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论对外汉语教学的软实力传播

发布时间:2017-07-08 07:27

  本文关键词:论对外汉语教学的软实力传播


  更多相关文章: 对外汉语教学 软实力 软资源 软运用 传播


【摘要】: 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软实力为对象进行研究。文章以五个理论为指导,社会学说的符号互动理论、语言学说的言语行为理论和国际关系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软实力功能理论,运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图文并茂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软实力进行层层剖析。在研究中尽量做到观察充分、描述得体、解释到位。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引言和文献综述,简述对外汉语教学软实力传播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概述了对外汉语教学软实力的研究意义;介绍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 一、历史上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软实力的传播。这一部分在查阅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历史上对外汉语教学软实力传播的现象进行总结。以历史上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软实力传播的典型现象为例,进行归纳从而得出每个朝代对外汉语教学软实力传播的特点以此证明了我国语言文字自古就以“柔弱”之力驰骋天下之至坚。鼓励了大家提升汉语的品牌的意识。 二、对外汉语教学软实力传播的概述。第二部分主要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论述。全章主要围绕软实力这个词,阐述了对外汉语教学软实力传播的性质和特征,并对“对外”、“软实力”“教学”以及“传播”做了较详细地阐述。其中对“软实力”的论述最为详尽,对外汉语教学的软实力不仅是特殊层次的文化软实力而且具有强大的语言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三、对外汉语教学软实力传播的过程。第三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这一章主要从动态的微观的角度去把握对外汉语教学软实力的传播。这一部分首先结合符号互动理论以此来论证语言在社会传播的过程中具有与社会的互动性,保持了良好的互动性就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软实力传播,反之则阻碍对外汉语教学的软实力传播。然后以软实力发挥功能理论为基础导出汉语软实力发挥功能的过程,即好感——认同——支持的过程,并且以此对对外汉语教学软实力资源进行重组并进行三个分层研究,接下来的三层研究中,结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理论、偏误分析理论、汉外对比理论等探讨如何提高汉语软实力传播的效率。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软实力传播的战略。这一部分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软实力传播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着眼于现实提出对策,即传播内容规范化、传播方式现代化、传播主体专业化,并倡导坚持走集成、跨越与创新的对外汉语教学软实力传播的路子。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软实力 软资源 软运用 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文献综述10-12
  • 第一章 历史上对外汉语教学的软实力传播12-22
  • 1.1 先秦时期的礼仪之邦12-13
  • 1.2 屯田制与四姓小侯学13-14
  • 1.3 佛经翻译的发展14-15
  • 1.4 四夷自服的唐汉语传播15-17
  • 1.5 通商服务的"唐话"教育17
  • 1.6 满清的黄壁宗17-18
  • 1.7 西洋汉学的兴起18-20
  • 1.8 现当代对外汉语教学软实力传播的肇始20-22
  •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软实力传播的概述22-30
  • 2.1 对外汉语教学软实力传播的性质22
  • 2.2 对外汉语教学软实力传播的特征22-24
  • 2.3 对外汉语教学中软实力的传播24-30
  •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软实力传播的过程30-74
  • 3.1 接触产生好感32-44
  • 3.2 好感产生同化44-68
  • 3.3 同化产生支持68-74
  •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软实力传播的战略74-90
  • 4.1 传播内容规范化75-77
  • 4.2 传播方式现代化77-81
  • 4.3 传播主体专业化81-87
  • 4.4 对外汉语教学软实力传播的战略举措:集成、创新、跨越87-90
  • 结语90-91
  • 参考文献91-94
  • 附录94-95
  • 后记95-9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莉敏;;中文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电影文学;2011年15期

2 刘柳;阚婷婷;;对外汉语教学图示教学法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叶雯雯;;对外汉语教学中国俗词语研究[J];群文天地;2011年08期

4 蒋楠;;浅析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7期

5 王炎梅;陈永花;朱凌青青;;对外汉语教学丰富和发展了中国语言理论——第2届语言理论和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6 罗婷;;感悟汉字之美,促进汉字教学——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4期

7 彭永华;黄琳;;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调查分析[J];考试周刊;2011年46期

8 刘若男;;语言迁移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9 李小艳;;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探微[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10 张明芹;;运用中文原版电影片段优化对外汉语教学[J];电影评介;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俭明;;汉语与世界[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李广瑜;;当前汉语国际化的机遇、挑战及对策[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3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4 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5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6 金敏;;短期对外汉语教学探讨[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7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得体性问题[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8 ;编后记[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建勤;;汉语国际传播标准的学术竞争力与战略规划[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10 王希杰;钟玖英;;关于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话[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红娟;李朋义:厉兵秣马“抢滩”对外汉语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许钦铎;美国汉语大会收获丰盛[N];工人日报;2008年

3 阮桂君;因地制宜编写教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4 黑龙江大学 江宇冰;全球化背景下汉语国际推广与中华文化传播[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记者 赵晖;汉语学习从“兴趣型”转向“职业需求型”[N];天津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姚敏;汉语成为国家形象传播大使[N];中国消费者报;2011年

7 记者 郭晓虹;让汉语教学走向全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王冰洁;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人事报;2007年

9 李朋义 演讲稿摘要;世界汉语教学的前景及对出版业的影响[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10 丁可宁 吴晶;对外汉语教学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N];中国改革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浩宇;晚清来华西方人汉语学习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WAI WAI THI (邹丽冰);缅甸汉语传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YAP TENG TENG(叶婷婷);马来西亚高校汉语作为二语教学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吴峰;泰国汉语教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孟素;汉英成语对比及其跨文化对话之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英俊;对越汉字教学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晨;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的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园园;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中的语音偏误分析及相关对外汉语教学策略[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马淋淋;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V+O’+T”句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树建;现代汉语形容词ABB式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应用中的若干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4 朱慧勤;试论对外汉语的文化因素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包文静;对外汉语教学中“上”、“下”等三组方位词的认知分析[D];新疆大学;2010年

6 李建慧;越南留学生常用介词偏误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爽;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常用个体物量词偏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张林静;词语的理据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濮昕;汉语学习者特征和对外汉语网络课程设计[D];厦门大学;2007年

10 翟帆;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的探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33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533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b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