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针对“毕竟、到底、终究、终归”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与设计

发布时间:2017-08-31 00:16

  本文关键词:针对“毕竟、到底、终究、终归”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与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毕竟”类语气副词 语义语用 语境 偏误研究 话题导向 交际型教学法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中,“毕竟”类语气副词是汉语习得进入中高级阶段所不可回避的难点。以往的相关研究在本体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实际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难以将理论层面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课堂教学;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在非目的语环境下习得“毕竟”类语气副词依旧面临诸多困难。因此,本文参考北美高校中文项目的课程大纲,挑选出“毕竟”类语气副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组:“毕竟、到底、终究、终归”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对以英语为母语的习得群体的调查分析提出具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学的视角,从语言教学三大基本要素:语义、句法、语用出发对该类词的典型代表“毕竟”及其组内成员进行了深入分析,归纳出该类词具有表强调的基本语法意义,以让转句及因果句为典型句式,常与“因为”、“是”等词共现,句法分布位置灵活,具有强调原因/结论,体现主观评判性、指明预设、缓和语气、衔接篇章等功能。在此结论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该组词内部成员的共性与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以表格的形式从语义、句法及语体层面对其异同做了直观呈现。第三章主要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中高级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从特定二语习得群体的角度归纳、整理了以英语为母语者习得这类词时产生的典型偏误,并分析了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及“认知文化差异”。第四章则针对第三章的分析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毕竟、到底、终究、终归”的教学设计。该教学设计采用适宜北美中文教学的交际型、任务辅助型教学法,以话题为导向将语法教学融汇到一系列连贯的言语交际任务中,涵盖了从认知理解到交际运用的各个阶段。最后,本文在结语部分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同时指出了本文的局限及待改进之处。
【关键词】:“毕竟”类语气副词 语义语用 语境 偏误研究 话题导向 交际型教学法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3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4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1-13
  •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3-22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22-23
  • 四、语料来源23-24
  • 第二章 语气副词“毕竟、到底、终究、终归”的本体研究24-43
  • 一、“毕竟”的语义、句法、语用分析24-31
  • 二、“毕竟、到底、终究、终归”的语义、句法、语用分析31-36
  • 三、“毕竟、到底、终究、终归”的分类36
  • 四、“毕竟、到底、终究、终归”的共性分析36-40
  • 五、“毕竟、到底、终究、终归”的特性辨析40-43
  • 第三章 英语为母语者习得“毕竟、到底、终究、终归”偏误分析43-56
  • 一、偏误语料的来源及问卷说明43-47
  • 二、偏误类型47-51
  • 三、偏误产生原因51-56
  • 第四章 针对“毕竟、到底、终究、终归”的教学设计56-65
  • 一、教学目标56
  • 二、教学对象56-57
  • 三、教学方法57
  • 四、教学过程57-64
  • 五、教学设计使用建议64-65
  • 结语65-67
  • 参考文献67-72
  • 附录72-77
  • 后记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文利;浅议“N毕竟是N”[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孙永红;;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感培养[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3 李兰英;;外语学习中的偏误与应对策略[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8年01期

4 李菡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语法偏误研究综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孙菊芬;“毕竟”在近代汉语中的发展演变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张艳;;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分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7 龙青然;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J];汉语学习;1990年03期

8 徐子亮;外国学生的汉语中介语现象再认识[J];汉语学习;2001年01期

9 齐沪扬;论现代汉语语气系统的建立[J];汉语学习;2002年02期

10 齐沪扬;丁婵婵;;反诘类语气副词的否定功能分析[J];汉语学习;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762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762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2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