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手段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19:00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手段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对外汉语教学 非语言交际手段 语言交际手段 课堂教学


【摘要】:人类的交际行为可分为语言和非语言交际行为,非言语交际行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很容易被忽视,但从某种角度来看非语言交际行为比语言交际行为意义更加深刻。因此,本文意图通过对非语言交际手段深入地研究,揭示非言语交际手段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实际运用,提出将非言语交际和对外汉语教学紧密结合,让教师学会恰当使用非言语交际手段以便辅助课堂教学,以期能够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本文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有目的地研究非语言交际手段在对外汉语课堂上的重要作用,非语言交际手段的实际应用、有效运用非言语交际手段的有关注意事项等等,将全文相应分为四章节。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对前人撰写的著作进行综述、相关研究方法,并对非语言交际手段在国内外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作了概括;第二章主要是概括非言语交际手段的定义,对其进行分类,阐述非语言交际手段的独特特点和功能;第三章是本文的关键部分,从语言教学的不同方面,结合教师的实际教学案例,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的非语言交际手段的实际应用作了详细论述,分为语音教学的应用和案例分析,词汇教学方面的应用和案例分析,语法教学方面的应用和案例分析,汉字教学方面的应用和案例分析,文化教学方面的应用和案例分析;第四章指明非语言交际手段在当今对外汉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给每个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法。最后是结语。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非语言交际手段 语言交际手段 课堂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2
  • 第一节 选题缘起8-9
  • 第二节 文献综述9-11
  • 一、国内文献综述9-10
  • 二、国外文献综述10-11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1-12
  • 一、课堂教学观察法11
  • 二、文献资料法11
  • 三、比较分析法11
  •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11-12
  • 第二章 非语言交际手段简介12-23
  • 第一节 非语言交际手段的概念界定12-14
  • 第二节 非语言交际手段的分类14-17
  • 一、体态语(Body language)14-16
  • 二、副语言(Para language)16
  • 三、客体语(Object language)16
  • 四、环境语(Environmental language)16-17
  • 第三节 非语言交际手段的特点与功能17-23
  • 一、非语言交际手段的特点17-20
  • 二、非语言交际手段的功能20-23
  •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手段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23-29
  •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手段应用现状的问卷调查23-25
  •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手段应用存在的问题25-26
  • 一、对外汉语教育大环境对非语言交际行为缺乏重视25
  •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具有随意性25
  • 三、师生之间存在认知差异25-26
  •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手段应用的改进建议26-29
  • 一、高校应加快培养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26
  • 二、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所在国的文化习俗26-27
  • 三、教师应加强对非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27
  • 四、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有效地运用非语言交际行为27
  • 五、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运用非语言交际行为27-29
  •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手段的应用及案例设计29-45
  • 第一节 非语言交际手段在语音教学方面的应用设计29-31
  • 一、教具29-30
  • 二、手势30-31
  • 第二节 非语言交际手段在词汇教学方面的应用设计31-33
  • 一、实物31-32
  • 二、体态语32
  • 三、多媒体手段32-33
  • 四、非语义声音33
  • 第三节 非语言交际手段在语法教学方面的应用设计33-35
  • 一、板书34
  • 二、多媒体手段34-35
  • 第四节 非语言交际手段在汉字教学方面的应用设计35-37
  • 一、教具35-36
  • 二、多媒体手段36-37
  • 第五节 非语言交际手段在文化教学方面的应用设计37-39
  • 一、多媒体手段37-38
  • 二、实物道具38-39
  • 第六节 非语言交际手段在初级汉语教学中的案例设计39-45
  • 一、导入新课39-40
  • 二、学习新课40-42
  • 三、操作练习42-43
  • 四、课堂总结43-44
  • 五、作业布置44-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7
  • 附录47-48
  • 致谢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杏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交际对比[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刘俊;论跨文化交往中的非语言交际[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吴娇;浅议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特点[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6期

4 苏珊·柳克,王剑波 ,康健;非语言交际中的附加价值[J];价值工程;2001年02期

5 张岳健;试论非语言交际[J];云梦学刊;2001年03期

6 康倩;非语言交际综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杨守霞;赵祥凤;;非语言交际的发展与文化比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王晓红,国锐;跨文化非语言交际[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3年03期

9 万利华;略论非语言交际[J];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崔奇;非语言交际浅析[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柳雅琴;胡超;;从非语言交际看文化价值[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王璐;;非语言交际的分类、功能及其跨文化对比[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杨燕平;周迪思;谷珍;;英语口语交流中非语言交际策略的使用及效果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四辑)[C];2014年

4 李晓岚;;大学外语非语言交际教学[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许静;;非语言交际的跨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陈Y,

本文编号:631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631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0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