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选题:网络文艺 切入点:大学生 出处:《遵义医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社会多方面的变化变革,就文艺领域而言,互联网催生了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等新型的网络文艺形态。与传统的文艺相比,网络文艺的社会影响力大,受众广泛,其中大学生占据相当大的比例。网络文艺依靠网络技术对艺术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创新,提高了作品传播和接受的效能,其强大的娱乐功能、教育功能为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思路。网络时代,学校的“围墙”已经无法阻隔网络意识形态的渗透,大学生时刻面临着网络传媒的影响,网络文艺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一方面,形式多样的网络文艺牢牢吸引着大学生。现在的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一代,网络文艺作为互联网的衍生产物,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丰富的教育内涵承担着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任何的网络用户都有可能成为受教育者。另一方面,网络快速发展的背后,网络文艺有点像文化的“狂欢”,隐藏着作品产量大、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但总体上网络文艺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和教育力量,忽视了网络文艺的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势必会受到影响,这需要教育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探究运用网络文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本文以贵州省高校为例,探究应用网络文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文章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等内容。第二部分有四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网络文艺的相关理论。主要从概念上对网络文艺的涵义进行了界定,总结了网络文艺的特点,对目前主流的网络文艺类型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网络文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间的内在联系,阐述了运用网络文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第二章为实证研究,结合问卷调查分析了网络文艺在贵州省高校的发展现状和受欢迎程度。第三章探究了网络文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第四章为策略研究,总结了网络文艺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遵循的五大原则,从多个角度分析如何运用的具体路径。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结语,总结了主要的研究内容,以及文章存在的不足之处和研究前景。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has caused a variety of changes and changes in society.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and art, the Internet has spawned a new network of literature and art, such as network literature, network music, network animation and other new forms of literature and art.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literature and art, network literature and art has a large social influence and wide audience, among which college students occupy a large proportion.Network literature and art rely on network technology to innovate the art form and content,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dissemination and acceptance of works, its powerful entertainment function, educational function for the innovation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vide a new way of thinking.In the era of network, the "wall" of the school has been unable to block the infiltration of the network ideology, and the college students are always fac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network medi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literature and art is an opportunity and a challenge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On the one hand, various forms of network literature and art firmly attract college students.Today's college students are a generation growing up with the network. As a derivative of the Internet, network literature and ar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lives. The rich educational connotations bear the function of carrying forward and spread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Any network user is likely to be educated.On the other hand, behi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network literature and art is a bit like cultural "carnival", hidden problems such as large output and uneven quality.But on the whole, network literature and art is a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force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The existence of network literature and art is ignored,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bound to be affected. This requires the joint efforts of educators and the whole society.Explore the use of network literature and art to promote the specific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aking Guizhou universiti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pecific ways to promo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using network literature and art.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topic, significance and the status quo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The second part has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related theories of network literature and art.This paper defines the meaning of the network literature and art from the concept,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literature and art, introduces the main network literature and art types at present, and analyzes the intern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network literature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using network literature and art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second chapter is an empirical study, and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opularity of network literature and art in Guizhou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bined with questionnaire survey.The third chapter explores the possible problems of network literature and art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strategic research, summarizes the five principles that network literature and art should follow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rom a number of angles to analyze how to use the specific path.The third part 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 as well a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article and research prospects.
【学位授予单位】:遵义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跃宏,王丽红;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艺术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10期
2 宋绍峰;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年03期
3 郝贺;正确发挥传统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05期
4 杨忠革,于冰;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S1期
5 韩映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龙头带动人文教育[J];江苏高教;2000年03期
6 王颖辉;浅谈物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J];教育探索;2000年02期
7 吕绳振;略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方面[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8 姚红光;谈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6期
9 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面对知识经济挑战[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朱勋春;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翁文泰;姚其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诉求[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2 陈潜;陈均宝;;对“大学生村官”上任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3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4 周加胜;;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5 张松峰;;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下)[C];2008年
6 黄振宣;;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的途径[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熊继文;;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许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分阶段培养中的引领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芳;程影;;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10 许克毅;曹凯松;;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正铭;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N];广西日报;2005年
2 解放军报记者 董强 本社记者 曹智;全军和武警部队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报;2000年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年
4 王天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与量[N];光明日报;2006年
5 本报评论员;创造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07年
6 张弛 周奔;喜看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新格局[N];解放军报;2007年
7 陈锐邋特约记者 唐向东;总后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N];解放军报;2007年
8 张瑞霞;全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首府召开[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9 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 马奇柯;增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N];人民日报;2007年
10 张荣邋记者 夏洪青;二炮某基地思想政治教育为部队信息化建设服务[N];解放军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艳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4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隋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英;解构大众文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D];山西大学;2008年
2 姜文静;当代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保;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共领域的拓展[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
4 郑建松;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志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李明;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和学术性[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巫阳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董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黄国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马雯;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及其实现[D];长安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14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714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