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言外之意现象的考察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言外之意现象的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话语中的言外之意现象在各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汉语也不例外。国内外前贤大都从语用学的角度把言外之意大致划分为“规约性言外之意”和“非规约性言外之意”,但这样的分类很难直接进入对外汉语教学,也很难让留学生理解。因此,本文考察了16种中高级对外汉语听力和口语教材,以及4本HSK相关辅导书籍,以期发现言外之意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存在情况,并从言外之意的传达途径这个视角对言外之意进行归纳和整理。另外,在教材考察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份旨在考察留学生对汉语言外之意的理解情况的问卷,一方面考察他们的理解,另一方面考察他们主观认为各类型的言外之意的难度如何,同时考察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和他们的汉语语用理解能力(即对汉语中言外之意的理解能力)是否相关,相关性如何。 考察后发现了451个具有言外之意的例子,表明言外之意现象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出现的频率不低,教材语言的安排比较符合自然语言。对这451个例子进行分析归纳后,发现有四大类传达言外之意的途径,分别是使用修辞、使用熟语、使用本身具有某种语用含义的词语或句式和采取某些特定的会话策略。其中前两种在教材中出现的数量非常多,其下属的子手段也非常丰富。另一方面,本文通过对57名留学生被试的问卷调查,发现留学生对汉语言外之意的理解情况总体来说比较好,比我们想象的要好一些。但是从问卷成绩和他们对题目难度的主观判断来说,使用修辞和使用熟语这两大类途径是他们的难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和他们对汉语言外之意的理解能力相关性较差。 本文从一个更加实用的视角对言外之意的传达途径和手段进行了归纳和分析,以期使汉语的言外之意变得易于被学习汉语的留学生理解和掌握。本文也首次通过问卷对留学生对汉语言外之意的理解情况做了调查,得出了一点浅显的结论,同时尝试提出一些可能有利于进一步培养留学生汉语语用理解能力的办法。
【关键词】:言外之意 语用理解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 教材考察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一、 引言7-13
- (一) 选题缘由7
- (二)理论背景7-10
- 1.2.1 古典会话含义理论7-10
- 1.2.2 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10
- (三) 含义的类型10-13
- 二、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13-20
- (一) 国内外对语际语用学(interlanguage pragmatics)和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用能力的研究13-15
- (二) 国内语言学界对“言外之意”的研究15-18
- (三)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语用路向上的探索18-20
- 三、研究设计20-21
- (一)研究目标20
- (二)研究方法20-21
- 3.2.1 “言外之意”的操作性定义20
- 3.2.2 教材考察20-21
- 3.2.3 问卷调查21
- 四、 研究发现21-51
- (一)教材考察21-44
- 4.1.1 考察范围21-22
- 4.1.2 考察方法22
- 4.1.3 考察发现22-44
- (二)问卷调查44-50
- 4.2.1 调查形式、对象和方法44-45
- 4.2.2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45-50
- (三) 考察存在的不足50-51
- 五、 本次考察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51-54
- (一) 使用修辞手段51-53
- (二) 使用熟语53-54
- 六、结语54-55
- 附注55-56
- 参考文献56-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丽;;言外之意的类型分析(英文)[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艾军;韩海艳;;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看隐喻的“言外之意”[J];外语学刊;2011年03期
3 杨晓;;“言外之意”的理解[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4 刘尚芬;杨玲;;浅谈由违反合作原则产生的会话含义[J];海外英语;2011年08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章新传;朱小阳;谢水华;;“零信息”答话传达言外之意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海荣;意在言外巧广告[N];中国工商报;2001年
2 周华;大胆说降价[N];科技日报;2000年
3 杨志芳;谁是真的英雄?[N];人民日报;2001年
4 文西;招聘人才要重“才”[N];光明日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陈祥玉;把书记摆到法律内[N];检察日报;2000年
6 施秀萍;提高包装的文化含量[N];中国化工报;2000年
7 殷克栋;导游是面旗[N];华东旅游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纪平;eBay易趣各怀心事[N];经济参考报;2002年
9 伊方;油价上涨影响全球经济[N];中国石油报;2000年
10 刘志中;提高包装的文化含量[N];中华合作时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丽霞;戏剧话语语用修辞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陈丽梅;“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之畅;对外汉语教学中言外之意现象的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戴家琪;合作原则—一条化解英汉、汉英口译中“言外之意”的有效途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李娟;现代汉语“X是X”同语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继斌;论言语形式解码中智力的参与[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梅丰;语用学视角的俄汉谚语语义对比[D];苏州大学;2009年
6 赵丽辉;从合作原则角度谈俄语广告语言[D];吉林大学;2005年
7 周曼丽;从言者和听者的角度理解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孙晓波;《水浒传》叙事的文化渊源[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9 徐伟;广告语言的语用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徐丽;智力参与与言外之意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言外之意现象的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3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93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