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语素教学法与整词教学相结合加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发布时间:2017-06-04 21:03

  本文关键词:语素教学法与整词教学相结合加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一个重要方面,是语言学习的重心。听力理解需要储备尽可能多的词汇,口语表达要求有相对丰富的词汇量,阅读理解也依赖大量的词汇,而写作技能的高低与词汇量的大小关系更是显而易见。由此可见,对于学习者来说,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并且掌握其写法与用法是他们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学习者听、说、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 长久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界都在不断探讨能够帮助汉语学习者更高效地习得汉语词汇的方法。目前,探讨较多的就是词本位教学法、字本位教学法和语素教学法。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对以上这三种教学方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我们主张把汉字作为书写符号的单位,采用“语素·词·短语·句子”这一层级结构,把语素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单位。根据语素自身的特点及词义透明度的不同,把语素教学法与整词教学结合在一起运用到词汇教学当中去。 我们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甲、乙级字词作为分析对象,做以下几个方面统计:(1)两级字词之间重合的单音节词(字)的数目,(2)汉字和语素的对应情况,(3)语素的构词能力,(4)两级词汇中的双音节合成词的词义透明度。结果表明两级字词中重合的单音节词(字)的数量占两级词汇总量的33.43%;两级汉字和语素多是一一对应关系,占到汉字总数的85.90%;构词数为两个及以上的语素数占到语素总数的一半以上;两级词汇中,词义透明度在2度以上的占词义总数的90.17%。这些数据表明,我们在教学中运用语素分析法系联字词,实现字词直通,是有依据的。 我们对学习汉语一个学期(约四个月)、一个学年和一个半学年的三个不同层次的留学生进行了有关根据已知语素猜测词义和组词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利用已知语素义推知词义的测试中,学习汉语仅一个学期的被试由于学习时间较短,还没有建立起较好的语素意识,借助语素义推知词义和利用已知语素扩词的能力较差。学习汉语一个学年和一个半学年的被试已经具备了利用语境、词语的结构方式和已知语素义推知新词词义的能力。我们认为两个层次的被试在通过已知语素义猜测词义的过程中,都考虑到了句子的语境提示作用。词语内部语素的结构方式对他们词义猜测难度产生影响,偏正型易于动宾型;就释义方式来说,语素义直接相加释义法易于语素义综合释义法。当遇到被试完全陌生的词语时,他们倾向于在备选项中选择与目标词语含有共同语素的词。从总体上看,词义透明度越高,词义理解的准确度越高。 我们还发现,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学习者对于词义透明度较低的词语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但是对于某些词义透明度较高的词的理解能力却有小幅下降。这有可能是由于汉语学习时间越长、等级越高,学习者的汉语知识储备就越丰富。随着他们在猜词时可调用的资源的增加,在猜词过程中所要考虑的要素也就更多,旧有的知识在为猜测词义提供线索的同时,也会对学习者猜测词义产生一定的干扰,从而加大提取正确信息的难度。 在利用已知语素组词的测试中,我们发现学习汉语一年及以上的学习者已经具备了利用相同语素串联汉语词汇的能力。他们所组成的词语大多是词义透明度较高的词,其中偏正型结构的最多,其次是联合型结构的词。在组词过程中,有部分词出现了同音语素误用的情况。 通过数据测查和问卷实验,我们认为对于现行教材的“生词释义”应当做出一些调整以更好地体现语素在词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材中的词语注释应尽量避免使用综合释义或翻译释义,建议多运用词语内部的语素分解释义,培养学习者利用已知语素义推导词义的意识和能力。教材对于同一类型或含有同一语素的词语进行解释时,应尽可能保持释义方式的一致性。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用语素教学法时,我们应当根据语素自身的特点和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初级阶段将汉字教学同语素教学结合在一起,以汉字为依托,重点掌握构词能力强的语素的写法和意义;到了中高级阶段,着重于讲清构词能力强的语素的常用义项,并按照使用频度由高到低的顺序适量介绍语素构词方式,利用同一语素进行词语扩展练习,帮助学习者借助语素形成共素词集合,梳理词汇系统。根据语素义和词义之间疏密关系的差异,对词义透明度较高的词采用语素教学法,对词义透明度较低的词则采用整词教学。
【关键词】:词本位教学法 字本位教学法 语素教学法 词义透明度 共素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第一章 引言12-13
  • 第二章 词汇教学研究中的三大流派述评13-22
  • 2.1 "词本位"教学流派述评13-15
  • 2.1.1 "词本位"理论13-14
  • 2.1.2 "词本位"理论的应用14-15
  • 2.1.3 关于"词本位"教学法的争议15
  • 2.2 "字本位"教学流派述评15-18
  • 2.2.1 "字本位"理论15-16
  • 2.2.2 "字本位"理论的应用16-17
  • 2.2.3 关于"字本位"教学法的争议17-18
  • 2.3 语素教学法流派述评18-20
  • 2.3.1 "语素"理论18
  • 2.3.2 语素教学法理论的应用18-19
  • 2.3.3 关于语素教学法的争议19-20
  • 2.4 小结20-22
  • 第三章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字、语素、词关系测查22-33
  • 3.1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22
  • 3.1.1 研究对象22
  • 3.1.2 研究内容22
  • 3.2 《等级大纲》甲乙级字词重合项目测查22-23
  • 3.2.1 研究方法22-23
  • 3.2.2 测查结果23
  • 3.3 《等级大纲》甲乙级合成词中汉字和语素对应关系测查23-26
  • 3.3.1 研究方法23-24
  • 3.3.2 测查结果24-26
  • 3.4 《等级大纲》中语素构词能力测查26-28
  • 3.4.1 研究方法26
  • 3.4.2 测查结果26-28
  • 3.5 词义透明度量化测查28-33
  • 3.5.1 研究方法28-29
  • 3.5.2 测查结果29-33
  • 第四章 留学生猜测词义和组词能力考察33-48
  • 4.1 通过已知语素义推知词义能力的考察33-45
  • 4.1.1 实验目的33
  • 4.1.2 被试33-34
  • 4.1.3 问卷设计思路34
  • 4.1.4 问卷试题情况34-37
  • 4.1.4.1 词语选择34-35
  • 4.1.4.2 词语释义方法35
  • 4.1.4.3 选择项设置35-37
  • 4.1.5 调查结果及相关讨论37-45
  • 4.1.5.1 初级班(上)被试答题情况37-38
  • 4.1.5.2 初级班(下)被试答题情况38-40
  • 4.1.5.3 中级班被试答题情况40-43
  • 4.1.5.4 相关讨论43-45
  • 4.2 语素组词能力的考察45-48
  • 4.2.1 实验目的45-46
  • 4.2.2 被试46
  • 4.2.3 问卷设计思路46
  • 4.2.4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46-48
  • 第五章 对教材编写和教学的启示48-52
  • 5.1 对教材编写的启示48-49
  • 5.2 对教学的启示49-52
  • 5.2.1 分析汉字形体,建立汉字形体与意义之间的联系49
  • 5.2.2 语素分析和整词教学相结合49-50
  • 5.2.3 适当讲解语素构词方式50-52
  • 第六章 结语52-54
  • 参考文献54-57
  • 附录1 《等级大纲》甲乙级字词重合项目列表57-61
  • 附录2 《等级大纲》甲乙级合成词中汉字和语素对应关系列表61-62
  • 附录3 《等级大纲》甲乙级双音节合成词的词义透明度列表62-72
  • 附录4 调查问卷72-75
  • 致谢75-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易彩凤;初级汉语词汇教学框架构建及应用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2 胡俊;北语版《汉语阅读教程》生字、生词英语注释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思宓;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素教学法[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史亿莎;试论白乐桑的“法式字本位”教学法[D];南京大学;2012年

5 王岩;初级对外汉语教材词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金秀赫;针对韩国学生词汇教学技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语素教学法与整词教学相结合加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2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422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8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