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14:01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华民族崇高的价值追求,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流砥柱。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把握和领悟状况,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推进和国家文化安全。但当前,全球化和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受到外来文化、网络文化以及大众文化等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间缺少足够的“温度”,致使大学生不能完全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于我”的价值,缺少恰当的“心灵反思”,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现状存在着不少问题,值得关注。调研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现状如何,剖析影响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提高的原因有哪些,探究高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对策,最终真正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以文育人”的作用,在当下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研究选取山东省内多所大学作为研究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在问卷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现状,分析影响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提高的原因有哪些,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提高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可行性对策。本论文主要由引言和正文两部分构成。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目的、学术界研究现状、写作思路、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和创新点等内容。正文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内涵及其培育价值研究。该部分详细阐述了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相关概念及具体内容,阐释了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素养、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相关概念的解读,并从国家、民族以及大学生层次分析培育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意义。第二部分,主要是调查问卷分析。通过问卷分析,我们看到总体上看大学生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以及传承和创新能力方面是比较乐观的,但也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缺乏深刻性、学习的热情度不高、实践转化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第三部分,在问卷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基于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个人四个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提高的原因。第四部分,基于现状和原因的探讨,提出了提高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可行性对策。这一部分也是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个人四个角度分析探讨,力图在唤醒大学生主体意识前提下,形成推动和培养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合力。
【关键词】:大学生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素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引言9-16
-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9-10
- (二)研究现状10-14
- (三)研究思路与写作方法14-16
- 一、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内涵及其培育价值研究16-21
- (一)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内涵16-18
- 1.中国传统文化16-17
- 2.中国传统文化素养17
- 3.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17-18
- (二)提高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意义18-21
- 1.有利于培养中国传统文化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18-19
-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9-20
- 3.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凝聚民族共识和精神力量20-21
- 二、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现状21-30
-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21-22
- 1.调查样本的选取21
- 2.调查样本的回收21-22
- 3.调查结果的概况22
- (二)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现状调查分析22-30
- 1.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总体状况乐观22-25
- (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掌握广泛22-23
- (2)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度高23-24
- (3)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较强24-25
- 2.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25-30
- (1)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掌握比较浅显25-26
- (2)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度不高26-27
- (3)运用践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不足27
- (4)中国传统文化糟粕的影响仍然存在27-28
- (5)对待中西文化交流缺乏足够的理性28-30
- 三、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30-41
-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30-32
- 1.存在学习功利化的思想误区30-31
- 2.忽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感悟31-32
- (二)教育因素32-36
- 1.应试教育忽视人文素养养成32-33
- 2.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缺陷33-36
- (1)人才培养理念重知识和技能培养,忽视人文素养塑造33-34
- (2)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设置缺乏科学性34-35
- (3)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不够,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35-36
- (三)家庭因素36-37
- 1.家长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不高36
- 2.家长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功利化36-37
- (四)社会因素37-41
- 1.市场经济带来的义利失衡37-38
- 2.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影响38-40
- 3.中西文化冲突引发文化认同危机40-41
- 四、提高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对策41-51
- (一)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41-44
- 1.完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41-42
- (1)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41-42
- (2)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42
- 2.增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动性42-43
- (1)培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42-43
- (2)提高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命感43
- 3.提高自我道德修养和实践的能力43-44
- (二)推进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改革44-47
- 1.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44-46
- (1)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44-45
- (2)改进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方法45
- (3)完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结构45-46
- 2.提高教师队伍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46-47
- (1)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46
- (2)教师要做到知行合一46-47
- (三)形成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合力47-51
- 1.重视社会力量的推动作用47-48
- (1)党和国家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47
- (2)发挥大众传播媒体的宣传和导向作用47-48
- 2.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48-49
- (1)营造校园传统文化氛围48-49
- (2)开展校园传统文化活动49
- 3.重视家庭文化熏陶49-51
- (1)提高家长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素质49-50
- (2)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思想50-51
- 结语51-52
- 注释52-53
- 参考文献53-56
- 致谢56-57
- 附录57-62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1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