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试析“汉语桥”选手副语言的运用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05-12 14:54
  在人际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副语言作为言语交流的辅助手段及伴随方式,不仅能够补充与强化言语信息的表达,调节和替代言语交流,还能够虚饰或甄别话语信息,传递信息发出者真实的情感态度,从而影响着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效果。“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是一项盛大的国际汉语赛事,不仅从“听、说、读、写”多方面考核参赛选手们的汉语语言知识,还要求选手们掌握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了解中国综合国情,同时具有较高的汉语交际能力。经层层选拔,参与总决赛冠军角逐的选手均能较好地运用汉语进行表达和交流,是汉语学习者中的优秀代表。然而,这些选手在说汉语时仍然会流露出“洋腔洋调”,或是表情、动作和话语不相称,这大多是由副语言使用的差异造成的。本文以最近五届(2013-2017)“汉语桥”比赛总决赛的视频为研究对象,观察五届进入总决赛选手副语言的使用情况,探究副语言的跨文化交际功能以及它的地域性差异,旨在为国际汉语教学提供新思路。具体来说,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选题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使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描述法、分析法以及归纳法,以副语言的广义内...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二)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现状
        1. 对副语言的研究
        2. 对“汉语桥”世界大学生汉语比赛的研究
二、副语言的内涵及分类
    (一) 副语言的内涵
        1. 狭义的副语言
        2. 广义的副语言
    (二) 副语言的分类
        1. 二分法
        2. 三分法
        3. 五分法
    (三) 本文作者的副语言观
三、副语言的特征及功能
    (一) 有声副语言特征
        1. 话语修饰符
        2. 语空
    (二) 无声副语言特征
        1. 手势语
        2. 身势语
        3. 表情语
        4. 服饰语
    (三) 副语言的功能
        1. 补充与强化言语交际
        2. 调节或替代言语交流
        3. 虚饰或甄别话语信息
        4. 传递真实的情感态度
    (四)本章小结
四、副语言运用的对比分析
    (一) 各地区选手副语言的使用特点
        1. 亚洲地区
        2. 欧洲地区
        3. 美洲地区
        4. 大洋洲地区
        5. 非洲地区
    (二) 不同种类副语言使用频次的对比
        1. 声音修饰符及语空
        2. 手势语、身势语及表情语
    (三)本章小结
五、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一) 重视副语言在汉语学习中的地位
    (二) 明确副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
    (三) 确定副语言的教学内容
    (四) 对副语言进行显性教学
        1. 注重声调教学
        2. 重视停顿教学
        3. 加强重音教学
        4. 增加体态语教学
    (五) 注重副语言的文化差异性
    (六)本章小结
六、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1:“汉语桥”(2013-2017)决赛选手简况表
    附表 2:“汉语桥”(2013-2017)决赛选手副语言描述列表(节选)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英语调的异同和对外汉语语调教学——避免“洋腔洋调”之我见[J]. 林茂灿.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15(03)
[2]副语言分类概述[J]. 郑颖芳.  教育观察(上旬刊). 2015(02)
[3]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比较分析[J]. 谢爽.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4]副语言行为在言语交际中的应用研究[J]. 杨渝旸.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5]“汉语桥”的语言文化传播探析[J]. 王巧娴,徐杰.  文化与传播. 2014(01)
[6]“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海外传播影响力研究[J]. 贺海涛,徐国梁,欧阳旭,周觅.  东南传播. 2014(01)
[7]副语言交际功能简说[J]. 许婷婷.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01)
[8]中非文化交流困境及中国对非教育的使命[J]. 项建英.  比较教育研究. 2011(12)
[9]长达28年的实验[J]. 单晓冰.  视野. 2011(02)
[10]“沉默”的话语意义与交际功能[J]. 李凤琴.  外语学刊. 2010(06)

硕士论文
[1]从“汉语桥”中文比赛选手语言的运用看对外汉语教学[D]. 黄永会.重庆师范大学 2016
[2]“汉语桥”比赛中的词汇运用调查[D]. 杨梦雅.华中师范大学 2016
[3]对外汉语重音教学的考察与分析[D]. 姜文洁.华中师范大学 2016
[4]对外汉语停顿教学的考察与分析[D]. 伍夏霖.华中师范大学 2016
[5]英美留学生汉语停顿习得偏误分析[D]. 薄晨棣.黑龙江大学 2016
[6]“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演讲话题分析[D]. 赵菲.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5
[7]“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试题研究[D]. 薛璠.吉林大学 2015
[8]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与文化融合[D]. 李洪源.东北师范大学 2015
[9]由2013年“汉语桥”比赛看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D]. 陈玮.湖南师范大学 2014
[10]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语言考察[D]. 曾文斌.湖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83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183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a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