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16论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其使命

发布时间:2016-10-25 17:16

  本文关键词:论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其使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高等教育研究Jun.2014014年6月2;第3Vol.35No.65卷第6期Journal;;论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其使命;王洪才①;()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摘要:高等教育的本质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高等教育学;关键词:高等教育;本质;本质属性;功能;目标;()中图分类号:400640

,高等教育研究Jun.2014014年6月2

                          

第3Vol.35 No.65卷 第6期JournalofHiherEducation   g



论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其使命

王 洪 才①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

摘 要:高等教育的本质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高等教育学界的基本理论问题,至今尚无一致意见。虽然人们承认高等教育具有多重属性,但难以确定何为其本质属性。人们对高等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常常是与高等教育的功能定位联系在一起的,从而证明高等教育活动的正当性。无论何时,高等教育都必须担负传承文化、培育高级专门人才的使命,这说明高等教育在本质上属于文化,高等教育的一切功能都是通过传承文化和培育人才而实现的。不同文化赋予高等教育不同的品质,但理性精神始终居于高等教育活动的核心地位。可以说,文化是高等教育的生命之源,理性精神是高等教育行动的坐标。

关键词:高等教育;本质;本质属性;功能;目标

()中图分类号:400640 文献标志码:0002032014060017GA 文章编号:1--- 

OntheEssentialAttributeofHiherEducationandItsMission         g

WANG cHonai-g

(RCoHEDXUXCesearch enteriherducation eveloment,iamen niversitiamen361005,hina)  f gpy,

:AuestioninbstractTheessentialattributeofhihereducationisabasictheoretical           qg

hihereducationresearch,whichhasnotbeenansweredclearltillnow.Peoleadmitted         gyp 

,hihereducationhadmanattributesbutdidnotknow whichonewastheessential.Obvi-          gy ,b,ouestiontoetherwithitsfunctionecausethelealitofutthisusleolealwas          qggypyppy 

,udedbitsessence.Wheneverhihereducationmusthihereducationactivitwasalwas        jgyggyy  ,wtakethemissionofinheritincultureandfosterinhihlrofessionaltalentshichindi-        gggyp   catesthathihereducationbelonstocultureessentiall.Becauseallthefunctionsofhiher            ggyg

,educationcometruethrouhinheritincultureandfosterinrofessionaltalents.Moreover       gggp  ,differentcultureshavebeenfollowedbdifferentcharacteristicsofhihereducationbutra-          yg 

,tionalismlasthecoreroleinhihereducationactivitforever.Thereforecultureisthe           pygy sourceofhihereducation,andrationalismisitscoordinatesstem.        gy

:;;;mKewordshihereducation;essenceessentialattributefunctionission  gy 

收稿日期:00201442--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13JZDW004001

,作者简介:王洪才(男,河北永年人,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理论、高等1966-)

教育管理研究。

·1·

一、高等教育具有多重属性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学者宣称高等教育的属性是唯一的,大家都承认高等教育具有多重属性,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①,但高等教育究竟有哪些属性,似乎很难说清楚。如果单从高等教育的概念来解析,它至少具有两种最基本的属性,即教育性和高等性。显然,其中教育性是第一位的,如果不属于教育的话,一切都无须多谈。而且教育也是作为上位概念出现的,在承认教育性的前提下才有了高等性,即高等教育属于教育中的高等系列,不同于初等、中等或其他系列。但在高等性和教育性之下,又可以分化出许多属性,如普通性与职业性、公益性与私人性、专业性与业余性等。由此可见,高等教育的属性确实很多,很难穷尽,要谈高等教育具有什么样的属性,首先就需要确定从哪个维度来划分。

如果从高等教育的社会影响角度来看,可以认为高等教育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属性,这些是高等教育最常见的属性,也是最容易被认识的

方面。[1]

但很难说它们是高等教育所独有的属性,因

为基础教育和其他教育也都具有这些属性。甚至可以说,不仅教育活动具有这些属性,其他社会活动似乎也具有这些属性,因为任何社会活动都是复杂的,都具有相互影响的特征。

如果从教育活动目标来看,则高等教育不仅具有普通教育的属性,同时具有专业教育的属性,因为高等教育首先是培养一种普通的人,而非培养某种特殊的人②,

这个普通人格就是指培养某一社会负责任的公民,但这不是全部,因为高等教育之所以成为高等教育,就在于它进行的是一种专业教育,使学习者具有某种专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在当前,高等教育的普通教育属性最突出的体现就是进行通识教育或文化素质教育。此外,高等教育不仅具有专业教育的属性,而且具有职业教育的属性,这也是当前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原因。甚至高等教育不仅具有精英教育的属性,而且具有大众教育的属性等。显然,这些属性仍然都属于教育属性的范畴。如果说高等教育具有教育属性无异于同义反复,那么,从教育自身来看高等教育是不合适的。

如果从经济学视角来看,高等教育还具有产业

属性,有人把它列入第三产业或知识产业[2]

,进而高等教育具有公益性和私人性两方面的属性[

3]。如果从资本的视角来看,高等教育不仅具有人·2·

力资本的属性,同时具有无形资本的属性和物质资

本的属性,因为高等教育确实具有增强人力资本的功能,它本身蕴藏着无限的无形资本,也包含了大量的物质资本。

以上说明高等教育的属性是多重的,从不同视域出发能够看到其不同的属性。但这些属性究竟是不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则很难确定,因为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是高等教育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所以这种属性应该是唯一的,具有不可替代性,能够决定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未来。但这种唯一性必然是一种抽象特性或总体特性,不可能是某一具体特性,由此而言,它是不可观察的,需要理性思维才能把握。而上述的各种属性总体而言都是外观的、可感知的,甚至是可测量的,因而不能作为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

我们认为,探讨高等教育属性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证明高等教育具有多方面的属性,而是要设法寻找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既然是本质属性,就应该代表高等教育活动的独特性,即不仅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还应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否则就没有什么意义。那么,我们该如何探讨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呢?

二、高等教育的上层建筑与

经济基础属性之争

对高等教育本质属性的寻找显然不能脱离关于高等教育属性的描述,因为无论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它最终仍然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属性,只不过它是稳定的、不变的、固有的。正因为如此,探求高等教育本质属性的路径仍然需要从具体属性谈起。

确实,关于高等教育属性,我们可以有许多列举方式。一种最为典型的列举方式就是高等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属性,也具有经济基础属性,具体来说,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注重的是上层建筑属性,之后注重的则是经济基础属性。之所以如此,与政治形势的变化是分不开的。

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一对范畴进行列举,其理由是非常明显的,它主要是从高等教育的功能角度区分的,因为高等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这些功能都反映了意识形态的属性,因而都属于上层建筑范畴。高等教育具有政治功能,这是无须争辩的事实,因为它受政治影响明显,经常传达统

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最明显的表现是高等教育的活动方式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政治形势对高等教育从业者的影响是非常强烈的,包括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种政治影响自然也表现为一种文化形态,而高等教育受文化的影响也是非

常明显的,不仅表现为高等教育传播某种文化[

4]

,而且表现为它对民族文化传播是负有责任的,特别是对科学文化的传播负有特殊的责任。因此,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从人们的价值

观念到人们的行为方式,无不透射出文化的印迹。

[5]但这些属性说到底都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因此可以归结为上层建筑属性。

在这里还存在一个争议的问题:科学可否完全归属于文化范畴?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涉及对文化的定义。如果“文化就是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习

惯的集合”的话[

6]

,那么科学确实属于一种文化形态。但如果把文化界定为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的话,则科学就需要被独立考虑。因为民族文化代表了人们传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科学本质上是反传统的,它在不断地寻求新知和质疑传统。因而,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科学有一席之地,而在狭义的文化中则没有科学的地位。但不管怎么说,高等教育担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功能是没有争议的。

人们在思考高等教育的政治属性和文化属性时,常常从辩证的角度出发,认为高等教育不仅受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反作用于政治和文化。这说明,高等教育具有自身的传统,也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观,能够对各种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它不是完全受外部因素决定。这是高等教育独立性的表现,也是高等教育文化性的表现。

经济基础的属性则是指高等教育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的属性。这是今天人们特别重视高等教育的根本原因之一。具体而言,它是指高等教育通过发展知识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等观念都代表着这种思想。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的素质对生产关系的改进和维系发挥着积极作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懂得如何与人配合、如何达成共同愿景,这些与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

同样,高等教育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即高等教育既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也具有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调整

的负功能。③

具体作用如何发挥,还需要看具体从事

高等教育活动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这种观点无疑是客观的、辩证的,也适用于高等教育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

非常有趣的是,科学既可以作为文化出现,也可以技术形态出现,从而作为生产力的一部分出现。这也说明科学自身具有多重属性。

由此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具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双重属性,而且这两方面属性的界限是难以精确区分的。

毋庸置疑,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一对范畴来划分高等教育属性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其合适性是一个问题。一个非常直接的问题是:是否一切社会现象都需要归结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个最基本的社会范畴上来,目前人们还很少探讨这个问题,但这是一个关键问题,涉及问题回答的有效性。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习惯于“总体化”思维,无论对什么问题,都可能上升到政治的高度,用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来解释,这对认识具体事物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高等教育属性的认识也是如此,人们习惯于从上层建筑来看高等教育,有意无意地把它的经济基础属性忽视了。显然这是偏颇的、不足取的。在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矫枉过正,刻意回避它的上层建筑属性,而格外突出它的经济基础属性。但人们没有回答采用这样的分析框架是否合适,于是这就成为我们选择分析工具时所面临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尽管人们试图绕过这个问题,但它却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人们的思维。实事求是地讲,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关系层面来看高等教育本质属性确实有大而不当的嫌疑,因为无论我们承认高等教育属于经济基础或是上层建筑,还是承认它具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双重属性,都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具体影响不大,都无法说明它的独立价值。

如果要对高等教育产生具体影响或作用,仍然需要通过具体的范畴来进行,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具体范畴,这才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作用的领域。只有在我们解释高等教育究竟是对经济基础发展的促进作用大还是对上层建筑的促进作用大时,才需要使用更为高级或终极的范畴。事实上,这个归入终极范畴的划分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高等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双重属性,无法证明哪

一方面更为主要。

[7]

这就是说,我们需要借助具体的思维方式来摆脱这种“总体化”的思维框架。一个比较直接的思维策略就是平行思考路线,即不是把高等教育属性向上归纳,而是考察它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对它与

·3·

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思考。这个策略是比较有效的,但考察的结果可能并不如人意。如开头所说,从高等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来考察,这样就会得出“高等教育是一种复杂现象”的结论,即它具有多维属性,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的属性等。但如果仅仅回答高等教育具有其他社会现象的属性的话,似乎没有说明什么,因为这只能说明高等教育现象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或者说它具有与其他社会现象交错复杂的属性,而且这一属性并非高等教育所独有,其他社会现象似乎也具有这个特征。比如政治活动具有一些经济特征,经济活动也具有政治特征;政治活动具有文化特征,文化活动也具有政治性质。

这就涉及一个更大的问题:高等教育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说高等教育具有政治属性的内涵又意味着什么?如何判断它是否具有这样的属性?进一步说,我们是怎么认识事物的属性的?这显然涉及认识论的问题了。

三、高等教育功能与文化

本质属性

要回答高等教育的属性问题,首先需要回答属性是什么。属性就是指事物的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即潜能。既然是一种潜能,怎么来认识它呢?客观地说,我们都是通过事物表现出来的功能作用来认识事物的属性,有什么样的功能意味着具有什么样的属性,没有该方面的属性就不具备该方面的功能,功能是通过具体产生的作用来表现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所说的高等教育属性是指高等教育功能。比如高等教育的政治属性指的是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或所发挥的政治作用,经济属性指的是经济功能,文化属性则指的是文化功能。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是如何体现的?我们知道,高等教育必须通过培养人这一基本活动来发挥作用,失去了这一点,高等教育就不再是教育了。对人的培养,主要是对他的价值观的培养,同时对他的行为方式进行塑造,即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一种理想人格。价值观的培养和行为方式的养成虽然是在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但这一过程说到底是一种“文化化”的过程,也就是使人具有某种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包括拥有某种知识和职业能力,达到某种专业水平,这是教育活动的本质。因此,政治目的的实现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需要文化的中介·4·

才能实现。

[8]

教育活动的背后蕴育着文化内涵。不仅政治功能如此,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的实现也无不如此,因为它们都需要通过“培养人”这个过程来实现,而且必须借助知识这一媒体,特别是需要具有专业知识水平的人才能实现。只有人的能力提升上去了,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才能发挥出来;只有人具有了独立的价值追求,教育才能实现文化功能,才能使文化获得传承与发展。可以说,教育活动是一种形式,使培养对象的精神水平、能力水平获得提升才是实质,这样所培养的人才是有知识、有文化教养的人。因此,不通过高等教育功能剖析,就无法认识高等教育的属性,特别是无助于发现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

当然,对高等教育本质属性这个问题人们是存在很大争议的。一种意见认为,所谓“属性”,是从逻辑范畴而言,指一个事物所具有的上位概念的普遍特征,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正如对事物的定义方式一样,它代表“属+种差”。从这个意义上讲,高等教育的上位概念无疑是“教育”了。因此,高等教育概念的界定就是“教育+高等”。显然,“高等”是高等教育的独特性,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般属性。如果一般属性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那么高等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这个推论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似乎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它是一种同义反复,不能解决什么现实问题,充其量只能回答高等教育也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而已。

在这种“一般属性”说之外,还有一种“特殊属性”说,认为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是一般属性,而应该是它的特殊属性,即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相互区别的属性。这显然是就教育内部而言的,对教育外部而言是不适用的。认识高等教育的本质,就需要把高等教育与其他类型和层次的教育区别开来,因此,高等教育不仅具有教育的一般属性,还具有它的独特性,其独特性在于它是培养一种具有高级专门知识和才能的人,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显然这是对高等教育中的“高等”作的一种具体界定,比较符合通常意义上对高等教育概念的理解。可以看出,满足社会的需要正是高等教育应当履行的职责,但这仅仅是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而言的。换言之,在高等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还存在着距离,我们不能以预期状态来衡量高等教育的功能,必须从高等教育实际发挥的作用来看它的功能状况。

还有一种说法,即“结构产生功能”说,这也是社会学研究中普遍认同的功能主义理论。这种说法是指不同的组织结构会产生不同的功能。换言之,高

等教育的结构不同,其产生的功能就不同。显然,这个思路的重点不是考察高等教育具有什么样的功能,而是考察其结构或具体构成了。但高等教育结构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显然它不是自生的,而是社会作用的结果。首先,它反映了某种社会意志,特别是占据主流意识形态的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意志;其次,它反映了高等教育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的意志。不同意志的存在,代表着不同价值观的存在,从而代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高等教育成为一种文化的存在。这与“教育属于文化的一种形态”的判断是一致的,因此,高等教育的本质就是文化。

如果单从高等教育的构成来看,那么我们所作出的判断就会差异很大。从表面上看,高等教育的基本构成因素是一样的,这反映了高等教育的普遍属性。但从实质上看,高等教育的每个构成因素都是有差别的,因而高等教育的结构也存在巨大差别。高等教育活动的主体是人,是具有一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人,他们具有不同的高等教育活动方式,最终产生了不同的高等教育功能,也产生了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形态,这种差异既反映了不同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的要求,也反映了其民族性的差异,从根本上而言,,则反映了高等教育的不同价值追求。正因为如此,我们仍然可以把高等教育划归文化的范畴。

具体而言,高等教育结构有哪些不同?这涉及培养目标的不同、课程结构的不同、对教师要求的不同、对学生选择方式的不同、教学组织方式的不同、对学生评价方式的不同,最终高等教育的结果也不同,这个结果就是最终的功能显现。尽管这些功能显现不完全是有形的,但其客观效果是存在的,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社会都对高等教育发展抱有极大热情的原因。这些功能进一步分化就会发展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不仅如此,高等教育结构还是一个历史演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文化积淀使高等教育形成了自身的传统,包括组织方式和活动内容。但高等教育的变化是永恒的,因为时代在发展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变化,最终高等教育的组织形态也就发生

了变化。

[9]

这些变化具体体现在对培养目标的认识、课程内容的认识、课程结构、教师内部的互动方式、教学风格,以及学生的行为方式上,这些方面都带有高等教育组织文化的烙印。所以,高等教育的教育活动本身是有形的,但它所产生的影响是无形的,因为它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

式。从这个意义上讲,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确实是成立的。

四、高等教育目的与文化

属性的关系

无论如何,高等教育活动确实体现了一种政治意愿,这种政治意愿包含国家、政党、政府、民众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且包括人类共同的愿望。高等教育活动无论何时都不缺乏这种政治愿景,因为这也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动力所在。这似乎说明高等教育的政治属性是永恒的,换言之,在任何时期,高等教育都不可能脱离政治的影响。这或许说明了政治属性也是高等教育的固有属性之一,但这种政治属性是否就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呢?对此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因为这涉及“本质属性是唯一的还是多

重的”这一问题。

[10]

如果“本质是固有的不变的内在联系”的话,那么高等教育所具有的政治属性也具有这种特性,因为政治性确实是永恒的、不变的,也是内在的,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属于政治性范畴。在这个意义上,亚里士多德把人看作政治的动

物或许说明了这个道理。

[11]

高等教育是否具有经济目的?实际上,高等教育要完全排除经济目的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当代,但它究竟占据多大的分量是无法衡量的。我们认为,虽然高等教育活动不可能脱离经济基础,但把高等教育目的视作纯粹的经济追求则是在非常罕见的,即使是在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的当代,人们也把经济利益看成是一种外溢性的表现,而非直接目标。如果把它当成直接目标,则高等教育容易发生异化,也就容易背离它作为公益性组织的存在,背离它作为知识性组织的存在,背离它的非企业属性。自古以来,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知识、探讨学问,是为了解决人类自身面临的精神困惑,换言之,也是为了认识自己,而且这个需求始终是主导性的。正是这个目的才使高等教育永远是教育的,而不是经济的或政治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个体的成长,是为了个体认识自己,即认识自己究竟是谁,该干什么,往哪里去。只有高等教育才使得个体具有自我探索的能力,因为它是建立在充分占有知识的基础上的,它能够用哲学的视野来看待一切。高等教育的“高等”实质上就体现在这个方

面[

2],这是其他类型的教育无法完成的。这说明,高等教育的内在驱动是人的自我成长

·5·

 

 

下载地址:16论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其使命.Doc

  【】

最新搜索

论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其使命

学习楚雄州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工程公司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新课标ii)(理科)-黑龙江

县直单位副科干部包村工作

施工组织设计-文化中心工程安全生产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15届高考数学三模试卷(理科)

中国证监会稽核执法现场检查的对象可以包括

新产品开发营销策划方案40


  本文关键词:论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其使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3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53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7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