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我国高校大学生通识教育课程体验对学习结果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3 18:01
【摘要】:我国的高等教育为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然而由于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里注重专业教育,院校致力于培养高度专业化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实现对全面综合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通识教育正是作为消除专业教育显露的知识窄小精细的弊端而得到发展的。通识教育的快速推广,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其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全能型人才的需求具有关键性作用。本论文针对我国通识教育课程体验满意度的如何,对国内外文献案例研究进行整理分析,从学生立场出发,研究其对通识教育课程的体验,评估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课水平和授课质量,探索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的方略。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文献以及数据收集的基础上,探究我国高校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体验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发现当前学生对于通识教育课程体验的满意度偏低,存在着对教学水平低下、课程教学目标不清晰、负担重及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对通识教育课程体验概况的综合分析,探索通识教育课程体验与学习结果之间的影响,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验证通识教育课程体验与学习结果之间呈正向显著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1、营造充分注重表达和自由互动的通识教育教学环境,准确定位通识教育的课程地位,提高对通识教育的认知水平;2、科学建设通识教育师资队伍,打造高品质的通识教育课程体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开展高水平的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活动;深化教师职称评定模式,提高对通识教学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建立的通识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体系;3、形成科学的通识课程学习方式,强化通识课程的学习结果,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整学生在学习通识教育课程过程用运用的方式方法,深化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结果和实践成果;鼓励学生的学习参与,加强对通识课程学习的投入程度,全面保证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更新以及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结果质量。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丽萍;;《大学体育》通识教育课程健身效果的实践研究[J];通识教育研究;2015年00期

2 张德启;;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发展现状、特点及其存在问题[J];特立学刊;2012年04期

3 奉志伟;;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新探[J];智库时代;2020年02期

4 廖婷婷;;“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J];西部素质教育;2020年01期

5 王桂林;代金平;;基于核心素养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策略[J];中国高校科技;2018年12期

6 李梅;张晟;;“翻转课堂”在通识教育课程的应用与实践——以《美国社会的公共政策》为例[J];重庆行政;2019年01期

7 王富平;杨科正;;论地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重建——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3期

8 曹俊明;;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05期

9 张晨琛;;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年19期

10 胡彩;;哈佛大学与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比较与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婧;;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探索[A];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应用创新专业委员会科技创新研讨会2016年5月会议论文集[C];2016年

2 刘婧;;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探索[A];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应用创新专业委员会科技创新研讨会2016年2月会议论文集[C];2016年

3 庞海芍;高雨芹;;通识教育课程的问题与对策[A];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2012年会暨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宋鑫;;我国部分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A];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2012年会暨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任初明;;地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研究[A];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2012年会暨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庞海芍;余静;;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领导与管理[A];2013年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年会暨第三届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田恩铭;;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寓研于教”探索之路[A];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上册)[C];2015年

8 王宁宁;;北京开放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初探[A];2015 年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论文集——素质教育与大学教育改革[C];2015年

9 汤潇林;林春;;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A];2015 年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论文集——素质教育与大学教育改革[C];2015年

10 包国章;金祥雷;;开展生态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A];2015 年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论文集——素质教育与大学教育改革[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外国语大学 邓世平 博士生 王雪梅 教授;新文科背景下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路径[N];社会科学报;2020年

2 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领风气之先的复旦通识教育[N];光明日报;2017年

3 记者 王广禄;采用连贯性的通识教育课程架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4 周汉萍;让戏曲成为通识教育课程[N];中国文化报;2015年

5 刘俊敏;“四大模块”构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N];中国社会报;2012年

6 记者 李佳 通讯员 张全友;武大停掉8门通识教育课程[N];长江日报;2010年

7 重庆教育学院教务处 陈永跃;设立通识教育课程需要发散思维[N];光明日报;2008年

8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 杨岚;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促进文化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孙权;大陆普通教育课程设置对台高校的启示[N];人民政协报;2016年

10 本报记者 靳晓燕;让学生拥有个性化修读方案[N];光明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彭寿清;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周聆灵;我国农林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3 柏杨;军医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模式构建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4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阮延顺(NGUYEN DINH THUAN);越南佛学院通识教育课程实施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陈艳红;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刍论[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瑾怡;南宁普通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现状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19年

2 司白茹;我国高校大学生通识教育课程体验对学习结果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3 周绪义;外语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年

4 李洪抒;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慧;中国高等职业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6 潘双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7 亢蓓蓓;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机制历史流变[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温保保;通识教育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研究[D];延安大学;2014年

9 曹慧超;我国工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10 赵庆中;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其借鉴[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67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767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e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