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理论与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
本文关键词:语境理论与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论文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语用学的重要理论“语境理论”,探讨和论述了在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中,东南亚留学生在语境条件下对汉语惯用语理解的特点,并具体分析了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中的作用及教学策略。 本文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通过相关文献回顾,确定本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及,以及本课题的突破点和难点。 第二部分从语言本体出发,分析汉语惯用语系统的特点,并阐述汉语惯用语的认知和理解特点,明确了本文研究的内容和重要性。 第三部分从留学生汉语惯用语理解特点的实验研究得出相关结论,提出现行惯用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留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问题。 第四部分详细阐述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语境理论。运用语境理论具体分析上述存在的问题,并构拟了相应的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对策和方法。 第五部分结论。 本论文紧密结合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惯用语教学实际问题,并运用语境理论对其进行分析,这对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而且对拓宽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途径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语境理论 惯用语特征 对外汉语 惯用语教学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绪论7-14
- 1.1 选题的缘由及价值7-8
- 1.2 文献回顾8-12
- 1.2.1 本体研究8
- 1.2.2 心理学领域的研究8-11
- 1.2.3 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研究11-12
- 1.2.4 结论12
- 1.3 研究方法及目的12-14
- 1.3.1 研究方法12-13
- 1.3.2 本课题的突破点及难点13-14
- 第2章 惯用语及其教学14-20
- 2.1 汉语惯用语14-17
- 2.1.1 惯用语的特征14-16
- 2.1.2 惯用语来源16
- 2.1.3 惯用语与比喻的区别16-17
- 2.1.4 惯用语与成语、谚语、歇后语的区别17
- 2.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17-20
- 2.2.1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17-18
- 2.2.2 惯用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18
- 2.2.3 第二语言学习者掌握和运用惯用语的难点分析18-20
- 第3章 实验研究20-25
- 3.1 研究方法20-21
- 3.1.1 被试20
- 3.1.2 采用语料20-21
- 3.1.3 设计21
- 3.2 研究结论21-24
- 3.2.1 计分21-22
- 3.2.2 结果与分析22-24
- 3.3 结论(教学启示)24-25
- 第4章 理论指导25-41
- 4.1 语用学与语境25
- 4.2 语境理论概说25-30
- 4.2.1 语境的概念26-28
- 4.2.2 语境的分类28-29
- 4.2.3 语境的功能29-30
- 4.3 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中的运用30-35
- 4.3.1 语境理论在惯用语教学中的重要性30-31
- 4.3.2 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中的作用31-35
- 4.4 语境策略35-41
- 第5章 结论41-42
- 5.1 本文的基本认识41
- 5.2 本文研究的不足41-42
- 附录一 留学生使用及理解汉语惯用语的调查问卷(一)42-46
- 附录二 留学生使用及理解汉语惯用语的调查问卷(二)46-49
- 附录三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的惯用语49-51
- 附录四 各大纲中需要学习者掌握的惯用语51-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S1期
2 陈光磊;21世纪的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01期
3 郭振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04期
4 张燕;朗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5 王路江,曲德林;新时期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05期
6 李春红;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的动词偏误[J];八桂侨刊;2004年04期
7 肖莉;修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修辞学习;2004年05期
8 陈岩;赵宏;;习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周思源;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方法论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02期
10 徐文静;词语·文化·对外汉语教学[J];语文学刊;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媛;;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探索——以量词“串”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刘巍;;中文电影在对外汉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施歌;;“外向型”出版物价值的实现与提升——以《快乐汉语》为例[A];优秀出版物价值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8年
4 邱亲仁;;双语心理词库构建新型对外汉语双语学习词典[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朱晓军;;量词分类小议----兼谈“量词”英译问题及英汉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海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定位与“管用、精当、易学”——以东南亚华裔留学生“了”教学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俊萍;;利用CTT的汉语自动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软件的开发[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简介[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9 李燕;;新词语的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辉;;试论动物词比喻性在英汉中的差异[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菲;向对外汉语老师致敬[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郑庆君;对外汉语专业的母语之忧[N];光明日报;2011年
3 记者卢新宁;北大将大力培养对外汉语人才[N];人民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翟帆;对外汉语推广进入关键时期[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记者 唐景莉邋实习生 王萌;北语培养对外汉语“种子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记者 杨启蒙;涉外汉语培训悄然升温[N];信息时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郭晓虹;让全人类分享中华文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陈道龙 郑全庆;是热门专业,还是虚火夹生饭[N];新华日报;2009年
9 赵凤华;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师资稀缺[N];科技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赵晖;让汉语文化走向世界[N];无锡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晓颖;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美玲;对外汉语文化语用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潘明霞;汉英“身物互喻”词汇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4 邓杉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案例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李芳兰;现代汉语语义韵的理论探索与习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李宇宏;现代汉语多义词词义引申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张春新;《汉俄教学字典》:理论构建与编纂实践总结[D];黑龙江大学;2004年
8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姣;语境理论与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D];云南大学;2010年
2 田志华;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与HSK(高等)难点[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晓菲;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浅议[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马宁;对外汉语课堂话轮转换中的语用标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翁慧芬;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项琨;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王嫣红;试论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宁佳;对外汉语中惯用语的教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刘刚;典型因果复句关系标记在对外汉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在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对外汉语语境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语境理论与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0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90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