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博平台规范大学生网络社团建设的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微博平台规范大学生网络社团建设的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时下媒体大力宣传的“互联网+”的技术模式逐步影响了大学生的交流方式。伴随着“微时代”来临,诸如微博、微信这些媒体客户端成为大学生热捧的对象。相较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网络成为社会交往形式的“第四媒体”。网络取而代之成为时下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舆论话题的放大器。基于互联网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社团活动纷纷触网,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社群。日益兴起的大学生网络社团现象体现着大学生向往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同时网络社团——这种新兴社团形式的出现与成长不仅给大学生民主思想的培育带来新的机遇,而且成为提升大学生民主生活参与意识能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课题。作为一种新兴网络社交媒体代表的微博,对人类交往方式产生变革,为大学生网络社团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网络社团作为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民主的实践形式,高校需要借助微博的优势,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建设与监管。面对形色各异的大学生网络社团,如何利用微博进行大学生民主参与意识的培养,如何正确利用民主手段维护大学生群体的言论相对自由,有效避免网络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网络社团建设的影响,高校的正确引导和有效监管成为规范大学生网络社团建设的关键。基于此,加强微博环境下的大学生网络社团建设研究,规范、合理、有序地引导大学生网络民主参与的实践行为,需要引起学界普遍关注。本论文在当前大学生网络社团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时俱进地引入网络时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微博媒介,搭建起微博与高校规范大学生网络社团建设之间的联系。立足于微博平台,对大学生网络社团建设进程中转变新理念、扩展新媒介、把脉新动向的需要进行了研究,从实际操作层面上对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社团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效尝试。认为,高校要想借助“微博”平台推动大学生网络社团建设,需要从放下姿态、转变理念开始,即从“一元独白”到“多元对话”,从“高势位”灌输到“隐性化”表达。除此之外,论文还从实践层面上探索了微博推动大学生网络社团建设的实践途径和实施策略。即是,基于微博平台,通过创建有特色的主题微博,关注微博话题策划,进而强化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民主价值引领,提升大学生的网络民主参与意识和公共参与精神;通过创建高校团组织微博体系,完善高校微博关系群,正确引导学生微博社团,进而拓宽大学生网络社团建设渠道,健全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民主制度;通过培养专业的微博管理团队,关注微博舆论预防危机,进而增强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民主监督功能,真正发挥高校在大学生网络社团建设中的规范引导和民主监管职能。
【关键词】:高校 网络社团 微博平台 规范建设 路径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5.5;G20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0
- 引言10-17
- (一) 研究背景10
- (二) 文献综述10-15
- 1. 关于网络社团的相关研究10-13
- 2. 对网络社团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13-15
- (三)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15-17
- 1. 研究思路15
- 2. 研究方法15-16
- 3. 研究创新之处16-17
- 一、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出现及生存境遇17-21
- (一) 大学生社团网络化的出现17-18
- (二) 大学生网络社团的生存境遇18-21
- 1.发展中取得的成就18-19
- 2.发展中存在的不足19
- 3.基于微博平台规范大学生网络社团建设的必要性19-21
- 二、微博与大学生网络社团建设的关系21-32
- (一) 微博的缘起及特性21-24
- 1. 微时微刻——无微不至21-22
- 2. 微言微行——直击现场22-23
- 3. 见微知著——影响无边23-24
- (二) 微博平台上的大学生网络社团活动的特点24-27
- 1. 目的务实,内容丰富24-25
- 2. 形式多样、表达生动25-26
- 3. 思想健康、传递正能量26-27
- 4. 群体集中、便于引导27
- (三) 微博平台对大学生网络社团建设带来的有利影响27-28
- 1. 微博平台为大学生网络民主参与提供了施展空间27-28
- 2. 微博为高校规范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建设工作提供新的载体平台28
- (四) 微博平台对大学生网络社团建设的消极影响28-32
- 1. 公共民主参与精神缺失,体现出一定的规避性和冷漠性28-29
- 2. 娱乐精神泛滥,对公共问题过于娱乐化和戏谑化29-30
- 3. 欠缺自律性,存在盲目性和情绪性30
- 4. 话语权薄弱,利益诉求容易被淹没忽视30-32
- 三、基于微博平台规范大学生网络社团建设的实践路径32-38
- (一) 转变理念32-33
- 1. 地位平等、互动性强32-33
- 2. 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网络社团建设体系33
- (二) 实践措施33-38
- 1. 立足微博平台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建设33-34
- 2. 基于微博平台拓宽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建设渠道34-36
- 3. 基于微博平台增强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民主监督功能36-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1
- 附录41-42
- 后记42-4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莉;;大学生网络社团参与动因分析[J];黑龙江史志;2008年20期
2 吴保磊;;网络社团对大学生学习和心理的影响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0年05期
3 熊艳;;浅谈对高校学生网络社团发展的引导[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6期
4 秦舒莹;;发展中的大学生网络社团:问题与应对[J];社团管理研究;2011年10期
5 杨连生;胡继冬;;大学生网络社团问题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2年07期
6 袁秀川;试论大学生网络社团及其管理[J];大众科技;2005年08期
7 张冠文;;高校学生活动网络化组织动员方式探讨[J];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8 黄炼斌;;论大学生网络社团及其管理[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年03期
9 黄平;;大学生网络社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孙勇;;大学生网络社团职业素质教育初探[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继新;;复杂网络社团结构算法的实例分析[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3)[C];2009年
2 王洋;狄增如;樊瑛;;二分网络社团结构的比较性定义[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袁秀川;不让网络社团成为思政教育的“盲点”[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张铁;规范,从正视开始[N];人民日报;2007年
3 张铁;网络社团,现实引导虚拟[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赖大荣;复杂网络社团结构分析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继;基于网络社团分析的协作推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然;论网络社团的法律规制[D];苏州大学;2015年
2 李华栋;网络社团监管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3 许琼;网络社团公益行为的监管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刘涛;基于微博平台规范大学生网络社团建设的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5 邢林;转型时期大学生网络社团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岳美玲;大学生网络社团运行机制与管理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李杨;网络社团组织监管问题研究[D];湖北大学;2014年
8 秦舒莹;网络社团的功能结构与优化路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9 黎程鑫;网络社团监管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高明;二分网络社团发现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微博平台规范大学生网络社团建设的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56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