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综合承载力及匹配度的实证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higher education, factor analysis and matching degree evaluation, 60% and 40% of higher education carrying capacity are influenced by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respectively. About 1/3 of the regional higher education carrying capacity and carrying capacity basically match. 7 regions have surplus (Beijing and Shanghai surplus degree is the largest), 13 areas overload (Henan Province overload the most serious); The matching degree of bearing capacity i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is better (Jiangsu is the best), and the overload areas are mostly located in the middle.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regional layout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the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in Beijing and Shanghai should be properly dispersed, the input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should be increased in areas with overload bearing capacity, and the carrying capacity level of existing matching areas should be guaranteed and promote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education in backward areas and enhance the attraction of the regions.
【作者单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G6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马鹏媛;米红;;区域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定量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5年09期
2 胡春蕾;黄文龙;;基于粗糙集理论的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3 李新运;任栋;苟延农;董俊丽;张晓青;;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承载力预测[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4 赵书山;;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生态失衡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9期
5 高山;石建伟;;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江苏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36期
6 张兰芳;林盟初;贺祖斌;;广西高等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调控模型及其应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陈洛;;和谐社会的高等教育承载力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何绍福;李晓霞;;论生态学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J];教育科学;2007年05期
9 贺祖斌;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承载力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照忠;区域生态城镇化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春宝;高等教育演替过程中的生态承载力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元妍;黄明东;;应用技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平衡的方法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年03期
2 李卫宁;;基于“互联网+”的高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J];广西教育;2017年19期
3 彭妮娅;;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综合承载力及匹配度的实证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7年09期
4 张明;;高等教育特色化的分类管理研究[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2017年01期
5 叶冲;;五大发展理念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J];教育评论;2016年12期
6 陆海;张雯艳;;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J];大众科技;2016年11期
7 胡艳;蒋盼盼;罗清海;;非中心城市地方高校新媒体教学资源整合的必要性[J];教育现代化;2016年23期
8 郭玉清;夏文菁;;开放教育视野下的高等教育生态研究发展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6年08期
9 陈中;郭丽君;;中国教育生态学研究述评[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10 杨林玉;贾永堂;肖家杰;;大众化以来我国高校大面积更名现象研究——基于双轨制的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冯霞;生态城镇化运行机理及其路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6年
2 尹鹏;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征、机制与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王一;建国以来东北振兴与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赵彦普;贫困山区新型城镇化模式、产业支撑体系及评价[D];武汉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天科;河南省高等教育生态结构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春蕾;黄文龙;;基于粗糙集理论的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2 段从宇;;来华留学生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分析——基于云南省的实证[J];红河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杨建东;孙元宾;吕孟仁;;高校办学层次合理定位是构建和谐教育环境的内在要求[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1期
4 肖周燕;苏杨;;人口承载力视野的政策应用与调控区间[J];改革;2010年11期
5 吴培乐;;教育资源承载力及其测评研究[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魏利华;唐振民;丁辉;吴刚;;不完备目标信息系统中基于差异关系的粗糙集[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7 贺文华;;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中国东部和中部的省际差异比较[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吴培乐;;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西安市义务教育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周新秀;刘岩;;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山东省为例[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康慕云;;网络时代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初探[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远;新疆特色城镇化路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2 俞勇军;赣江流域空间结构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45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345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