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中等竞争力水平国家高等教育合作路径探析——基于马来西亚、泰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
本文选题:国家竞争力 + 高等教育 ; 参考:《中国高教研究》2017年07期
【摘要】:中国与东盟成员国马来西亚、泰国同属中等竞争力水平国家,有着现实的合作基础。以高等教育竞争力评价模型为研究框架,各项指标数据说明了马来西亚、泰国在高等教育发展上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与马来西亚、泰国在高等教育的学科领域、层次、模式三方面的合作均有不同选择。
[Abstract]:China, together with ASEAN member Malaysia, Thailand is a medium-competitive country with a realistic foundation for cooperation. Taking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higher education competitiveness as the research framework, the index data show tha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Malaysia and Thailand, and China, Malaysia and Thailand are in the discipline field and level of higher education. All three modes of cooperation have different choices.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问题研究”(I6JJD880028)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璞;;美国大学海外分校全球扩张历史和战略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7年01期
2 王素;方勇;孙毓泽;;高等教育竞争力:模型、指标与国际比较[J];教育研究;2012年07期
3 詹春燕;;走向国际化的泰国高等教育[J];江苏高教;2008年03期
4 洁安娜姆,洪成文;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琪;;中国-东盟中等竞争力水平国家高等教育合作路径探析——基于马来西亚、泰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7年07期
2 赵春雷;刘阳;戴令羽;;“三大区域”视阈下我国高等教育竞争力的区域差异[J];经营管理者;2017年11期
3 赵春雷;邢鹤;刘阳;;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力的区域差异[J];经营管理者;2017年10期
4 施俊;;高校人才引进评价的科学性指标构建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年03期
5 曹甜甜;秦桂芬;;泰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年01期
6 李倩男;姚宁宁;;我国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J];高教学刊;2016年22期
7 张伟;徐广宇;;部分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竞争力评价结果与分析[J];教育评论;2015年12期
8 常思亮;何维雄;;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预警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对湖南省属重点高校的实证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5年06期
9 张红红;支希哲;;高教强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5年10期
10 熊美保;刘绍冰;;电子信息类人才竞争力培养研究[J];时代教育;2015年1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璞;傅慧慧;;马来西亚跨国合作教育质量保证的政策法规综述[J];重庆高教研究;2015年03期
2 王剑波;姜伟宏;;跨国高等教育及其质量监管的比较研究——以跨国高等教育提供国比较的视角[J];东岳论丛;2009年08期
3 叶林;美国大学在日分校的历史、现状和将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4 韩静静,聂钢,贺军;利用远程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探析[J];理论界;2005年01期
5 菲利普·阿尔特巴赫,郭勉成;跨越国界的高等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6 张民选;新加坡案例:拓展国际教育 建设世界校园[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7 李延成;高等教育课程的国际化:理念与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8 赵守辉;泰国发展高等教育的经验[J];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05期
9 卢琳;21世纪的教育改革趋势和动向──亚太地区教育革新国际研讨会综述[J];教育导刊;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瑞文;杜晓利;;人才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根本[J];前线;2005年12期
2 ;韩国国家竞争力被中国赶超[J];世界教育信息;2008年02期
3 赵宏斌;;教育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石[J];中国国情国力;2008年07期
4 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与我国国家竞争力提升[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项贤明;;教育发展与国家竞争力的理论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6 张彦,任存珠;高等教育与国家竞争力[J];陕西工商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7 沈开艳;周及真;;中印国家竞争力比较与合作前景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8 倪鹏飞;;“梯次追赶”提升我国国家竞争力[J];时事报告;2011年01期
9 ;高端科教人才成中国国家竞争力短板[J];妇女生活;2011年03期
10 商春荣;国家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述评[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粱;;跟踪模仿和自主创新——兼论国家竞争力导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目标[A];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论文集(续集)[C];2005年
2 刘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竞争力[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3 王爱华;;现代流通与国家竞争力[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高粱;;跟踪模仿和自主创新——兼论国家竞争力导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目标[A];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第13分会场)[C];2006年
5 高梁;;跟踪模仿和自主创新——兼论国家竞争力导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目标[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邱焕玲;;自主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举措[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7 吴勤学;王晓芳;;文化生产力与国家竞争力探析[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专辑[C];2007年
8 李娟;赵峥;;国家竞争战略:国际比较与启示[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马骥;潘新霞;;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融资难的几点建议[A];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志彪;;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技术与市场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雷新;中国国家竞争力排名稳步上升[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 姜奇平;抓住机遇,提高国家竞争力[N];人民日报;2013年
3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 梅一多 北京产业安全与发展研究基地博士后 荆竹翠;大数据:国家竞争力的新体现[N];人民政协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赵建国;缩小创新差距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必由之路[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4年
5 樊纲;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有何关系[N];北京日报;2004年
6 余南平;我们为什么要重塑国家竞争力[N];文汇报;2006年
7 南京大学商学院 陆国庆;产业创新决定国家竞争力[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8 记者 束洪福;《国家竞争力蓝皮书》发布[N];科技日报;2010年
9 记者 方烨;中国国家竞争力全球排名第17位[N];经济参考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谷亚光;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可采用“梯次追赶战略”[N];中国改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月;中国跨国银行发展与国家竞争力关系研究[D];外交学院;2016年
2 周子学;经济制度与国家竞争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汪菲;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国家竞争力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露;基于“贸易—投资—货币”三维视角的国家竞争力测度与提升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于昶;提升我国国家竞争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农丽媚;设计政策与国家竞争力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4 潘忠敏;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研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14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814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