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试论民间艺术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6-14 00:11

  本文关键词:试论民间艺术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50年代至今,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为基本特征的对外汉语教学已经走过了六十余年的风雨历程,对外汉语教学逐渐被认为具有文化传播功能。在对外汉语事业蓬勃发展、传统文化传播日益兴起的历史语境下,如何将传统文化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逐步进入了学界的研究视野,而民间艺术或许可以成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新视角。本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民间艺术看作是体现中国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文化符号,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了其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并以剪纸为例,从教材和教学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其应用现状。随后,本文根据相关理论进行了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以期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提供一个新视角。本文共分为五部分。在第一章中,本文阐述了选题缘由、研究主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并针对民间艺术的文化符号属性、剪纸、对外汉语视域下的“文化”、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等核心主题进行了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在第二章中,本文在理论层面探讨了民间艺术应用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意义和可行性,是本文的理论基础。此章中,本文运用符号学视角下的文化符号理论、“内在生命”论、“普遍情感”论、“N级编码”理论,初步论证了民间艺术应用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通过论证,本文认为,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民间艺术应用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意义可以体现为以下三点:其一,可以完善文化表达;其二,可以减少学生的文化隔膜;其三,遵循了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表达逻辑。随后,本文运用意图定点理论、皮尔士的普遍三分式、叙述转向理论,概述了民间艺术应用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可行性,提出了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民间艺术的筛选原则和文化解读原则,认为教师在进行文化解读的过程中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其一,应该控制意图“落点”,防止文化符号发生“无限衍义”;其次,应根据符号与对象的抽象程度不同进行教学内容的划分;其三,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在第三章中,本文从教材和教学实践入手,以民间艺术的代表——剪纸为例,分析了其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在此章中,本文以《发展汉语》等教材和山东大学剪纸课为例,分析了剪纸艺术在教材和文化课程中的应用,概括了其教学层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第四章中,本文根据前文分析,对剪纸艺术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总体设计和个案设计,提出了其在语言课程和文化课程中的应用原则,并设计了“剪纸与中国文化”系列课程(十课时)以及“中国‘V汀隆本咛褰萄Р街琛T诘谖逭轮

本文编号:4479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4479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b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