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探讨汉语国际教育的内涵出发,回顾半个世纪以来本学科从"对外汉语教学"走向"汉语国际教育的历程",在对以往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研究成果的相关论著、论文搜索统计、归类的基础上,归纳出目前国内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几种主要研究模式,即研究型培养模式、应用型培养模式、实践型培养模式以及各地方高校就学校所在地区与国外接壤所进行的一些区域性探索模式。经分析得出结论:目前国内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存在不足,表现为研究数量上的不足、研究视野上的不足、研究方法上单一等问题,提出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追求个性化、本土化、特色化,因而建立中国特色或校本特色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才是发展趋势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国际学院;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内涵 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 研究综述
【基金】: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中国高校与泰国高中对接式合作办学模式研究”(Y12023) 昆明理工大学国际学院项目“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汉堡包’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3A)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相对较年轻的学科,半个世纪以来这一学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对外汉语”走向“汉语国际教育”的历程。我国学界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从原来的较为关注微观的语言本体研究逐步转向更加注重复合型、应用型和实践型的宏观培养模式的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培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王振顶;;地方高师对外汉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1期
4 申红义;左媚柳;;复合型对外汉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9期
5 陈红梅;;面向东盟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微探[J];东南亚纵横;2011年09期
6 周卫华;;地方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想——以三峡大学为例[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7 何华珍;孙德平;;对外汉语专业“2+X”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浙江财经学院为例[J];汉字文化;2010年03期
8 李卫国;;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储备前瞻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9 陆俭明;;汉语教员应有的意识[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1期
10 李泉;;关于建立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构想[J];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萍;;论教师实践知识及其彰显[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翟莉;;论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对职前教师专业化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李丽;陈永杰;陈维;;实践性知识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金本能;强晓华;;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王琳;;高校教师评价与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王江涛;;职业学校教师知识分享及其分享方式探讨[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姜辉;;英语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主体地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1期
8 胡玉华;赵景春;;试论继教中的“开放式临堂培训”模式——生物专业在实施“绿色耕耘”行动中的探索与反思[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李子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展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对话[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10 陈向明;;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宏钰;;在高校—幼儿园伙伴合作中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刘赣洪;危文斌;;教育叙事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吴晓波;;以发展为核心:现代远程教育教师培养的价值取向[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马达;;行动研究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周晓东;;试论培养国际汉语教师的文化人格[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蒋吉闽;;从电视教育节目角度谈汉语推广[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7 冯涌;;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三环”理论与化学教育期刊学习[A];第二届《化学教育》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张文浩;;汉语国际推广中的宣传策略及其受西方国家的影响[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风云;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曾能建;福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邓睿;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邓杉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案例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陈岩松;基于胜任力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星;城市初中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明颖;美国教师职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实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林曼红;教师的课堂情境知识及其建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贺忠红;高校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许红敏;南京晓庄学院顶岗实习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哈琴;双语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刚;教育实习网络支持平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苟健;H大学师范生“三习”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艳萍;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用语的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爱兰;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同课异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雨;对对外汉语教师业务培训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林建萍;;调整就业心态 转变就业观念——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调查分析[J];北京教育(成功就业版);2007年02期
3 周雪婷;;对我国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新思考——全方位、分阶段教育实践模式[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3期
4 陈红梅;;面向东盟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微探[J];东南亚纵横;2011年09期
5 王宏丽;陈海平;;国际汉语教师的胜任力研究——任务分析和招聘面试问题归类得出的结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金立鑫;;试论汉语国际推广的国家策略和学科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F·迈克尔·康内利,D·琼·柯兰迪宁,何敏芳,王建军;专业知识场景中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02期
8 潘懋元;;规模、速度、质量、特色——中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9 郭熙;“对外汉语学”说略[J];汉语学习;2004年03期
10 黄晓颖;对外汉语教学的备课艺术[J];汉语学习;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澍;;萨丕尔《语言论》的文化观点与语言理论研究[J];学理论;2010年28期
2 吴慧颖;雅俗共赏的汉语文化语言学力作——陈建民《语言文化社会新探》评介[J];汉语学习;1990年04期
3 谭武群;;管窥汉语文化之矛盾性[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乔丽娟;;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礼貌原则对比[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5 贾秀珍;;中英两种文化中的礼貌原则的区别(英文)[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谭贤军;;面子理论在汉语文化中的价值[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2期
7 赵素珍;;第二课堂教学平台与预科生汉语实践能力培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8 潘文国;汉语文化语言学刍议[J];汉语学习;1992年03期
9 段玲莉;钱冠连的《汉语文化语用学》[J];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06期
10 刘起政;;浅谈汉语文化中的礼貌策略[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向政;;从“to own goal”到“乌龙球”,试析汉语文化的“圆融”特质[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解海江;章黎平;;汉语文化词典的设计与编纂[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飞鹏;;“一语二文”仍须努力[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4 李衍年;;增强汉语汉字文化的感召力[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2002—2004)[C];2002年
5 李晗蕾;;王希杰老师授课笔记摘录[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唯;;文化差异——制约翻译水平的因素[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东风;刘彦青;;留学生的宗教文化背景对汉语教学的影响[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8 姚文勇;;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批判——合作原则不必是原则(英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王敏;解海江;陈淑梅;;进一步发展我国语文辞书出版事业的建议[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晖;让汉语文化走向世界[N];无锡日报;2009年
2 执笔 高赛;汉语“走出去”是件大好事[N];光明日报;2010年
3 秦晖;现代公民如何弘扬“汉语文化”?[N];南方周末;2007年
4 记者 柳霞;中外学者携手共译《五经》[N];光明日报;2009年
5 惠铭生;从汉语成为“看客”想到希拉克的愤然离席[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相武;孔子学院与文化传播[N];经济参考报;2007年
7 王焱;“有话好好说”与“读书先须识字”[N];南方周末;2007年
8 周年洋;恢复汉语的自豪感[N];财经时报;2007年
9 鄢振刚;郭开朗会见出席“汉语桥”比赛驻华使节[N];湖南日报;2008年
10 桑士达;全球“汉语热”给我们的启示[N];贵州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敬;韩国汉语传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2 刘毓民;汉语国际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美玲;对外汉语文化语用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米;泰国大学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朴宣姝;学前对韩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白玉波;论非洲汉语强化培训教材的编写与使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吴芳玲;汉日比较视野下的汉语对比对生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8 樊小玲;汉语指令言语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丽芳;加拿大学生汉语语音习得与教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马云霞;语言在国际交往中的经济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圣光;汉语大赛在国际汉语教学模式上给予我们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向p芪,
本文编号:503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503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