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20:08

  本文关键词: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 综合课 文学作品 艺术特点 文化因素 教学方法


【摘要】:本研究主要以国内1990年至2009年出版的对外汉语中高级综合课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教材中文学作品语言的艺术特点和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并根据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相关的理论指导,探讨了文学语言的艺术特点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对于汉语学习者的意义,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发挥文学语言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因素学习的优势,并结合课堂语言教学,达到提高学生的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目标。 通过调查,我们总结了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浓厚的抒情性、深邃的隐寓性和变异的超常性的特点。 这些特点首先能够引起学生对这些文学语言的词汇形式和准确表达的注意,可以“内化”新的语言规则,从而自然地习得这些词汇和句法。其次,能够帮助不同语言背景的学习者和母语使用者之间产生默契和共鸣,获得同汉语母语使用者同样的心理资源,而这样的情感的默契和共鸣有助于学习者同母语使用者之间顺利地进行交际。最后,有些文学语言复杂的表达手法可以培养学习者对汉语的敏感性和理解力,培养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语感。 教材中文学作品中文学语言包含着大量的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大题可分为词汇文化因素和语句文化因素,其中折射着汉民族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民族传统和时代特点的信息,这对汉语学习者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文化因素的学习不仅避免了单纯的文化知识的灌输,使学习不再枯燥,同时学生在理解并掌握了这些中国人“习而不察”的文化因素,这时候就会从开始的“说什么”、“怎么说”而转变为中国人“为什么这么说”了,这样缩小了文化差异,使的交际能够更顺利地进行。 另外,本研究针对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特点和文化因素,还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课堂教学的方法,希望能够为对外汉语综合课文学作品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到目前为止,关于对外汉语综合课的研究成果中,我们还没有发现对于中高级文学作品的艺术层面的研究和语言中文化因素的定性定量的分析。本研究可以说是这一领域的新尝试。
【关键词】: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 综合课 文学作品 艺术特点 文化因素 教学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7
  •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与内容9-12
  • 第二节 研究背景12-17
  • 第一章 教材中文学作品语言的艺术特点17-30
  • 第一节 作品中文学语言的艺术特点17-23
  • 一、鲜明的形象性18-20
  • 二、浓厚的抒情性20-21
  • 三、深邃的隐寓性21-22
  • 四、变异的超常性22-23
  • 第二节 文学语言的艺术欣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23-26
  • 一、对语言能力的培养23-24
  • 二、激起情感的共鸣24-25
  • 三、培养目的语语感25-26
  • 第三节 文学语言艺术特点的课堂教学方法26-29
  • 一、视听结合26-27
  • 二、任务教学法27-28
  • 三、改写练习28
  • 四、话题讨论28-29
  • 本章小结29-30
  • 第二章 教材中文学作品语言的文化因素30-49
  • 第一节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文化因素30-43
  • 一、词汇文化因素31-35
  • 二、语句文化因素35-43
  • 第二节 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43-45
  • 一、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缩小文化差异44
  • 二、提高言语交际的能力44-45
  • 第三节 文化因素的课堂教学方法45-48
  • 一、设置情景45-46
  • 二、对比讨论46-47
  • 三、影视介入47-48
  • 本章小结48-49
  • 结语49-52
  • 参考文献52-56
  • 附录56-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辉;;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0年28期

2 衣玉敏;;对外汉语国别教材建设研究[J];重庆与世界;2011年15期

3 王洪岩;;对外汉语教学的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11期

4 杨翼;培养成段表达能力的对外汉语教材的结构设计[J];汉语学习;2000年04期

5 刘颂浩;对外汉语教材中翻译的功能和原则——以“老师”和“脸谱”为例[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孙玉卿;;对外汉语教材中应重视轻声词的注音问题[J];消费导刊;2007年02期

7 尹海良;;对外汉语教育素材的“叙述视角”意识[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8 郑军;;《语言自迩集》的科学性探讨[J];理论界;2009年08期

9 白乐桑;;汉语教材中的文、语领土之争:是合并,还是自主,,抑或分离?[J];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04期

10 齐沛;对外汉语教材再评述[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雅;;文化对翻译的影响以及译者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兰;;浅谈英汉习语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高璐夷;;从读者反映论见英译《西厢记》中的文化因素的应对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蒲松龄;;隐喻构建基本要素及其与隐喻理解效果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何南林;;汉英语反事实推理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崔颖;吕爱军;;商标名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因素综述[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高娟;张运红;;“旁观者效应”的社会认知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舒建民;杨彦春;;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设置的认知与文化因素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符荣波;;浅议英汉广告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介入[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朱玲;赵京生;;《内经》针灸概念术语的文化诠释[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小飞;文化在创新中扮演何种角色[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2 胡晓峰;文化因素应对城市发展诉求[N];邯郸日报;2007年

3 杨吉;“超女”的狂欢营销[N];上海金融报;2006年

4 田开林;恩施旅游业应重视苏区文化因素[N];恩施日报;2007年

5 宋继军;钢铁业联姻要重视文化因素[N];现代物流报;2008年

6 王明珠;文化因素在英译汉教学中的影响[N];西藏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董毅然;性骚扰增长有3大文化因素[N];北京科技报;2004年

8 杨建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构[N];中国民族报;2006年

9 方建武 徐成贤 姜烨;文化因素对个人金融投资行为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6年

10 北京大学教授 乐黛云;西方主流文化中的中国文化因素[N];北京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中国当代居民和谐消费方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2 苏锋;动画产品国际贸易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吴志山;定制式数字化汉语教材辅助分析与重组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宋蓉;汉代郡国分制的考古学观察[D];吉林大学;2009年

5 梅萍;英国创意阶层形成和发展[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6 蒋刚;太行山两翼北方青铜文化的演进及其与夏商西周文化的互动[D];吉林大学;2006年

7 王国保;中国文化因素对知识共享、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叶成勇;黔西滇东地区战国秦汉时期考古遗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潘海英;美国文化与外交政策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边成妍;韩中两国本科基础汉语教材语法项目编写比较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金冉;对外汉语教材《登攀》(中)与《发展汉语》(高)中文化因素分类的调查与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程鹏;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因素设置分析[D];西北大学;2012年

3 李玮;对外汉语初级精读教材中的文化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纪丽;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武峰;中外手机企业在华营销策略的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6 钱多;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转折复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Z瀂

本文编号:913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913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8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