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惯用语的文化要义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8-31 22:11
本文关键词:汉语惯用语的文化要义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曾经谈到:“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他的语言中有所反映,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民族的也正是语言。”语言不仅仅是一种符号工具,更是一个民族精神内涵的集中体现,惯用语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这一点,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相对于其他语汇单位,惯用语可以更好地体现这一点。 作为与歇后语、谚语等平行的一种熟语类型,惯用语在汉语语汇单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学界对惯用语的本体研究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就连对“惯用语”本身的界定都还是众说纷纭,各执一端;而经过几千年的社会文化沉淀,惯用语的体系内容纷繁复杂,界定尚且困难,遑论分门别类,但正如索绪尔所言,语言反映的是民族的风俗习惯,那么暂且不去深究其本体特点,转而从文化层面切入,惯用语就有了一个可以确定相通的共性,,即惯用语的文化要义,由此,引申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因为惯用语本身在母语或第一语言中的大量应用及其与社会风俗文化的亲密关系,语言教学也就不再单单是语言本体知识的灌输培养,同样是汉语文化的切磋涵养,是一种极富人文色彩的精神交流。 目前的惯用语教学主要遵循“工具论”的导向,多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且由于惯用语本体研究的不够明晰精确,也容易导致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传授的知识性偏差;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语言的形成离不开文化内涵的积淀,因此,本文便试从惯用语的文化角度来探讨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使用偏误的深层文化原因,以期另辟蹊径,裨益教学,使得语言本体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够相得益彰。
【关键词】:惯用语 社会风俗 文化 偏误 对外汉语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3
- 第一章 汉语惯用语的本体研究13-20
- 第一节 惯用语形成的来源13
- 第二节 惯用语的性质界定13-16
- 第三节 惯用语的语义特点16-17
- 第四节 惯用语的修辞意义17-19
- 本章小结19-20
- 第二章 汉语惯用语的文化要义研究20-30
- 第一节 汉语惯用语体现的物态文化20-25
- 一、惯用语体现的关于“衣”的文化20-21
- 二、惯用语体现的关于“食”的文化21-23
- 三、惯用语体现的关于“住”的文化23-24
- 四、惯用语体现的关于“行”的文化24-25
- 第二节 惯用语体现的制度文化25-26
- 第三节 惯用语体现的行为文化26-27
- 一、惯用语体现的风俗文化26-27
- 二、惯用语体现的交际文化27
- 第四节 惯用语体现的观念文化27-29
- 一、惯用语体现的民族心理28
- 二、惯用语体现的宗教信仰28-29
- 本章小结29-30
- 第三章 对外汉语中的惯用语及其习得偏误分析30-36
- 第一节 汉语水平考试(HSK)中的惯用语30-31
-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惯用语31
- 第三节 惯用语使用偏误分析31-35
- 一、偏误类型分析32-33
- 二、偏误原因分析33-35
- 本章小结35-36
- 第四章 汉语惯用语的文化要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36-43
- 第一节 对外汉语中的惯用语教学综述36-39
- 一、汉语惯用语教学的意义36-38
- 二、惯用语教学研究的现状38-39
- 第二节 汉语惯用语的文化教学建议39-42
- 一、关于惯用语教材的建议40
- 二、关于教师的建议40-41
-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建议41-42
- 本章小结42-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6
- 后记46-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俊;;浅论包含饮食语素惯用语的文化意蕴[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潘先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习惯用语问题[J];汉字文化;2003年04期
3 李国慧;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4 陈洪妍;;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1期
5 王勤;;论惯用语[J];语文研究;1982年01期
6 赵金铭;;新词新义与社会情貌[J];语文研究;1985年04期
7 李行健;惯用语的研究和规范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01期
8 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01期
本文编号:768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768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