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面向对外汉语的数字成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4 11:12

  本文关键词:面向对外汉语的数字成语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对外汉语 含“三”成语 成语教学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兴起了一股“汉语热”的潮流,这也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新事业的蓬勃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汉语语言理论和语言教学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虽然在语言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但在教学实践方面还是比较滞后的,理论没能很好地作用于实践。 汉语成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固定词组。它结构固定、言简意赅,是汉语言文化的缩影和精髓,而这也成为了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词汇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难点。同时,数字词也是汉语词汇中不可小视的一员。成语中就有一部分成员包含了数字词,我们称为数字成语。但是迄今为止,很少有人将成语与具体某一数字词结合起来进行专门分析。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中所出现的错误,大多是由于误用造成的,而造成这一问题出现,主要是因为本体研究不充分,使得学生乃至老师对数字成语不了解或者误解而乱用。我们将中国最具玄幻色彩的数字“三”与成语结合起来,从成语语义出发,以对外汉语教学为目的进行研究,期待能够对汉语工作者有一定的帮助。本文从语法结构和语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并结合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偏误对对外汉语的教学方法提出一些建议,从而为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和词典的编纂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综述。主要总结了国内外对数词固定词组的研究现状。首先说明了本文所研究成语的来源和选取原则,确定了研究对象为84个出白两部成语词典中的含数字“三”的成语,并陈述了本文的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部分从整体上全面地分析了这些成语的语法结构,其中还将将“三”与成语中的直接成分的语法结构进行了统计。 第三部分从语义方面分类。首先根据本文研究的84个成语的语义来源,并将之分为五种类型。其次,具体对“三”在各个成语中的含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 第四部分是结合调查问卷,分析了留学生出现的偏误,以及这些偏误对本文研究所产生的影响。 第五部分是预防偏误的策略,为本论文的主体部分。本章主要分为理论和具体教学方法两部分。结合前人对成语教学层面和成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将成语按照留学生使用频率和方式分类,提出将成语分为积极型和消极型两类。具体教学方法分别从语音、语义、语法、语用方面进行。 最后在结语部分对教材编写和词典编纂进行展望,并解释了论文的价值,列出目前仍没有解决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今后的研究目标。 本文中的成语均来自《汉语成语词典》和《新华成语词典》,选取并改写来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的例句。
【关键词】:对外汉语 含“三”成语 成语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9
  • 1.1 问题的提出10-13
  • 1.2 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13-15
  • 1.3 本文的研究对象15-17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17
  • 1.5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17-19
  • 2. 成语中“三”的语义19-33
  • 2.1 成语源流类别19-22
  • 2.2 “三”的表意22-33
  • 2.2.1 实指24-26
  • 2.2.2 虚指26-33
  • 3. 数字成语的语法划分33-43
  • 3.1 第一层次:成语的篇章、句法功能33-38
  • 3.1.1 单独成句,或作为复句中的分句33-34
  • 3.1.2 充当句子成分34-38
  • 3.2 第二层次:成语内部的语法结构38-40
  • 3.3 第三层次:数字“三”与直接成分的语法结构关系划分40-43
  • 4. 数字成语调查问卷分析43-52
  • 4.1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式43
  • 4.2 调查数据分析43-50
  • 4.2.1 第一大题分析数据44-47
  • 4.2.2 第二大题分析数据47-48
  • 4.2.3 第三大题分析数据48-50
  • 4.3 总结50-52
  • 5. 数字成语教学策略52-72
  • 5.1 探寻教学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52-54
  • 5.2 具体教学方法54-70
  • 5.2.1 形式方面55-57
  • 5.2.2 语义方面57-63
  • 5.2.3 语法方面63-67
  • 5.2.4 语用方面67-70
  • 5.3 复练环节70-72
  • 结语72-74
  • 参考文献74-77
  • 附录一:《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修订本)》“四字格”成语列表77-78
  • 附录二:《基于DCC的成语使用情况调查》中一级成语78-79
  • 附录三:交际任务项目表(初级)79-82
  • 附录四:关于留学生含“三”字成语学习效果调查试卷82-83
  • 致谢83-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成;三门峡成语典故撷精[J];中州统战;1999年11期

2 张国成;三门峡成语典故撷精[J];中州统战;1999年12期

3 杨世廉 ,尤娅芳;关于tne sheep and the goats成语典故——兼与李冬先生商榷[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4 印有志;辞书出版应有严肃性──评《中华成语典故大辞典》[J];中国图书评论;1999年04期

5 卡卡;成语典故曼城篇[J];当代体育;2004年21期

6 刘小青;周剑英;;“成语典故”在哲学课中的妙用[J];大家;2011年16期

7 卡卡;成语典故 尤文篇[J];当代体育;2004年07期

8 卡卡;成语典故恩怨篇[J];当代体育;2004年11期

9 子规;;《诗经》里的成语典故(二则)[J];文史杂志;2006年01期

10 罗炽勋;;不应曲解典故[J];当代电视;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媛;;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探索——以量词“串”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刘巍;;中文电影在对外汉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施歌;;“外向型”出版物价值的实现与提升——以《快乐汉语》为例[A];优秀出版物价值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8年

4 邱亲仁;;双语心理词库构建新型对外汉语双语学习词典[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朱晓军;;量词分类小议----兼谈“量词”英译问题及英汉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海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定位与“管用、精当、易学”——以东南亚华裔留学生“了”教学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俊萍;;利用CTT的汉语自动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软件的开发[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简介[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9 李燕;;新词语的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辉;;试论动物词比喻性在英汉中的差异[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福基;也谈《成语典故(二)》的原地[N];中国集邮报;2010年

2 ;《成语典故(二)》的论证和设计[N];中国集邮报;2010年

3 郑学文 王宏伟 胡双月 曹东辉;《成语典故(二)》在成语故乡隆重首发[N];中国集邮报;2010年

4 刘菲;向对外汉语老师致敬[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5 贺宏建;成语典故之乡游[N];市场报;2000年

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郑庆君;对外汉语专业的母语之忧[N];光明日报;2011年

7 记者卢新宁;北大将大力培养对外汉语人才[N];人民日报;2002年

8 周先慎;词语使用与文化传承[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翟帆;对外汉语推广进入关键时期[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雪生;邯郸,成语典故之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晓颖;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美玲;对外汉语文化语用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邓杉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案例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李芳兰;现代汉语语义韵的理论探索与习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李宇宏;现代汉语多义词词义引申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张春新;《汉俄教学字典》:理论构建与编纂实践总结[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8 王海凤;蒙古语熟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姣;语境理论与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D];云南大学;2010年

2 田志华;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与HSK(高等)难点[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晓菲;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浅议[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马宁;对外汉语课堂话轮转换中的语用标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翁慧芬;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刘刚;典型因果复句关系标记在对外汉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在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对外汉语语境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陈俊男;两岸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选词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向晗;面向对外汉语的数字成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佳莹;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309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7309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c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