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内部治理中教师权利的实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7 12:06
【摘要】: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治理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相继引入高校治理,教师作为高校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地位得到逐步确立,教师参与学校事务尤其是学术事务决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角色开始由“被管理者”转变为高校“治理主体”。既然教师在高校治理中具有主体性地位,应在法律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则,赋予其参与高校治理的权利同时保障其权利的实现,然而在当前的高校内部治理中,教师的权利的实现水平较低,实现效果不佳。根据当前的教育法规、政策文本总结出当前高校内部治理中教师的权利包括知情权、建议权、决策权和监督权。通过初步调查及对已有的研究成果梳理找出可能影响教师治理权利实现的四个关键因素,分别是:权利意识、权利能力、责任感、制度保障。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教师的权利意识对其知情权的实现影响显著”等16个研究假设。为了验证研究假设,从5所已由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核准大学章程的高校,每所学校选取80名教师共400名教师发放正式调查问卷,调查当前高校内部治理中教师知情权、建议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的实现情况,以及权利意识、权利能力、责任感、制度保障的情况。问卷回收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为主要分析方法,验证假设得出除假设2、3、14以外,其余假设都成立,并得出研究结论:高校内部治理中教师权利的实现水平偏低;权利意识是高校内部治理中教师权利有效实现的前提;权利能力是高校内部治理中教师权利有效实现的条件;责任感是高校内部治理中教师权利有效实现的基础;制度保障是高校内部治理中教师权利有效实现的关键。并据此提出促进高校内部治理中教师权利实现的策略:(1)以高校教师权责意识整合与培养为逻辑起点;(2)以提高教师的权利能力为基本条件;(3)以“学术本位”、“民主协商”的组织文化建设为方向和根本;(4)以治理主体权利配置与权利保障制度的完善为关键环节。
【图文】:

隐变量,测量模型,变量


结构方程模型一般包括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两个部分。测量模型用于衡量隐变量(潜在变量)与显变量(观察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而结构模型用于测量各个隐变量(潜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保留 8个因素以及每个因素所对应的题项,建立初始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其中,外生隐变量(ξ)包括:权利意识(ξ1)、权利能力(ξ2)、责任感(ξ3)、制度保障(ξ4)。外生显变量(X)即外生隐变量对应的测量项,包括:RC1(x1)、RC2(x2)、RC3(x3)、RC4(x4)、RC5(x5)、RC6(x6)、RA1(x7)、RA2(x8)、RA3(x9)、RES1(x10)、RES2(x11)、IG1(x12)、IG2(x13)、IG3(x14)、IG4(x15)。内生隐变量(η)包括:知情权(η1)、建议权(η2)、决策权(η3)、监督权(η4)。内生显变量(Y)即内生隐变量对应的测量项,包括:KR1(y1)、KR2(y2)、KR3(y3)、SR1(y4)、SR2(y5)、SR3(y6)、DR1(y7)、DR2(y8)、DR3(y9)、SUR1(y10)、SUR2(y11)。建立隐变量与显变量的测量模型:

模型图,隐变量,内生,关系结构


Xn=λn×ξn+nY1=λ1×η1+1Y2=λ2×η2+2Yn=λn×ηn+n上述的回归方程式可以矩阵方程表示如下:X= X×ξ+Y= Y×η+其中, 与 η、ξ 及 无相关,而 与 ξ、η 及 也无相关, Y为 Y 对 η 的负荷矩阵, X为 X 对 ξ 的负荷矩阵, 、 为显变量的测量误差,ξ 与 η 分别为外生隐变量与内生隐变量。建立外生隐变量与内生隐变量关系的结构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复兴;;大学治理与制度创新的逻辑起点[J];教育研究;2015年11期

2 孙绵涛;;大学治理:治理什么,如何治理[J];教育研究;2015年11期

3 周光礼;;实现三大转变,推进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J];教育研究;2015年11期

4 龚放;;以治校为志业:大学治理的新常态[J];高等教育研究;2015年10期

5 王建华;;重思大学的治理[J];高等教育研究;2015年10期

6 钱颖一;;大学治理:美国、欧洲、中国[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年05期

7 张君辉;;政府与高校治理关系调适的国际经验——基于近年英、法、日三国高等教育改革分析[J];教育研究;2015年09期

8 甘晖;;基于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学治理体系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15年07期

9 刘献君;;自治·共治·善治——大学治理的特征、方式与目标[J];探索与争鸣;2015年07期

10 左崇良;;现代大学治理的法权边界[J];高等教育研究;201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丁笑梅;大学治理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陈昕;高等教育变革视角下的大学治理[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郭卉;权利诉求与大学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朝艳;从“管理”到“治理”—高校治理体系的构建[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2 姚秋兰;中小学学校治理中的教师参与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张允春;大学治理制度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沈辰;完善大学治理结构视域下的高校民主管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胡腼;利益相关者视域下的里海大学治理结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6 池慧;我国高校治理中的教师参与问题研究[D];渤海大学;2014年

7 杨薇;制度设计视角下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现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8 张文佳;中美大学治理结构比较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9 赵萍;我国高校治理结构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协调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吴桥阳;我国大学治理结构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68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68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d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