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介词“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14:14
本文关键词: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介词“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介词“从” 偏误分析 教学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从”是现代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介词。由于“从”和“从”字结构的内容颇为复杂。近年来,语法学家一直没有停止对它的研究,因此,关于介词“从”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介词“从”的本体研究已经日趋完善。相比之下,,在新兴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介词“从”的研究却略显单薄,本文基于此对介词“从”和“从”字结构的对外汉语教学进行研究。 第一章为全文的绪论。主要包括研究的背景、选题目的及意义、文章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方法、写作思路及框架、语料说明六个部分。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包括介词“从”的本体研究综述及它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的研究现状两部分。 第三章为介词“从”的偏误分析,是全文的核心部分。笔者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介词“从”进行了偏误统计,主要的偏误类型有遗漏、错序、误代、误加。 第四章为偏误原因分析。笔者对造成介词“从”的偏误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可归结为母语知识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教材编写问题三方面。 第五章为对外汉语教学建议。根据偏误情况及造成偏误的原因,笔者提出了强化初级阶段教学、重视“从”字结构整体化教学、重视介词之间的辨析教学以及对教师的建议四点教学建议。 第六章是结语部分。归纳概括了文章得出的主要结论、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同时也交代了本文将继续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介词“从” 偏误分析 教学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第一章 绪论8-12
- 第一节 研究背景8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8-9
- 第三节 本文的理论基础9-11
- 第四节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11
- 第五节 本文的写作思路及框架11
- 第六节 本文的语料来源11-12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2-17
- 第一节 介词“从”研究现状12-14
- 第二节 介词“从”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的研究现状14-16
- 第三节 小结16-17
- 第三章 介词“从”偏误分析17-24
- 第一节 遗漏偏误17-19
- 第二节 错序偏误19
- 第三节 误代偏误19-22
- 第四节 误加偏误22-23
- 第五节 小结23-24
- 第四章 介词“从”的偏误成因分析24-29
- 第一节 母语负迁移24-25
- 第二节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25
- 第三节 教材编写问题25-27
- 第四节 小结27-29
- 第五章 介词“从”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29-33
- 第一节 强化初级阶段的介词“从”教学29
- 第二节 重视“从”字结构的整体化教学29-31
- 第三节 重视介词之间的辨析教学31
- 第四节 对教师的建议31-32
- 第五节 小结32-33
- 第六章 结语33-35
- 参考文献35-37
- 后记37-38
- 个人简历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荃;外国学生使用介词“从”的错误类型及其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2 刘丹青;汉语中的框式介词[J];当代语言学;2002年04期
3 周小兵;关于“从”字句的两个问题[J];汉语学习;1983年01期
4 白荃;论作主语的介词结构“从…到…”[J];汉语学习;1992年01期
5 李卫中;与“从”字相关的固定格式的考察[J];汉语学习;2005年02期
6 李卫中;;介词“从”表空间起点时使用上的优先性考察[J];理论月刊;2009年08期
7 尹凯;;介词“从”用法演变浅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史冬青;;两汉魏晋方所介词“从”的历史演变[J];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9 李晓琪;;中介语与汉语虚词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4期
10 李晓琪;;论对外汉语虚词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3期
本文编号:725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725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