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心理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4 16:32
【摘要】: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掌握职业道德是社会生活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它是社会道德要求在职业领域的反映,是职业领域中从事职业活动的人们所必须遵守和践行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党和国家对职业道德建设极为关注,早在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就指出“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了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当前大学生所处的时期正是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转变的一个关键时期,他们对职业道德的选择、认同、吸收与转化情况的好坏将决定其事业的成败,关系到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成效。因此对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心理机制。从心理机制的角度来探讨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丰富高校职业教育理论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论文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二部分为职业道德养成心理机制的相关理论。对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养成,职业道德养成心理机制含义作出具体探讨。第三部分为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心理机制的系统构成与特点。从心理导向机制、动力机制、调控机制三个方面对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心理机制进行系统搭建并做特点分析。第四部分是对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心理机制有关方面进行调查与问题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心理机制受到客观社会历史条件与自身主观因素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统计分析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方面的状况及问题。第五部分为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心理机制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基于前文的理论研究和问卷调查分析,梳理出影响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心理机制的因素并寻找优化对策,以便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大学生顺利地进入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1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志渝;;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差异性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5年09期
2 王楠;边洪鑫;;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培育的现状浅析[J];现代交际;2015年02期
3 孙苏奎;;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J];教育评论;2014年11期
4 童曼;吴远;;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心理机制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5 张岳民;;当前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浅析[J];教育与职业;2013年27期
6 曾长秋;银红玉;;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7 曹s,
本文编号:2678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78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