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来着”的相关问题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17-08-06 19:13

  本文关键词:“来着”的相关问题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来着 主观确证 时制 时体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来着”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第1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学界目前在“来着”时体、语义、句法环境、主观化方面的研究历史和进展,以及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第2章中,在“来着”时体问题方面,我们认为“来着”表示单一的过去时制,不应该区分“近过去”和“远过去”,并且不承担体概念。王力(1985)、张谊生(2000)所提出“来着”的“近过去”概念,我们认为这只是对于“来着”在口语中“近过去”和“远过去”时中出现多少的概率描写。在“来着”的语义方面,我们在选择性继承宋文辉(2004)、刘林(2013)等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着”的本质是“说话人对于自己已经经历或已经知晓的事件、状态的一种主观上的确证”。 第3章重点考察“来着”的语法环境和语用情况。考察语法环境之前,我们对“来着”句中的谓语部分与“来着”之间的关系做了研究。我们认为“来着”之前的部分都是说话人经历的、观察到的、知晓的客观事件、状态在脑中的再生成的主观内容,因此“来着”并不一定指向句中的谓语部分,但是一定指向说话人的主观认识。基于此角度,我们认同刘林(2013)对于“来着”内部不再区分的判断。对于宋玉柱(1981)、张谊生(2000)、陈前瑞(2005)按照“来着”是否可以省略、“来着”以及“来着”之前的谓语部分是否同时显示过去时而去进一步划分“来着1”和“来着2”的观点,我们不能认同。在“来着”的句法环境与语用方面,我们重点考察了判断句、存在句中的“来着”,以及疑问代词与“来着”的相关问题。 第4章我们基于本文已经建立的关于“来着”时制和语义的体系,提出了关于“来着”主观化的新看法。我们认为“来着”的主观化发生在特殊疑问句中,具体表现为说话人在缺乏进行主观确证的足够信息时使用“来着”,这违背了“来着”的本意,是“来着”主观化的表现。对于传统学界认为“来着2”是“来着”主观化表现的观点,我们不能认同。 在第5章我们尝试使用了相同英文文学作品比较两种译本的方式来考察汉语使用者面对相同表达意图时,,对于“来着”的选择问题。考察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反驳了之前关于“来着2”特点的认识。 在第6章,我们主要讨论了“来着”句在目前对外汉语教学教材编写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教授“来着”句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来着 主观确证 时制 时体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选题意义10
  • 1.2 研究思路10-11
  • 1.3 研究现状综述11-16
  • 1.3.1 “来着”的起源问题研究11-12
  • 1.3.2 “来着”的词性问题研究12-14
  • 1.3.3 “来着”的句法环境研究14-15
  • 1.3.4 “来着”语法化研究15-16
  • 1.4 重点难点创新点16-17
  • 1.4.1 重点和难点16
  • 1.4.2 创新点16-17
  • 1.5 语料来源17-18
  • 第2章 “来着”的时体性质与语义确定18-29
  • 2.1 “来着”的时体考察18-25
  • 2.1.1 “来着”的时制考察18-20
  • 2.1.2 “来着”时制含义的单一性20-22
  • 2.1.3 “来着”与瞬间动词搭配的考察22-23
  • 2.1.4 “来着”的体考察23-25
  • 2.1.5 其他关于“来着”时制问题的争议25
  • 2.2 “来着”的语义25-29
  • 第3章 “来着”的句法环境与语用功能考察29-56
  • 3.1 “来着”与句中谓语的关系29-33
  • 3.2 “来着”句中能愿动词的使用33-34
  • 3.3 “来着”句中的谓语成分的其他要求34
  • 3.4 “来着”与语气副词的共现考察34-36
  • 3.5 “来着”前补语的考察36-38
  • 3.6 “来着”在判断句中的考察38-39
  • 3.6.1 谁叫/谁让 A是 B来着39
  • 3.7 “来着”在存在句中的考察39-43
  • 3.7.1 “来着”与“是”字句40
  • 3.7.2 “来着”与“有”字句40-42
  • 3.7.3 “来着”与“着”字句(静态)42
  • 3.7.4 “来着”与“着”字句(动态)42-43
  • 3.8 “来着”与时间副词的搭配考察43-47
  • 3.8.1 “来着”与定时时间副词的搭配考察43-44
  • 3.8.2 “来着”与不定时时间副词的搭配考察44-47
  • 3.9 “来着”与疑问代词的考察47-52
  • 3.9.1 “来着”与疑问代词“谁”48-50
  • 3.9.2 “来着”与疑问代词“怎么”50-51
  • 3.9.3 “来着”与疑问代词“什么”51-52
  • 3.10 “来着”的意图虚拟表达52-56
  • 第4章 “来着”主观化的新认识56-59
  • 4.1 目前学界关于“来着”主观化的认识56
  • 4.2 “来着”的主观化表现56-59
  • 第5章 “来着”在英语文学汉译作品中的选择59-62
  • 5.1 “来着”在翻译中的选择问题59-62
  • 5.1.1 以《飘》为例的考察59-62
  • 第6章 “来着”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62-66
  • 6.1 教学大纲和教材对“来着”句的描述情况62-63
  • 6.2 “来着”句的教学顺序建议63-66
  • 6.2.1 “来着”基本句式的选择63
  • 6.2.2 “来着”语义释义的修正63-64
  • 6.2.3 基本语义的巩固64
  • 6.2.4 “来着”语用意义的学习顺序64-66
  • 参考文献66-69
  • 作者简介69-70
  • 致谢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爱妮;;关于“来着”的几点语用认知上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2 张谊生;略论时制助词“来着”——兼论“来着~1”与“的~2”以及“来着~2”的区别[J];大理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3 王旭东;关于“来着”词性的思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刘义青,劳丽蕊;句末助词“来(来着)”研究综述[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4年01期

5 刘守军;;论“来着”与“来着”句的时体表达[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7期

6 吕为光;;责怪义话语标记“我说什么来着”[J];汉语学报;2011年03期

7 吕朋林;也谈“来着”[J];汉语学习;1987年03期

8 吕明臣;汉语的情感指向和感叹句[J];汉语学习;1998年06期

9 陈前瑞;;“来着”补论[J];汉语学习;2006年01期

10 张万禾;石毓智;;现代汉语的将来时范畴[J];汉语学习;2008年05期



本文编号:6310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6310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a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