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1 15:15
【摘要】: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形态、生活交往方式日趋多样化,各种新兴职业群体、行业门类层出不穷,人们的就业观念、职业价值倾向日渐开放和多元。对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的职业思想观念、职业价值取向、职业思维方式、职业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到这些变化发展的影响。如何使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既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又有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新时期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及实践的关键问题。 本文立足大学生职业选择及发展实际,将职业教育与价值观教育、教育理论与职业理论相结合,探讨价值观在职业教育和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核心概念、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理论基础的梳理,对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发展历程的回顾,着重探讨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接受机制,着重搭建和阐述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体系及运行机理,并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体系、评价标准、教育衔接和全程化等前沿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思路和对策。全文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主要按照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路,阐释了价值观与职业价值观的含义,分析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概念、结构、特征、意义和作用,概述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研究状况,并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相关因素。 第二章,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青年理论为本研究的基本理论,青年马克思的职业价值选择理论为直接理论,并借鉴了西方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经典理论,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在当代寻求理论支撑。 第三章,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发展政策背景的分析,将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发展划分为四个基本阶段,并总结了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发展的经验、问题及趋势。 第四章,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接受机制。从教育对象的思想观念的形成规律和接受理论出发,研究探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三维规律和渐进性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接受的内在作用机制。 第五章,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系的建构与运行。本部分主要从明确原则、搭建体系、探寻机制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第六章,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发展中需关注的几个问题。就目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政策制定的针对性问题、理论体系构建的系统性问题、评价标准的确立问题以及教育的衔接与全程化问题作为关注点,借以促进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7.38
本文编号:2708090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7.38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仰智;;影响大学生职业目标确立因素分析[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年09期
,本文编号:2708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708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