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动量词“遍”的认知基础及用法——对外汉语动量词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08:31

  本文关键词:动量词“遍”的认知基础及用法——对外汉语动量词个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动量词 意象 语义特征 时间性


【摘要】:动量词"遍"表示动作的频次,与其他常用动量词的用法既有重合又有不对称的情况,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用意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说明"遍"在语义、原形意象方面的特点,指出其用法的认知理据,并通过对"遍"所涉及对象及所称量动词特征的深入分析,为其用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另外,通过参考动词的时间性分类,考察"遍"与不同类动词的组合关系,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作者单位】: 辽宁医学院;辽宁葫芦岛利伟高中;
【关键词】动量词 意象 语义特征 时间性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动量词“遍”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动作称量词。语法学界大都认为“遍”用来计量动作行为的频次,且所称量的动词具有[+过程]的语义特征。“遍”与其他表示频次的动量词的用法既有重合又有差异,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留学生常常混淆“遍”与其他表示频次的动量词的用法,动量词“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2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孙启荣;“大叔完聚”之“完、聚”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4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夏当英;孔子道德本位的社会秩序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樊俊利;;试论郑珍《说文逸字》的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张卫东;略论孔子的军事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宗守云;;论量词“丛”和“簇”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范蓓蕾;;古诗文教学有效诵读的求致路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夏慧茹;;《说文解字》与中医基础理论[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怀宇;曹怀锋;;论《管子·地员》篇生态学价值及其现代意义(论文提纲)[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5 黄薇;;微探建瓯方言熟语歌谣的语言[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品素;;《歧路灯》中的“讫”[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徐福艳;;“裸”字古今探[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沈阳;;论“神仙思想”在汉画舞蹈身体语言上的体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昌芳;;异体字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纳·苏雅拉;曹雅洁;;红山文化玉器与萨满教[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卢建平;基于拓扑学和统计学的无字库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郑君;基于文献的中药毒性认识变化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伟婷;吴潜任官庆元府时期词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利娜;先秦儒家农业观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7 杨海宾;民事连带责任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秀梅;休闲食品包装的趣味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赵巍;从《史记》看司马迁的《诗》学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滕亚秋;契丹带饰研究:以蹀躞带为中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颖;;《儒林外史》动量词研究——附论动量词研究中的两个问题[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许结玲;马蔚彤;;动量词的语义特征与动词过程结构的联系[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王倩;;汉语单音节动词的动量分类[J];语文知识;2008年04期

4 徐慧文;;《醒世姻缘传》同形量词研究[J];滨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邵敬敏;;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选择关系[J];中国语文;1996年02期

6 刘街生;现代汉语动量词的语义特征分析[J];语言研究;2003年02期

7 邵勤;动量词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程国珍;;变异量词的语义特征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11期

9 徐慧文;;《醒世姻缘传》动量词的风格特征[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10 张国青;王瑞敏;;汉语动量词的分类研究[J];语文学刊;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英珍;;隐喻的语用文化对比与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王士芬;张瑞兰;彭聃龄;;汉字意象值与意义值的测定[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3 梁源;黄良喜;;再探讨汉语实词的句法类别不定——从词类原型的语义特征出发[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许小星;亢世勇;;补语语义指向的制约因素[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5 谢英;;关于“NP+不+X+谁+X”句式[A];福建省辞书学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6 沙润霞;;从双宾动词的语义特征和双宾句的句法形式考察一类“动宾结构+宾语”句式[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毕玉德;程兰涛;;韩国语动词语义分类树的推导[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苏岚;;四种隐喻意义结构下的隐喻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9 周笃文;;略谈韵的作用[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10 付丽;;说“触电”[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梁葆莉;读书之学与演讲之术[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2 邢福义;“救火”一词说古道今[N];光明日报;2007年

3 吴娟娟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留学生与本族人汉语程度副词使用情况浅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4 李梦莉;通感修辞的美学阐释[N];文艺报;2011年

5 屈哨兵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一树新花,,四面观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娟;现代汉语动词与动量词组合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兰佳睿;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量性特征[D];复旦大学;2008年

3 SYEDA ARZOO RIAZ(阿珠);汉语与乌尔都语量范畴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媛;现代汉语动量词层现的认知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杨梅;阿美语动词的语义特征及结构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石德富;台湾卑南语构词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景霓;毛南语动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罗思明;英汉动结式的认知功能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正林;现代汉语的状补可换位成分[D];南昌大学;2005年

2 陈代球;汉语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及意象的翻译:功能翻译观[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3 郭瑞峰;汉语动量词的语义分析与对外汉语动量词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欢欢;留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动量词及使用偏误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陈淑洁;论中级阶段的动量词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周兰;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在隐喻分析中的应用[D];暨南大学;2009年

7 李佩玉;泰国学生汉语动量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8 丽嘉;印尼在华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仁珠;基于语料库的动量词与名量词辨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朴得环;“动好(了)” 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52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552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a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