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境理论的对外汉语时间副词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基于语境理论的对外汉语时间副词教学设计
【摘要】:时间副词是现代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词类,时间副词含义丰富且意义空灵,是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难点,本文选取了《博雅汉语》和《汉语教程》两套教材中的48个时间副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表时、表频、表序的标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文章对云南大学留学生常用时间副词的使用、时间副词的正确位置、近义时间副词辨析、时间副词综合填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云南大学的留学生学习时间副词时的偏误情况。在此基础上,文章又结合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语料库和云南大学作文语料,对留学生时间副词学习的偏误进行了具体分析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留学生时间副词偏误主要存在误加、遗漏、错序、误代四类,其原因主要是留学生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回避、教材因素和教师因素。针对留学生学习时间副词偏误的特点,文章从对外汉语教师教学的角度提出了以下几种运用语境理论进行对外汉语时间副词教学的策略:利用真实的语境、设置虚拟语境、利用上下文语境进行时间副词教学和利用语境进行近义时间副词教学。最后,结合语境理论对两组偏误率较高的近义时间副词“一直”和“总是”、“一直”和“一向”进行了具体的案例设计。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语境 时间副词 偏误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8
- 一、选题研究缘由、目的及意义8-9
- (一) 选题缘由8
- (二) 研究目的8
- (三) 研究意义8-9
- 二、语境理论研究综述9-12
- (一) 国外对语境理论的研究9-10
- (二) 国内对语境理论的研究10-11
- (三) 语境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11-12
- 三、关于时间副词的研究12-14
- (一) 时间副词的本体研究12-13
- (二)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时间副词研究13-14
- 四、教学设计研究综述14-16
- (一) 教学设计理论综述14
- (二) 对外汉语教学设计综述14-16
- 五、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的理论基础16-18
- (一) 研究思路16
- (二) 研究方法16-17
- (三) 研究的理论基础17-18
- 第一章 语境理论及对外汉语时间副词18-27
- 第一节 语境的定义、分类及功能18-20
- 一、语境的定义18
- 二、语境的分类18-19
- 三、语境的功能19-20
- 第二节 时间副词的定义及分类20-23
- 一、时间副词的定义20-21
- 二、时间副词的分类21-23
- 第三节 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时间副词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23-27
- 一、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时间副词教学中的重要性23-24
- 二、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时间副词教学中的作用24-27
- 第二章 留学生时间副词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27-39
- 第一节 关于时间副词调查问卷的介绍27-29
- 一、调查对象27
- 二、题目的来源27
- 三、问卷调查的内容设计27-29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与分析29-39
- 一、留学生时间副词学习与教学情况的数据统计与分析29-31
- 二、留学生常用时间副词的数据统计与分析31-34
- 三、留学生时间副词错序偏误的数据统计与分析34-35
- 四、留学生近义时间副词偏误的数据统计与分析35-37
- 五、留学生时间副词综合填空的数据统计与分析37-38
- 六、问卷调查的总结38-39
- 第三章 留学生时间副词使用的偏误分析39-49
- 第一节 留学生时间副词学习的偏误类型39-45
- 一、遗漏偏误39-42
- 二、误加偏误42-43
- 三、误代偏误43
- 四、错序偏误43-45
- 第二节 留学生时间副词偏误产生的原因45-49
- 一、母语负迁移的影响45-46
- 二、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46-47
- 三、回避策略47
- 四、对外汉语教材的因素47-48
- 五、对外汉语教师的因素48-49
- 第四章 运用语境理论进行对外汉语时间副词教学的策略49-58
- 第一节 利用真实的语境进行时间副词教学49-50
- 第二节 设置虚拟语境进行时间副词教学50-53
- 第三节 利用上下文语境进行时间副词教学53-54
- 第四节 利用语境进行近义时间副词教学54-58
- 第五章 近义时间副词的教学设计58-69
- 第一节 近义时间副词“一直”和“总是”的教学设计58-64
- 一、教学背景和教学目标58-59
- 二、教学过程59-63
- 三、教学反馈与总结63-64
- 第二节 近义时间副词“一直”和“一向”的教学设计64-69
- 一、教学背景和教学目标64
- 二、教学过程64-69
- 结语69-70
- 参考文献70-73
- 致谢73-75
- 附录一75-77
- 附录二77-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鸿燕,彭聃龄;6~8岁儿童三种时间副词理解能力及策略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2 唐为群;;“原来”、“从来”、“连连”三组时间副词研究[J];长江学术;2006年03期
3 王卯根;;《史记》时间副词的反向夸张用法[J];修辞学习;2009年02期
4 邹海清;;从时间副词的功能看其范围和类别[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01期
5 黄文枫;;“都”量化时间副词现象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3期
6 郭春贵;;时间副词“已经”和“都”的异同[J];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02期
7 庞铮;郁军;;说“还”[J];考试周刊;2007年28期
8 杨小飞;;文言时间副词摭谈[J];语文学刊;2009年14期
9 黄盛璋;;时间副词(上)[J];语文学习;1953年11期
10 黄盛璋;;时间副词〔下〕[J];语文学习;195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仝宇光;张奇;;汉语语篇阅读中对时间转换事件的表征[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智渤;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多维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晓琳;三个域与时间副词[D];南开大学;2014年
3 贾改琴;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形式语义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陈全静;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_g_g;近代汉语时间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许卫东;《高僧传》时间副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静;“时间副词+的+名词”结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龚鹏;长沙方言时间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美顺;汉韩表“一直”类时间副词的对比[D];延边大学;2010年
4 刘丽;《型世言》时间副词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张磊;时间副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黄小燕;汉韩“从来”类时间副词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7 刘日蓉;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然后”类表次序时间副词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8 孙旭明;平度方言和普通话的时间副词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潘阳;“立刻”类与“赶紧”类时间副词辨析及偏误情况考察[D];复旦大学;2014年
10 张艳;时间副词的涌现极性特征[D];复旦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29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829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