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留学生汉语“使”字句教学与习得研究
本文关键词:外国留学生汉语“使”字句教学与习得研究
【摘要】:对外汉语的特殊句式一直是留学生习得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使"字句,研究重点包括两方面:一是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辨析"使"字句与"叫""让""把"特殊句式;二是运用偏误分析理论全面分析留学生习得"使"字句时容易出现的各种偏误现象,归纳其偏误类型,分析其偏误原因,并指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作者单位】: 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关键词】: 留学生 汉语 “使”字句 偏误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留学生会说出这样的句子:“爸爸使我每天学习汉语”“我使作业写完了”“这件事把我很高兴”等等,这些句子都与一类特殊的汉语句式有关系。我们把“这件事使我很高兴”“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这样的带有“使”字的句子称之为“使”字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俭明!10087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颖;现代汉语中几种表示相同比较的句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何亚萍;;对外汉语阅读课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3 田化冰;关于可能补语的教学[J];安顺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4 李琳;“很+Adj”、“真+Adj”及“AA(的)”的语法功能辨析[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5 丁崇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姜庆姬;;汉语和韩语词汇的潜性与显性——以兄弟姐妹类称谓语、指示代词、数词为主[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7 李莉;;留学生习得存现句的偏误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8 郭晓沛;蔡文丰;于为;;浅谈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现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盛丽春;“巴不得”和“恨不得”[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陈岩,孙凤波;汉语“了”字句与俄语相关语法范畴比较研究——母语在目的语学习中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振来;;语义功能语法的应用价值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2 袁义春;;小学生语言偏误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玲;;《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与《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等级大纲》的语法对比[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莉莉;现代汉语无条件让步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志军;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赵娟廷;汉韩公文语体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彭锦维;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9 林美淑;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李琳;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气副词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伟;语块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佳;印尼留学生11类有标转折复句习得顺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唐莹;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盈新;中高级泰国学生汉语能愿动词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白克宁;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宣予;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汉语“得”字补语句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张文莲;韩国留学生“比”字句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祖艳凤;留学生程度副词“比较”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9 鹿楹鑫;基于韩国人认知方式的初级阶段“V+来/去”结构的教学设计[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武晓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表已然义“是……的”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马真;;程度副词在表示程度比较的句式中的分布情况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1988年02期
2 赵金铭;;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三个阶段及其教学主旨[J];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03期
3 理查德·T·汤姆逊,鲁健骥;美国汉语教学综述[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4期
4 陆俭明;关于汉语虚词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4期
5 黎天睦,姚道中;美国的语言教学法——兼谈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4期
6 吴英成;关于华语语法教学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年03期
7 郑懿德;外国留学生汉语专业高年级语法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04期
8 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要思考的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晨;略谈我校外籍留学生的汉语教学[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S2期
2 钟清玲;;第三届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圆满结束[J];电视研究;2010年10期
3 何干俊;从武汉留学生的情况看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2期
4 翟汛;多语混合现象与中介语浅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5 李绍林;从留学生的口语应变能力看汉语口语的表达特点[J];汉语学习;1994年06期
6 苏焰;谈谈外国留学生中高级口语教学[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7 何立荣;浅析留学生汉语写作中的篇章失误[J];汉语学习;1999年01期
8 范庆华;说说“彼此彼此”[J];汉语学习;1992年06期
9 文薇;留学生汉语听力培养教学初探[J];保山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10 唐玲;汉语拒绝言语行为及东南亚华裔留学生习得情况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宝荣;;汉语“副+名”现象的语义、语法分析与认知基础[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王玮;蔡莲红;周同春;;表述汉语重音的属性参数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聂亚宁;;论汉语中“水”的动态意义及隐喻概念[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冯勇强;初敏;贺琳;吕士楠;;汉语话语音节时长统计分析[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张伟潼;;对“洋文”冲击汉语现象的基本估计与对策[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6 朱海燕;刘丰;;英语俚语和汉语习语:中美亚文化群的一面镜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孙朝奋;;写“简”、识“繁”、“打”拼音和汉语的规范[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8 韩希昌;;韩语和汉语里的“口”和“嘴”[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9 王叶丁;;英语与汉语中的性别差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严辰松;;关于“字”的一些认识[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施芳;首届世界汉语大会闭幕[N];人民日报;2005年
2 施芳 赵婧;汉语蕴涵巨大的魅力[N];人民日报;2005年
3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亚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莫斯科实用东方学学院教师 黄立良;在俄罗斯大地上感受汉语温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4 本报驻法国记者 李钊;大家都来学汉语[N];科技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李静 实习生 陆小青;韩国学生邕城学汉语[N];南宁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黄悦平 通讯员 涂萍 徐春梅 张炎;一群洋学生 韶城学汉语[N];韶关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叶飞 实习记者 李鹤琳;听外国人用汉语合唱[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记者 冯俊扬 宋洁云;阿孔子学院想办汉语会议[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记者 戚德刚;塞尔维亚语言中学开设汉语课程[N];光明日报;2010年
10 汪融;汉语在故乡的忧虑[N];中国文化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世海;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2 任玉函;朝洰後期o"姙教科f鴬炑匝芯縖D];浙江大学;2013年
3 李春享;韩国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姜美玉;汉语口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6 莫爱屏;汉语话语中推理照应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7 陈前瑞;汉语体貌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9 周筱娟;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周敏;语段理论下汉语关系结构的生成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述娟;汉语篇章中主要的衔接方式及留学生偏误考察[D];暨南大学;2003年
2 魏耕耘;留学生表趋向意义趋向补语的习得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3 胡建刚;初级留学生标点符号的使用特征和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4 姚峰;汉语主题结构及其翻译[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解晓宁;留学生看图写话中典型“把”字句表现分析及其对教材编写的启示[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6 李俊岩;留学生形声字意符表意意识的实证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7 张鲁昌;汉语模糊限制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8 徐铁飞;汉西谚语文化因素比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桑紫宏;基于形式重复的汉语幽默语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朴锦海;汉韩敬语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20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720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