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师声乐教材演变浅议高师声乐教学发展
本文关键词:从高师声乐教材演变浅议高师声乐教学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简称高师)声乐教材为研究对象,依历史进程梳理学堂乐歌至今的高师声乐教材发展以及曲目的发展变化,论述我国高师声乐教学的发展。将学堂乐歌时期至今的教材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类梳理每一阶段的声乐教材出版状况和对高师声乐教学的发展影响。从中得出目前高师声乐教学中教材的使用现状、问题以及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变化(其中以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五项全能”培养模式为例)对高师声乐教学的促进意义并对高师声乐教材编撰的发展做出展望。我国高师声乐专业创立到现在,在全国范围内已经产生许多方面的成果,而高师声乐教材作为高师声乐教育最重要的文本资料,高师声乐教材的建设与高师声乐教学相辅相成,其健康发展会丰富教师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能力、推动高师声乐教学的发展,而高师声乐模式的改变也必然会推动高师声乐教材建设不断科学完善。
【关键词】:高等师范 声乐教材 声乐教学 师范性 人才培养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16-4;G65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0
- 一、研究缘起8-9
- 二、研究现状9
- 三、研究意义9-10
- 第一章 高师声乐教学综述10-16
- 第一节 高师声乐教育历史回顾10-11
- 第二节 高师声乐教学特征11-13
- 一、培养对象及培养目标11-12
- 二、高等师范的“师范性”教育特征与转变12-13
- 第三节 高师声乐教学现状13-16
- 一、社会发展形势下的高师声乐教学现状13-15
- 二、高等师范声乐教育教学课程设置——以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为例15-16
- 第二章 高师声乐教材的发展演变16-27
- 第一节 破土期——学堂乐歌时期学校声乐教材16-17
- 第二节 萌芽期——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高师声乐教材17-20
-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高师声乐教材建设17-19
-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师声乐教材建设19-20
- 第三节 瓶颈期——“文革”时期的高师声乐教材20-21
- 第四节 生长期——改革开放至今的声乐教材21-27
- 一、前三个时期的精华23-24
- 二、西方艺术歌曲24
- 三、西方歌剧选段24-25
- 四、中国歌剧片段25
- 五、经典影视剧选段25-26
- 六、中国创作歌曲26-27
- 第三章 高师声乐教材使用现状、问题及展望27-36
- 第一节 高师声乐教材使用现状27-28
- 第二节 高师声乐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28-31
- 一、高师声乐教材编撰应突出师范性的特点28-29
- 二、曲目类型应多加入中国民族曲目29-30
- 三、教材形式过于单一:曲谱、理论、声像教材应同步发展30
- 四、“五项全能”促进教材的发展建设30-31
- 五、唱法分类中加强对流行歌曲教材编撰的重视31
- 第三节 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改革对高师声乐教材的促进31-34
- 一、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条件分类培养的声乐教材31-32
- 二、歌剧教材编写对高师声乐教育的积极意义32-33
- (一)提高学生的综合演唱技巧32-33
- (二)提高舞台的驾驭能力33
- 三、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出版的声乐系列分级教材33-34
- 第四节 高师声乐教材编撰展望34-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38
- 致谢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惠敏;简论高师声乐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J];廊坊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2 赵英,何元平;从高师声乐教学中感受到的学生文化素质谈起[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邬小中;试论高师声乐教学改革[J];铜仁师专学报(综合版);2000年01期
4 秦容,李劲松;论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歌曲处理[J];重庆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5 刘小兰;高师声乐教学模式设计实验研究报告[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徐立翔;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刍议[J];云梦学刊;2001年03期
7 张晓红;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开放式教学[J];艺术探索;2001年06期
8 凌伟;试论高师声乐教学的三重性或三个阶段——综合性(共性)、灵活性(个性)、创造性[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关迪,戴克明;高师声乐教学法的几点感悟[J];教育探索;2002年06期
10 何玉;浅谈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唱法[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红;;浅谈高师声乐教学的竞争机制[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2 周建良;;试论高师声乐教学体系的基本特征[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蒲倩;;高师声乐教学基础阶段新模式改革的尝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李卫国;;再议高师声乐教学的定位与改革[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刘畅;宋军;;论声乐教学中的美感教育[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6 李阳阳;;对如何完善高师音乐学院声乐教学的刍议[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美华;高师声乐教学的四个环节(全文完)[N];音乐周报;2001年
2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 俞佳;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嗓音保护[N];江苏教育报;2009年
3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佟军;音乐实践带动高师声乐教学[N];中国文化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彦华;关于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茜;从高师声乐教材演变浅议高师声乐教学发展[D];西安音乐学院;2016年
3 黄敏;从高师声乐教材的衍变看高师声乐教学策略发展[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4 孙爱娜;对高师声乐教学之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会娟;高师声乐教学课程设置改革微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贾添天;中日高师声乐教学现状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梁庆东;论高师声乐教学的民族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权泉;论高师声乐教学之“以情优教”[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孙建华;新时期高师声乐教学的研究与探讨[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晓瑛;多媒体教学系统辅助高师声乐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从高师声乐教材演变浅议高师声乐教学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7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7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