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调的异同和对外汉语语调教学——避免“洋腔洋调”之我见
本文关键词:汉英语调的异同和对外汉语语调教学——避免“洋腔洋调”之我见
【摘要】:本文从汉英语调声学表现的异同中,看到对外汉语语调教学应抓的关键。我们认为,外国学习者(非声调语言学习者)如能抓住汉语重音和边界调的特点,就能学好汉语语调,使说出的话语有问有答、语气分明,有轻有重、轻重分明,避免在重音和语气上可能出现"洋腔洋调"。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关键词】: 汉语语调 重音 边界调 语调教学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一、汉英语调的异同11.1英语语调及其声学表现J.Pierrehumbert 1980年在她的《英语语调的语音学和音系学》(The Phonology and Phonetics of EnglishIntonation)一书中提出,英语语调有三个成分:音高重调(pitch accent)、短语重调(phrase accent)和边界调(boundary tone),而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茂灿 ,颜景助;北京话轻声的声学性质[J];方言;1980年03期
2 林茂灿 ,颜景助;普通话轻声与轻重音[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03期
3 贺阳 ,劲松;北京话语调的实验探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燕;普通话上声变调与轻声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陈维友;蔡文娟;;韵律对英语诅咒插入语和汉语离合词表达的制约作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孔慧芳;张萍;;合肥方音中特有韵母变化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熊仲儒;;致使的语音实现及其句法蕴含[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熊仲儒;;汉语中无定主语的允准条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熊仲儒;;领属性致使句的句法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王银霞;;河南方言中“个”的弱化与音系-句法协同[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王伟华;;法语二外语音教学刍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冰锋;谢磊;周祥增;付中华;张艳宁;;实时语音驱动的虚拟说话人[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2 李雅;卢颖超;许小颖;陶建华;;连续语流中韵律层级和调型组合对重音感知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3 郑玉玲;周学文;;调音部位的分区与命名[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4 李冰锋;谢磊;周祥增;付中华;张艳宁;;实时语音驱动的虚拟说话人[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5 李雅;卢颖超;许小颖;陶建华;;连续语流中韵律层级和调型组合对重音感知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6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7 周杰;;留学生语音教学之我见[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8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9 郑述谱;;语言单位与词典的类型及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刘建梅;;关于编纂外向型汉外字典的设想[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柳春;甘肃临夏方言回腔语音格局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于辉;汉语借词音系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云靖;北京话音节发音的时间结构[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满蕾;东北方言数字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宗政;200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翻译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宝乐儿;初级阶段蒙古学生汉语发音偏误分析及相应的教学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艳艳;“V一把”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茂灿 ,颜景助;北京话轻声的声学性质[J];方言;1980年03期
2 吴宗济;普通话元音和辅音的频谱分析及共振\锏牟馑鉡J];声学学报;1964年01期
3 林茂璨;音高显示器与普通话声调音高特性[J];声学学报;1965年01期
4 石佩雯;四种句子的语调变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长勇;加强对外汉语电化教学的教材建设[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涂文晖;论对外汉语高级阶段古代文学教学的特殊性[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李旖旎;基于网络的对外汉语教学课件制作系统[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第一届对外汉语与修辞研讨会在上海举行[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5 王玲娟;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语音感教学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肖路;对外汉语影视课中教师的主体作用[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王路江;对外汉语学科建设新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2期
8 ;第一届对外汉语与修辞研讨会在上海举行[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6期
9 刘晓海,徐娟;建构主义在对外汉语高级阶段教学设计中的体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胡清国;对外汉语中语言与文化的教学及其把握[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金铭;;“十五”期间对外汉语学科建设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柏亚东;;对外汉语精读教材用词情况调查及分析[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秀婷;;对外汉语教学管理过程刍议[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4 郝晓梅;;试论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5 朱明媚;;浅谈对外汉语兼职教师队伍的问题与对策[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6 付玉凤;;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中的文化教学初探[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汪欣欣;;“变易理论”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曾小红;;有关对外汉语英汉翻译教材的思考[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谢晓燕;;基于语言稳态理论的对外汉语报刊教材词表更新[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东明;;试论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本报驻柏林记者 王怀成;中外合作编写对外汉语新教材[N];光明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刘一 张亿;放慢开设热门专业的脚步[N];天津教育报;2010年
4 胡南;对外汉语推广要有市场化意识[N];光明日报;2009年
5 记者 刘宝森 高洁;就业出口变窄,困扰对外汉语毕业生[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6 记者卢新宁;北大将大力培养对外汉语人才[N];人民日报;2002年
7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副社长 王壮;站在对外汉语出版的最前沿[N];中华读书报;2013年
8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王笑菁;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三原则”[N];光明日报;2013年
9 伊者;让汉语走向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商报记者 王东;“对外汉语”2006新趋向[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晓颖;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翁晓玲;基于元语言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释义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张晓苏;认知心理视角下的对外汉语词汇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冬梅;信息技术与对外汉语课程整合理论及实证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徐玲婵;博客辅助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陈树峰;从隐喻角度探讨对外汉语熟语教学[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彭云;对外汉语辞格教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王钧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彩云;对外汉语朗读课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雷慧;基于影视作品的对外汉语课件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敏;对外汉语轻声词教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Do Huu Hoang Bach(杜有黄百);对外汉语跨文化的教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张欢;对外汉语课堂教师纠正性反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31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731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