颖. 汉语学习. 2011(01)
[8]隐性课程的理论探讨[J]. 何云峰.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06)
[9]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刍议[J]. 傅海峰.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03)
[10]对外汉语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隐性课程价值[J]. 张红蕴.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9(06)
博士论文
[1]隐性课程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D]. 史光孝.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广西大学生与东盟留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特点及交往动机研究[D]. 李源.广西师范大学 2016
[2]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的跨文化人际交往适应研究[D]. 马文静.广西师范大学 2016
[3]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D]. 李可.中央民族大学 2016
[4]与中国人交友—桂林尼泊尔留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适应研究[D]. 唐顺敏.广西师范大学 2015
[5]异国求学路上的跨文化生存[D]. 施莹.广西师范大学 2015
[6]对外汉语教学中师生角色关系的跨文化研究[D]. 许倩颖.苏州大学 2014
[7]对外汉语教学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 孟凡璧.广西师范大学 2014
[8]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一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D]. 张晓霞.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9]日本留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研究[D]. 李正同.吉林大学 2013
[10]来华韩国留学生群体人际交往研究[D]. 片山怜.吉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32076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对于隐性课程的研究
1.3.2 来华留学生人际关系相关研究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隐性课程与来华留学生人际关系
2.1 隐性课程概说
2.1.1 隐性课程概念
2.1.2 隐性课程的特点和功能
2.1.3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比较
2.2 来华留学生人际关系的内涵
2.2.1 人际关系的概念
2.2.2 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的关系
2.2.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留学生人际关系
2.2.4 隐性课程视角下人际关系研究
2.3 人际关系对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
2.3.1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语言学习的情感需要
2.3.2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达成
2.4 小结
第三章 来华留学生人际关系状况调查与分析
3.1 问卷调查设计
3.1.1 研究方法和目的
3.1.2 研究计划
3.1.3 研究工具
3.2 个别访谈调查设计
3.2.1 访谈方法和目的
3.2.2 访谈计划
3.2.3 访谈问题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3.3.2 个别访谈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对策与建议
4.1 对留学生的建议
4.1.1 加强跨文化适应
4.1.2 消除人际认知偏差
4.1.3 争取交往机会,丰富自身活动
4.2 对教师的建议
4.2.1 不断学习,充实自我
4.2.2 真诚平等地对待学生
4.2.3 关爱学生,创造安全感
4.2.4 保持期待,建立信赖感
4.2.5 注意语言使用
4.3 对管理者的建议
4.3.1 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3.2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4.3.3 尊重文化差异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在华留学生跨文化人际适应质性研究[J]. 潘晓青. 比较教育研究. 2014(08)
[2]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障碍与调适研究[J]. 胡炯梅,姚雪玲.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3]中亚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的因素聚类分析[J]. 胡炯梅.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4(02)
[4]论国际汉语教学隐性资源及其开发[J]. 李泉,金香兰.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4(02)
[5]浅谈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的管理[J]. 刘晓东. 北方经贸. 2012(11)
[6]试论留学生管理工作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 王瑞.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03)
[7]对外汉语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J]. 黄晓颖. 汉语学习. 2011(01)
[8]隐性课程的理论探讨[J]. 何云峰.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06)
[9]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刍议[J]. 傅海峰.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03)
[10]对外汉语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隐性课程价值[J]. 张红蕴.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9(06)
博士论文
[1]隐性课程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D]. 史光孝.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广西大学生与东盟留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特点及交往动机研究[D]. 李源.广西师范大学 2016
[2]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的跨文化人际交往适应研究[D]. 马文静.广西师范大学 2016
[3]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D]. 李可.中央民族大学 2016
[4]与中国人交友—桂林尼泊尔留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适应研究[D]. 唐顺敏.广西师范大学 2015
[5]异国求学路上的跨文化生存[D]. 施莹.广西师范大学 2015
[6]对外汉语教学中师生角色关系的跨文化研究[D]. 许倩颖.苏州大学 2014
[7]对外汉语教学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 孟凡璧.广西师范大学 2014
[8]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一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D]. 张晓霞.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9]日本留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研究[D]. 李正同.吉林大学 2013
[10]来华韩国留学生群体人际交往研究[D]. 片山怜.吉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32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032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