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结式二字词组及其教学处理
本文关键词:汉语动结式二字词组及其教学处理
【摘要】:由一个动词与另一个动词或形容词直接组合而成词组,构成动结式词组,是汉语句法系统中颇具特色的句法结构之一,也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本文从动结式的来源与学习者的偏误出发,从韵律和概念结构进行分析,揭示汉语动结式词组搭配的难度与特点,并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中对动结式词组处理办法的沿革与变化,国外汉语教师对教学的建言,以及国内所编写的汉语教学辅助材料三个角度进行考察,倾向于将动结式二字词组作为复合动词看待。文章认为,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应将动结式二字词组作为一类生词列出,并进行释义,以便外国人学习、理解与使用。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
【关键词】: 动结式 二字词组 教学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动结式是汉语重要的造词手段之一,称作补充式构词,如“推广”就是一个词。动结式又可以组成大量的词组,称作动结式词组,如“推开”就是一个词组,在句法结构中就叫结果补语。有时一个单音节动词,并未构成双音节动结式的词,语言生活中却构成不少双音节动结式词组。这是因为所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春宏;;动结式形成过程中配位方式的演变[J];中国语文;2004年06期
2 熊仲儒;刘丽萍;;汉语动结式的核心[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熊仲儒;刘丽萍;;动结式的论元实现[J];现代外语;2006年02期
4 刘街生;;动结式组构的成分及其关系探讨[J];语言研究;2006年02期
5 吴茂刚;;近二十年来动结式研究述评[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6 彭国珍;;偏离类动结式的句法特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林燕;徐兴胜;;汉语动结式复合词的派生问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任俊红;;汉语动结式存在的认知理据[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林燕;;动结式复合词的核心问题[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赵琪;;英汉动结式的共性与个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傅爱平;;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动结式译文的分析[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孙英杰;;动结式的语义、论元结构及补语指向[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杨洁;;“V着(zháo)”与“V到”的替换条件及其动因分析[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罗思明;英汉动结式的认知功能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何玲;英汉动结构式增效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3 宋文辉;现代汉语动结式配价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5 李宗宏;现代汉语使因突显类致使构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翼;复合动词和及物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30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830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