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新加坡大学教育问责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0 09:34
【摘要】:新加坡政府为促进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一直以来将高等教育置于重要地位。大学自治改革是新加坡政府为了提高大学效率与效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保证高等教育质量,提高教育效率,同时防止权力滥用,大学在自治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大学的监督,教育问责制应运而生。问责不仅是一种行政手段,更是根植于社会责任与义务的社会治理机制。随着西方教育民主化浪潮的推进,高等教育问责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历史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旨在分析新加坡大学教育问责制的实施并总结其经验与启示。除绪论外,研究主要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分析大学自治改革的背景与内容,在此基础上探讨新加坡大学教育问责制的产生和新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第二章阐明新加坡大学教育问责制的运行框架,运行框架包含三个部分:政策协议、绩效协议和事后问责。第三章列举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以及新加坡管理大学三所大学实施教育问责制的具体实践,三所大学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与研究的质量保障和内部问责机构的设置等几个方面各有所不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问责制的建立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毋庸置疑的是,建立高等教育问责制在我国有着现实而急迫的需求。所以第四章中,结合新加坡高等教育问责制的经验,从完善法律问责体系,实现权力责任对等,促进高校自主办学和注重教育质量保障等方面,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问责制的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49.339
【图文】:

职业规划,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学院


图 1. 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基于广泛的文献综述,对现有和新兴趋势究数据,于 2008 年发布了《21 世纪教师21st Century,简称 TE21 )。教师从初期准备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模型强调“21 世纪的学学习者是教师教育的核心。教师教育模型业生能力框架(GTCF)、加强理论与实践1 世纪教与学评估框架、增加专业发展的途础理念、课程设置、教师期望的成果和学师初期准备到专业发展的整个连续过程中的,又具有当前性、相关性和响应性。①认识到提高高等教育机构质量和标准的重要为机构层面的组织绩效。在世界银行对新种手段有效实施质量改进,包括严格的任究绩效的认可;良好的师生比例,配备齐全

运行图,学术委员会,运行图,理事会


东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员是从各学院、李光前医学院、国立教育学院、拉学术委员会委员组成。大学理事会的职责包括:接建议修改管理学术事务的规则;选举大学理事会指会由五名参议员组成,校长、教务长和首席规划官/要成员。其职责包括:批准任命委员会成员;制定学理事会委员会的报告,计划供大学理事会研究和讨委员会、学术治理委员会、教师发展委员会、大学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依据。②咨询委员会由九名成由学术理事会成员选出。它就校长或教务长可能提括教师任命、晋升和任期审查,以及创建新的学术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南洋理工大学教师绩效考核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年11期

2 王喜娟;;新加坡高等教育问责制研究[J];高教探索;2013年06期

3 王喜娟;;新加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政策探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年04期

4 邓凡;;更大的自由和主导权——新加坡新“教师成长模式”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09期

5 司林波;孟卫东;;教育问责制在中国的建构[J];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06期

6 路宝利;;新加坡大学自主政策的分析与解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1期

7 柳亮;;国外高等教育问责制研究:多重三角模型与思考[J];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8 黄建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南洋问题研究;2010年01期

9 陈玲洪;金佩华;;新加坡管理大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07期

10 张少华;;大学自治与问责:美国的经验[J];大学教育科学;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大兴;高等教育中责任与问责的界定[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尹晗笑;21世纪以来新加坡高等教育变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2 程海啸;新加坡大学自治改革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3 段艳;论新加坡私立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及其启示[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吴先芳;构建我国高等教育问责制的探讨[D];湖南大学;2007年

5 陈娟;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探析[D];厦门大学;2007年

6 陈冰玉;论高校问责制[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48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748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7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