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中日非言语交际对比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4-28 21:14

  本文关键词:中日非言语交际对比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非言语交际与非语言交际存在术语之争,各家采用不一。从实际情况看,同言语交际一起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明显是非言语交际,其范围是大于非语言交际的。英文"non-verbal communication"译作“非言语交际”更符合其内涵。非言语交际行为发挥着以下六方面的辅助作用:重复、否定、代替、补充、强调、调节。同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中日两国在非言语行为上各有异同,本文采用文献整理研究法,并辅之总结法、比较法、调查法等多种方法,并采用文化对比这一根本方法比较中日在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上的差异。最后探讨非言语行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启示,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非言语交际 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师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6
  • 绪论6-14
  • 第一章 非言语交际简述14-19
  • 第一节 术语之争:非言语与非语言14-15
  • 第二节 非言语交际的类型15-16
  • 第三节 非言语交际的功能16-19
  • 一、强化功能16-17
  • 二、指代功能17
  • 三、弱化功能17
  • 四、补充功能17-19
  • 第二章 中日非言语交际对比19-33
  • 第一节 体态语对比19-24
  • 一、手势19-21
  • 二、表情21-22
  • 三、目光语22-23
  • 四、身势语23-24
  • 第二节 副语言对比24-27
  • 一、沉默24-25
  • 二、话轮转接25-26
  • 三、非言语声音26-27
  • 第三节 客体语对比27-28
  • 一、服饰27-28
  • 二、气味28
  • 三、相貌28
  • 第四节 环境语28-33
  • 一、时间行为28-29
  • 二、空间行为29-30
  • 三、颜色30-33
  • 第三章 非言语交际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33-40
  • 第一节 培养日本留学生的非言语交际能力33-36
  • 一、注重培养学生非言语交际的意识33-34
  • 二、对外汉语课堂中注重非言语交际的移入34-35
  • 三、开设跨文化交际的课程讲授非言语交际35-36
  • 第二节 注重培养对外汉语教师的非言语交际能力36-40
  • 一、对外汉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非言语交际的意识36-37
  • 二、对外汉语教师要努力提高非言语交际的能力37-38
  • 三、对外汉语教师要提高课堂上利用非言语交际的能力38-40
  • 结语40-42
  • 参考文献42-4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49-50
  • 致谢50-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倩;;被忽略的非言语交际手段:沉默、物体语言及审美观[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张郁;;浅析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J];民办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3 詹晓慧;;《最危险的猎物》中的非言语交际信息[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4 张薇;;从中西方教师的非言语交际比较看文化差异[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伍卓;英语中表达非言语交际的习语[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游u&萍;中英文化背景下的非言语交际行为[J];龙岩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7 刘红,马萧;非言语交际手段与外语教学[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席红宇;浅谈跨文化交往中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对比[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9 朱三毛;文学作品中非言语交际的功能及翻译[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10 马 桦;口译中的非言语交际[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蒋莉;;跨文化交际语境下当代中国人时间观念分析——非言语交际视角[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黄金德;;试论声音行为的语用功能[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威;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郝兴刚;非言语交际的语用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孙黎明;非言语交际的描述与翻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幸幸;中英非言语交际差异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5 黄悦;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行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6 林丽霞;非言语交际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蒋易;中美非言语交际的比较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詹晓慧;透过跨文化交际视角探讨非言语交际表达语在英汉学习型词典中的阐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9 康微;语境视角下的俄语非言语交际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洁;中美非言语交际对比和课堂教学应用[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中日非言语交际对比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33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7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