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句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刍议
本文关键词:反问句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刍议
【摘要】:现代汉语反问句是用疑问的形式引起对方注意,传达说话者的“特殊”情绪或“独到”见解的句类,中国人在日常言语交际和文学创作中都会频繁地使用。然而对于留学生来说却很难驾驭,在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偏误。就此而言,反问句教学仍是对外汉语教学当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难点和重点。本文参考了学界现有的反问句研究成果,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重新定义反问句,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共性研究和个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反问句的特点、语义理解和语用价值,考察了反问句在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及教材中的呈现情况、留学生对反问句的理解和使用情况,找出问题所在,进而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实用方法,强调从语用层面进行反问句教学,重点分析反问句的语用条件、语用功能和语用禁忌,通过听、说、读、写全方位训练引导留学生恰当得体、地道灵活地运用反问句,期望能为后续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反问句教学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全文由6部分构成。绪论部分梳理了汉语反问句的现有研究成果,表明了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创新之处、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对反问句进行了系统的本体研究。探讨了反问句的定义、特点、类别、语义分析和语用价值;第二部分考察了反问句在对外汉语教学大纲、教材中的呈现情况及在教材中的具体分类和分布情况等;第三部分分析了留学生对反问句的理解及使用情况,探讨现有问题的原因所在:第四部分重点描述了反问句的教学策略及各种课型中的教学重点及具体教学方法。最后为结语部分。
【关键词】:反问句 对外汉语 教学研究 留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3
- 0.1 汉语反问句研究综述10-12
- 0.1.1 关于反问句的本体研究10-11
- 0.1.2 反问句的教学研究11-12
- 0.2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创新之处12
- 0.3 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12-13
- 1 关于反问句13-19
- 1.1 反问句的定义及特点13-14
- 1.1.1 反问句的定义13
- 1.1.2 反问句的特点13-14
- 1.2 反问句的分类方法14-15
- 1.3 反问句的语义分析及语用价值15-19
- 1.3.1 现代汉语反问句的语义分析15-16
- 1.3.2 现代汉语反问句的语用价值16-19
- 2 反问句在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及教材中的呈现情况19-34
- 2.1 反问句在对外汉语教学大纲中的体现19-21
- 2.2 对外汉语教材中涉及的反问句分类21-32
- 2.2.1 是非问形式的反问句21-25
- 2.2.2 特指问形式的反问句25-30
- 2.2.3 选择问形式的反问句30-31
- 2.2.4 反问形式的反问句31-32
- 2.3 各类反问句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分布32-34
- 3 留学生反问句习得情况的调查和研究34-43
- 3.1 调查开展情况说明34-35
- 3.2 留学生反问句习得情况分析35-41
- 3.2.1 解及运用情况的总体分析35-37
- 3.2.2 反问句运用的具体偏误分析37-41
- 3.3 造成留学生反问句使用偏误的原因41-43
- 4 关于反问句教学的思考与建议43-54
- 4.1 辨识反问句43-44
- 4.2 理解反问句44
- 4.3 掌握句法结构44-45
- 4.4 了解反问句的语用条件和功能45-49
- 4.4.1 反问句的语用条件45
- 4.4.2 反问句的语用功能45-47
- 4.4.3 反问句的语用禁忌47-49
- 4.5 各类课型的具体教学策略及方法49-54
- 4.5.1 精读课49-51
- 4.5.2 口语课51-52
- 4.5.3 听力课52-53
- 4.5.4 写作课53-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7
- 附录57-64
- 致谢64-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雷!100083;谈反问句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2 刘娅琼;试析反问句的附加义[J];修辞学习;2004年03期
3 朱俊雄;反问句的否定指向[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肖治野;;从“怎么”反问句看反问句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刘瑛;;正反问反问句的句法条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殷树林;;也谈“还不是X”反问句?[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刘汉民;;反问句逻辑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0期
8 刘娅琼;;反问句研究概述[J];社会科学家;2007年S2期
9 胡德明;;“就”与反问句关联的理据[J];汉语学报;2008年04期
10 胡德明;;反问句中副词“还”的意义类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反问句的功能和语用分析[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冯爱妮;;陈述句改反问句的尝试[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吕水海;辨析病句的十八般技巧[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2 范庆元;瞄准标志词 辨病快又准[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3 王一民;学习新《标点符号用法》应注意的地方[N];语言文字周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娅琼;汉语会话中的否定反问句和特指反问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于天昱;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李美妍;先秦两汉特指式反问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殷树林;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琴;“X不X”正反问句生成、演化与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陈静;《史记》问句系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天昱;典型有标记反问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菊平;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雯宇;“怎么”型反问句的认知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4 成心漪;反问句的否定与反问度[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5 章梦;反问句的结构、语用类型及其教材编排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梁冠华;现代汉语有标记反问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7 肖扬;汉语反问句习得研究及教学建议[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8 陈林丽;泰国学生汉语反问句习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新;对外汉语反问句教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10 王再超;邯郸方言正反问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47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647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