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基于元话语能力的汉语话语标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7 22:53
  话语标记是近来语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话语标记研究,主要从本体和教学两方面展开。本体研究或阐述话语标记的连贯作用,或探讨某一小类话语标记的特征,或描述某一个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及其语法化过程,缺乏对话语标记的整体认知。教学研究主要是将英语学习者话语标记习得与母语者进行对比,或者用教学实验证明话语标记习得对学习者语言技能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仍将话语标记的习得看作是语言表达手段的丰富,且没有说明话语标记为何能促进学习者语言技能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界对留学生话语标记习得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相关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培养留学生元话语能力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话语标记,力求本体研究成果能为教学服务。本文首先从言语交际双方的元认知交互出发,提出元认知交互能力就是元话语能力,元认知交互是元话语产生的认知机制,元话语可通过语法化成为话语标记。然后根据“话语标记是具有程序功能的元话语”和“话语标记是经过语法化的元话语”两个观点,对话语标记的研究范围、定义、特征进行了界定,将话语标记与其他几个类似术语相区别,并以语法化程度为标准,把话语标记分为明示型和默会型两类。接着本文具体分析了不同话语标记在辖域数量...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话语标记研究综述
        1.2.1 国外话语标记研究历程
        1.2.2 国内话语标记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所用理论和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
    1.5 语料来源说明
第二章 元话语能力:从元认知交互到话语标记
    2.1 元认知和元话语能力
        2.1.1 对元认知的认识
        2.1.2 对元话语能力的认识
    2.2 对元话语的认识
        2.2.1 元话语和基本话语的结构关系
        2.2.2 元话语对元认知交互的体现
        2.2.3 元话语的分类
    2.3 元话语的标记化
        2.3.1 标记化的语用原因
        2.3.2 标记化的机制:语法化
    2.4 元话语与话语标记的关系
        2.4.1 元话语和话语标记在形式上的对应关系
        2.4.2 元话语与话语标记的区别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元话语能力看话语标记的界定与分类
    3.1 话语标记的名称和范围
        3.1.1 “话语标记”和“语用标记”之争
        3.1.2 我们对“话语标记”的理解
    3.2 话语标记的特征
        3.2.1 语音特征
        3.2.2 句法特征
        3.2.3 形式特征
        3.2.4 语义特征
        3.2.5 语用特征
        3.2.6 从话语标记的特征看什么不是话语标记
    3.3 话语标记与其他一些术语的区别
        3.3.1 话语标记与插入语
        3.3.2 话语标记与口头禅
        3.3.3 话语标记与连词
    3.4 话语标记的分类
        3.4.1 汉语话语标记的已有分类
        3.4.2 我们的分类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从辖域入手看话语标记程序功能的实施
    4.1 辖域的数量和方向
        4.1.1 单向辖域话语标记
        4.1.2 双向双个辖域话语标记
        4.1.3 双向多个辖域话语标记
        4.1.4 双向辖域话语标记的特殊情况
    4.2 辖域的语义内容
        4.2.1 辖域的语义内容是场景中的事件时
        4.2.2 辖域的语义内容是话语时
    4.3 话语标记与话轮、话题的关系
        4.3.1 话轮与话题
        4.3.2 跨话轮的话语标记及其与话题的关系
        4.3.3 话轮内的话语标记及其与话题的关系
    4.4 话语标记与其辖域所在语句的松紧程度
        4.4.1 不同松紧程度的原因
        4.4.2 话语标记与辖域所在语句的三种关系
    4.5 话语标记程序功能实施的演示——以“话说回来”为例
        4.5.1 话语标记“话说回来”的语用分析
        4.5.2 话语标记“话说回来”的程序功能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话语标记研究对教学的启示
    5.1 话语标记课堂教学现状
        5.1.1 从调查问卷结果看话语标记的教学现状
        5.1.2 从教师话语中话语标记的使用情况看话语标记的教学现状
    5.2 在听力教学中培养留学生利用话语标记引导功能的能力
        5.2.1 培养留学生利用话语标记预测信息的能力
        5.2.2 培养留学生利用话语标记把握话语结构或注意细节的能力
        5.2.3 培养留学生利用话语标记的语音特征理解语篇的能力
    5.3 采用隐性教学法加强对默会型话语标记的教学
        5.3.1 加强默会型话语标记教学的理由
        5.3.2 采用隐性教学法进行教学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本文的研究内容总结
    6.2 本文的创新点
    6.3 本文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中文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附录一: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所选语料的情况
附录二:HSK作文中出现的话语标记
附录三:现有研究对话语标记的分类
附录四:对外汉语教师话语标记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后记
读博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由反问句到话语标记:话语标记的一个来源——以“谁说不是”为例[J]. 刘丞.  汉语学习. 2013(05)
[2]也谈话语标记“你说”[J]. 盛继艳.  汉语学习. 2013(03)
[3]汉语中的认识立场标记“要我说”及相关格式[J]. 张金圈,唐雪凝.  世界汉语教学. 2013(02)
[4]由留学生对“再说”的习得看语话语标记教学[J]. 刘志富,李丽娟.  语文学刊. 2013(05)
[5]HSK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学习行为的反拨效应[J]. 黄春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3(01)
[6]对外汉语教师话语标记语赘言——以西南某大学为例[J]. 姜有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3(01)
[7]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述评[J]. 刘禀诚.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01)
[8]话语标记的语境提示与英语语言习得[J]. 陈家晃,刘成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9]话语标记“我是说”的语篇功能及其演变过程[J]. 宗守云.  语言研究集刊. 2012(00)
[10]外语教师课堂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考究[J]. 贺静.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博士论文
[1]五周岁汉语儿童的言语交际研究[D]. 罗黎丽.暨南大学 2012
[2]语篇中的连接手段[D]. 杨一飞.复旦大学 2011
[3]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 邱闯仙.南开大学 2010
[4]话题链语篇构建机制的多角度研究[D]. 杨彬.复旦大学 2009
[5]话轮转换中的话语标记研究[D]. 于海飞.山东大学 2006
[6]汉语元话语标记研究[D]. 李秀明.复旦大学 2006
[7]语用标记语:双边最佳交际[D]. 韩戈玲.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5
[8]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D]. 刘丽艳.浙江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俄罗斯留学生主观情感类汉语话语标记语习得研究[D]. 樊庆辉.东北师范大学 2011
[2]汉语话轮转换中的人称代词类话语标记分析[D]. 杨凤菊.东北师范大学 2010
[3]韩国留学生话语标记使用调查及偏误分析[D]. 姜迪.厦门大学 2007
[4]汉语语用标记语研究[D]. 张婉.湖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69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069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a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