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19:14

  本文关键词: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比较句 语序类型 不对称 量性 否定 主观性 教学


【摘要】:比较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之一。近年来有关比较句研究的论文及专著层出不穷,不过这些研究成果并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语法多局限于对单一句式的研究,对比较句间的差异描写不够;(2)将理论语法转化为教学语法的工作做得不够。 教学语法与理论语法是相辅相成的,教学语法可以为理论语法提供新的课题,理论语法也可以为教学语法提供所需的营养。本文在已有比较句本体研究的基础上,从教学出发,针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集中的问题,运用各种语言理论和方法,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比较句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比较句的语序类型、比较句的不对称特征、比较句的量性特征、比较句的否定特征以及比较句的主观性特征。 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研究目的、方法、范围和语料来源。 第一章首先作了比较句本体研究和比较句教学研究方面的文献综述,然后在对学习者“比”字句偏误的定量统计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学习者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从而确立本文研究的重点。 第二章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探讨了汉语比较句的语序特点。指出汉语两种句法性差比格式“X+J+于+Y”和“X+比+Y+J”虽然来源不同,但都体现出时间顺序原则。“X+比+Y+J”中“比”词的位置所表现出的类型学差异在于它仍处于语法化的过程中。除了句法性差比句外,汉语中还存在着很多非句法性比较形式,这些形式是对句法性差比句功能的补充。与人类认知规律相一致的“X+比+Y+J”序列的语序习得难度低,会被泛化使用。 第三章主要针对比较句结构不对称的问题,探讨了比较点的隐现和“N12的N”的替代规律。对比较点的概念进行了新的界定,并从易于理解和操作的角度,对“N2的N”的替代规律进行了总结。还对“比”字句的基本结构类型和基本语义类型进行了整理。 第四章探讨比较句结论项部分的量性表现。比较句的句式义对结论项部分的量性要求,使结论项的形式表现出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正是学习者习得的难点。本章节对充当结论项的不同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说明和对比分析,比如“形容词+多了”、“形容词+得+多”、“形容词+很多”三种形式。 第五章结合语法化过程,讨论“不比”句、“没有”句和“不如”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点,并明确了这些句式在比较句系统中的地位。 第六章讨论比较句的主观性特征。一是对比较句中的情态动词的位置及语义进行考察,二是讨论“比”字句中趋向动词的主观性意义,三是对比较句结论项部分出现的主观标记“还”、“要”和“也”的主观性意义进行说明。 第七章在前几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已有习得研究成果,对比较句语法项目的排序进行了调整,并对三本教材进行了考察,分析优点和不足,还提出了将“构式-语块”教学法运用于比较句教学的构想。 结语部分对全文作了简要总结,并指出了本文尚存的问题与不足。
【关键词】:比较句 语序类型 不对称 量性 否定 主观性 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绪论13-16
  • 0.1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13-14
  • 0.2 研究思路、方法与原则14
  • 0.3 本文所要讨论的范围14
  • 0.4 语料来源14-16
  • 第一章 研究背景16-26
  • 1.1 比较句研究综述16-21
  • 1.1.1 比较句本体研究16-19
  • 1.1.2 比较句教学研究19-21
  • 1.2 比较句偏误情况21-26
  • 第二章 比较句的语序类型26-45
  • 2.0 引言26-27
  • 2.1 比较句的基本序列27-38
  • 2.1.1 汉语中两种有标记的差比序列27-36
  • 2.1.2 极比序列36-38
  • 2.2 非句法性的比较表达序列38-44
  • 2.2.1 词汇性泛比序列38-42
  • 2.2.2 意会式差比序列42-44
  • 2.3 余论44-45
  • 第三章 比较句的不对称特征45-62
  • 3.0 引言45-46
  • 3.1 比较项和比较点46-50
  • 3.1.1 比较项的不对称问题与比较点46-47
  • 3.1.2 比较点隐现的认知解释47-50
  • 3.2 "N_2的N"的替换规律50-55
  • 3.2.1 "N_2的N"的替换规律50-52
  • 3.2.2 比较项的不同形式与认知的关系52-55
  • 3.3 "比"字句的基本结构类型及语义类型55-60
  • 3.3.1 "比"字句的基本结构类型55-58
  • 3.3.2 "比"字句的语义类型58-60
  • 3.4 余论60-62
  • 第四章 比较句的量性特征62-80
  • 4.0 引言62-63
  • 4.1 形容词性成分的量性特征63-70
  • 4.1.1 单个形容词的无界性与有界化63-66
  • 4.1.2 形容词后补语的有界化66-70
  • 4.2 动词性成分的量性特征70-78
  • 4.2.1 "有+属性名词"70-72
  • 4.2.2 心理动词72-74
  • 4.2.3 "增加"类动词74-75
  • 4.2.4 多/少/早/晚+动词/动词短语75-78
  • 4.2.5 "动词+补语"充当结论项78
  • 4.3 余论78-80
  • 第五章 比较句的否定特征80-101
  • 5.0 引言80-81
  • 5.1 "不比"句81-90
  • 5.1.1 "不比"句的多义性81-82
  • 5.1.2 "不比"句的发展82-84
  • 5.1.3 "不比"句的语义分析84-86
  • 5.1.4 "不比"句的语用分析86-90
  • 5.2 "没有"句90-94
  • 5.2.1 "没"的功能扩展90-91
  • 5.2.2 "没有"句的形成与发展91-93
  • 5.2.3 "没有"句的语义分析93-94
  • 5.3 "不如"句94-99
  • 5.3.1 "不如"句的发展94-97
  • 5.3.2 "不如"句的结构和语义97-99
  • 5.4 余论99-101
  • 第六章 比较句的主观性特征101-122
  • 6.0 引言101-102
  • 6.1 比较句中的情态动词102-104
  • 6.2 比较句中的趋向动词104-105
  • 6.3 比较句中的主观标记词105-120
  • 6.3.1 比较句中的"还"105-113
  • 6.3.2 比较句中的"要"113-118
  • 6.3.3 比较句中的"也"118-120
  • 6.4 余论120-122
  • 第七章 比较句教学的相关问题122-135
  • 7.1 比较句语法项目的选择与排序122-126
  • 7.1.1 语法项目的选择与排序原则122-123
  • 7.1.2 比较句习得的研究成果123
  • 7.1.3 比较句语法项目排序123-126
  • 7.2 对几种教材的考察126-130
  • 7.2.1 教材选取及概况126-127
  • 7.2.2 教材分析127-130
  • 7.3 基于构式理论的比较句教学模式探讨130-135
  • 7.3.1 构式理论背景130-132
  • 7.3.2 比较句的教学模式探讨132-135
  • 结束语135-136
  • 附录136-150
  • 附录一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比"词偏误语料136-139
  • 附录二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比"字句偏误语料139-150
  • 参考文献150-160
  • 后记1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宁;;现代汉语比较句预设探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6期

2 陈s,

本文编号:626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626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b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