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性别差异研究
本文关键词: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性别差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SAT与ACT作为美国大学入学考试的两大标志,它们是基于不同的社会背景与需求而催化产生的教育考试。在美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SAT与ACT不断发展与改革,以满足民众对考试科学性与公平性的诉求,性别公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2015年,SAT与ACT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两者的性别差异既存在共性,也存在不同之处。从参加考试人次看,SAT与ACT都是女生倾向考试,近年来两者考试人次性别差异在减小。从得分看,SAT是男生倾向考试;具体而言,3门科目中有2门科目男生的得分超过女生,男生不仅优势科目多而且优势大。ACT中尽管女生的优势科目多,但男生优势大;具体而言,5门科目中3门科目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但男生得分更高的科目优势远远超过女生得分更高的科目优势。同时,SAT与ACT中男生的优势集中在数学与自然科学类科目,女生的优势集中在语言与写作类科目。从得分性别差异的变化趋势看,SAT与ACT中男生具备优势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科目性别差异在减弱,女生具备优势的语言与写作类科目性别差异在增强。整体而言,SAT与ACT男生优势在减弱,女生优势在增强。男女生理与智力结构的差异是导致SAT与ACT性别差异的根本原因,而社会刻板的性别角色观念以及男女生个人经历和职业倾向差异是导致SAT与ACT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测试目标、测试形式与评分标准的不同使得SAT与ACT的性别差异各具特色。SAT与ACT的性别差异是男女生素质结构差异在考试上的自然体现,并非性别歧视的结果。中国高考与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ACT成绩在性别上呈现相反的特征,女生倾向的高考亟需改革以促进高考科学与公平的实质性落实。高考和高校招生的具体改革路径如下:一,高考科目与试题设置朝着“中性化”方向发展;二,改革高考的人才评价标准;三,增强高校招生自主权,制定多样化的专业录取标准。
【关键词】:SAT ACT 高考 性别差异 公平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9.7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绪论7-16
- 1.1 研究对象8-9
- 1.2 研究现状9-13
- 1.3 研究目的13
- 1.4 研究思路13-14
- 1.5 研究方法14
- 1.6 研究意义14-16
- 第2章 SAT与ACT发展历程之概述16-24
- 2.1 SAT之发展与改革16-20
- 2.2 ACT之发展与改革20-24
- 第3章 SAT之性别差异24-33
- 3.1 SAT男女生考试人次之差异24-26
- 3.2 SAT男女生得分之差异26-32
- 3.3 SAT男女生独立样本T检验之差异32-33
- 第4章 ACT之性别差异33-44
- 4.1 ACT男女生考试人次之差异33-36
- 4.2 ACT男女生得分之差异36-41
- 4.3 ACT男女生大学达标基准分达标率之差异41-44
- 第5章 SAT与ACT性别差异之比较44-55
- 5.1 考试人次性别差异之比较44-45
- 5.2 得分性别差异之比较45-47
- 5.3 性别差异成因之比较47-55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55-61
- 6.1 结论55-56
- 6.2 启示56-61
- 致谢61-62
- 参考文献62-67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新,谷传华,王美萍,王益文,Kevin Jones;中小学生欺负问题中的性别差异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4期
2 J.金,陈源;道德评判的性别差异[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3 黄敏;性别话语差异[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孙百娥;;学校对性别差异的影响[J];成功(教育);2007年02期
5 孙百娥;;性别差异:教育公平的新视角[J];教学与管理;2008年36期
6 刘蕴坤;陶沙;;数学成就的性别差异[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12期
7 张丽娟;儿童性别差异的教育[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年03期
8 金晓梅,吴鉴明;医学生在不同题型答卷中的性别差异初探[J];医学教育;1994年10期
9 吴秀琴;试论婴幼儿早期社会化对儿童运动技能性别差异的影响[J];福建体育科技;1995年04期
10 王剑兰;中学差生的性别差异及其教育对策[J];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珠;李大魁;;药物临床研究中的性别差异[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伍秋萍;蔡华俭;;对中国人自尊性别差异的元分析[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胡天强;张大均;;心理韧性性别差异的元分析[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贺雯;;性别差异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牛勇;邱香;;弗洛伊德的性别差异及其启示[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刘坤坤;;翻译中男女性别差异的探索[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有智;金彩芬;;从性别差异到性别偏见看女性的处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段海军;麻丽丽;赵慧芳;;面孔与物体识别能力及其性别差异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赵建华;;小学生焦虑特征的性别差异及对策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王叶丁;;英语与汉语中的性别差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美]威斯康星大学 利玛·阿普尔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麦曦 岳英整理;直面学术界中的性别差异[N];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郁枫;儿童思维的性别差异[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3 观熙;用影像呈现贫困枷锁下婚姻交易的性别差异[N];中国妇女报;2014年
4 陈勇;基因表达有性别差异“对性下药”有望实现[N];医药经济报;2006年
5 高路;上海职场:高学历人群性别差异不大[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6 谢明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剂科副教授马虹英提醒:临床用药勿忽视性别差异[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李敏谊;性别差异与文化偏见[N];人民日报;2011年
8 苏子川 江苏 南京;正视女性就业的“性别差异”[N];中华新闻报;2005年
9 郑渝川;别让性别差异影响你的生意[N];经济参考报;2013年
10 凌菲;学习与性别差异[N];中国妇女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海波(Robert Grzybowski);汉语礼貌表达方式的性别语言差异性调查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玉成;最低工资对就业性别差异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于庆宝;字形和表象有关任务的脑功能连通和性别差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乔国芬;主动脉压力感受器神经元与反射调节的性别差异及其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娟;共情性别差异及其脑机制探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齐萌;论法官的性别因素对审判风格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郎晓雅;对日语称赞及其应答的考察[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冯慧;句末语气词使用的性别差异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李沁;小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性别差异表现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赵梦雅;女性真的是路痴吗?—商场与办公楼内多种空间任务的性别差异比较[D];南京大学;2016年
7 王宗才;侗汉杂居区初一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性别差异的个案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8 李琳;创业机会评价中的性别差异[D];南京大学;2016年
9 米曾丽;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性别差异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10 陈毅媛;语言和空间信息加工脑功能模式的性别差异[D];苏州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性别差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52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55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