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对外汉语情态动词习得偏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9 05:03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情态动词习得偏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情态动词是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类词,而在与一些学习汉语的外国学习者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这一类词的运用存着在很大的问题。本文以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制定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以及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编制的《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大纲》中所规定的21个情态动词作为考察对象,在对情态动词这一词类的本体研究现状和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研究现状有了较为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北京语言大学所建立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这21个情态动词的偏误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和整理。综合所有的偏误用例,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偏误类型:混用偏误(情态动词与其他动词、情态动词与副词、情态动词与连词、情态动词与形容词以及情态动词之间的混用)、多余偏误、漏用偏误以及否定偏误。每一大类又可根据具体情况细化为不同的小类。文章对每一类偏误情况都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并以语料中的句子为例,分析偏误的情况并给出了正确的表达方式。然后从学生的习得、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教材的编写三个方面探究偏误出现的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首先必须加强对情态动词本身的研究,其次要根据学习者经常出现的偏误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课后练习题的作用,并编制有效的学习工具书供学习者课后参考。希望以此为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一类词。
【关键词】:对外汉语 情态动词 偏误分析 解决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8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8-9
  • 1.1.1 研究的目的8
  • 1.1.2 研究的意义8-9
  • 1.2 研究现状9-16
  • 1.2.1 汉语本体研究现状9-15
  • 1.2.2 对外汉语研究现状15-16
  • 1.3 研究方法和理论16
  • 1.4 研究思路16-17
  • 1.5 研究对象的界定17-18
  • 第二章 偏误类型及示例18-39
  • 2.1 语料库概况及偏误检索方法介绍18-19
  • 2.2 偏误类型的确定及偏误描述19-20
  • 2.3 混用偏误20-30
  • 2.3.1 情态动词之间混用21-26
  • 2.3.2 情态动词与其他动词混用26-27
  • 2.3.3 情态动词与副词之间混用27-28
  • 2.3.4 情态动词与连词之间混用28-29
  • 2.3.5 情态动词与形容词之间混用29-30
  • 2.4 多余偏误30-35
  • 2.4.1 意义上的多余30-32
  • 2.4.2 连用造成的多余32-33
  • 2.4.3 前后重复造成的多余33-34
  • 2.4.4 句义或者时态造成的多余34-35
  • 2.5 漏用偏误35-36
  • 2.6 否定偏误36-39
  • 第三章 偏误成因探析39-46
  • 3.1 源自学生习得方面的原因39-43
  • 3.1.1 混用偏误原因探析39-40
  • 3.1.2 多余偏误原因探析40-42
  • 3.1.3 漏用偏误原因探析42
  • 3.1.4 否定偏误原因探析42-43
  • 3.2 源自教材编写方面的原因43-44
  • 3.2.1 教材的释义方式造成的迷惑43
  • 3.2.2 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早43-44
  • 3.3 源自课堂教学方面的原因44-46
  • 第四章 基于偏误的解决对策46-52
  • 4.1 加强研究者对情态动词的研究46
  • 4.2 改善对外汉语课堂情态动词的教学技巧46-50
  • 4.2.1 混用偏误的解决对策47-48
  • 4.2.2 多余偏误的解决对策48-49
  • 4.2.3 漏用偏误的解决对策49
  • 4.2.4 否定偏误的解决对策49-50
  • 4.3 提高课后练习题的质与量50-51
  • 4.4 研制更具针对性的学习工具书51-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56-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文;助动词研究述略[J];汉语学习;1992年04期

2 宁姗;;用语言对比方法进行汉语教学点滴——能愿动词“能”和“可以”教学札记[J];世界汉语教学;1990年03期

3 李存周;;“可以”用法浅探[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4 张俊阁;;《马氏文通·助动字》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武荣强;;助动词“能”和“可以”用法考辨[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吕兆格;;关于能愿动词否定用法的偏误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年06期

7 周小兵;“会”和“能”及其在句中的换用[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8 彭静;;《马氏文通》的助动字系统及其影响[J];语文学刊;2009年22期

9 张燕平;;“能”与“可以”的偏误分析[J];语文学刊;2011年09期

10 李人鉴;;关于所谓“助动词”[J];语文研究;198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永圭;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朱茜;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能”的多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盈新;中高级泰国学生汉语能愿动词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王路;中级水平韩国学生汉语能愿动词习得顺序考察[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晓睿;留学生“能”和“会”的习得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鲁晓雁;日本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吕兆格;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能愿动词偏误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6 欧倩;情态助动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冯淑珍;中级水平泰国留学生汉语助动词习得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8 王艳;泰国初级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9 周婧;对外汉语能愿动词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毛燕;现代汉语意愿助动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情态动词习得偏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1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461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0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