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我国大学学生评价目的异化的表现形式、原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7-03-31 12:13

  本文关键词:我国大学学生评价目的异化的表现形式、原因及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我完善的有力途径。学生评价目的是整个实施过程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宗旨,决定着学生评价的发展方向和最终要达到的目标。然而,我国大学学生评价理论上提倡发展性、教育性等功能的发挥,但在具体操作中却由于各种原因偏离学生评价的本真追求,转而以选拔、管理、完成任务和恶性竞争为目的。学生评价目的异化不仅阻碍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不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以及高校社会认可度的提高。加大对此问题的关注,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应对措施是我国大学学生评价改革的当务之急。本文包括五个章节,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围绕我国大学学生评价目的异化的表现、诱因及对策进行研究。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学生评价目的异化这一问题,第一章主要是对已有文献的研究综述及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问题的介绍。本文第二章首先对大学学生评价的本真目的进行探讨,将其按重要程度分为根本目的和间接目的两类,在此基础上明晰了根本目的(即促进学生发展)的首要地位及间接目的的从属地位,同时,为了提高研究的理论基础,对大学学生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了详细论述,也为后文揭示学生评价目的异化做理论铺垫。第三章主要以大学内部的三大评价主体(高校、教师、学生)为研究对象,整理归纳出评价目的异化在各主体评价行为中的具体表现形式。针对上述问题,文章第四部分分别从大学内、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归因,外部原因主要是来自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内部原因主要包括大学世俗化日益加深、教师职业道德有待提高以及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最后,第五章分别从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对如何规避大学学生评价目的异化做了具体论述,简要概括即观念层面要树立正确的评价目的观;制度层面要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实践层面要全面深化学生评价改革。
【关键词】:大学 学生评价 促进发展 目的异化 原因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2.0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选题意义10
  • 1.2 相关研究现状10-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6
  • 1.3 研究方法16-17
  • 1.3.1 文献分析法16
  • 1.3.2 比较研究法16-17
  • 第2章 大学学生评价的目的与原则17-23
  • 2.1 学生评价的目的17-20
  • 2.1.1 促进学生发展(根本目的)17-18
  • 2.1.2 促进各评价主体自我完善(间接目的)18-19
  • 2.1.3 间接目的应为根本目的服务19-20
  • 2.2 学生评价的原则20-23
  • 2.2.1 客观公正性20-21
  • 2.2.2 动态发展性21
  • 2.2.3 多元灵活性21-23
  • 第3章 大学学生评价目的异化的表现形式23-31
  • 3.1 高校方面的异化表现23-25
  • 3.1.1 宏观上:评价目的指向外部需求23-24
  • 3.1.2 微观上:管理、选拔目的先行24-25
  • 3.2 教师方面的异化表现25-28
  • 3.2.1 评价目的向完成教学任务偏移25-27
  • 3.2.2 评价目的向树立个人威信偏移27-28
  • 3.3 学生方面的异化表现28-31
  • 3.3.1 自我评价的功利色彩浓重28-29
  • 3.3.2 群体评价的“竞比”心理过重29-31
  • 第4章 大学学生评价目的异化的诱因分析31-37
  • 4.1 外部原因31-33
  • 4.1.1 经济因素31
  • 4.1.2 文化因素31-32
  • 4.1.3 社会因素32-33
  • 4.2 内部原因33-37
  • 4.2.1 大学世俗化日益加深33-34
  • 4.2.2 教师职业追求的偏误34-35
  • 4.2.3 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35-37
  • 第5章 规避大学学生评价目的异化的对策37-43
  • 5.1 观念层面:树立正确的评价目的观37-40
  • 5.1.1 高校应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理念37-38
  • 5.1.2 教师应提高职业修养38-39
  • 5.1.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9-40
  • 5.2 制度层面:完善学生评价体系40-41
  • 5.2.1 建立监督问责机制40
  • 5.2.2 多种评价制度的改革相结合40-41
  • 5.3 实践层面:全面深化学生评价改革41-43
  • 5.3.1 营造良好的评价环境41
  • 5.3.2 加大社会、家长对在校生评价的参与41-43
  • 参考文献43-46
  • 导师及作者简介46-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怡青;面向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学生评价[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盛建森;关于发展性学生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06期

3 胡甲刚,梁金有;学生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馈[J];中小学管理;2003年01期

4 郝艳青;质疑学生评价新模式[J];中小学管理;2003年03期

5 何光辉;;素质教育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评价[J];中学教育;2003年06期

6 李明霞;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施与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3年05期

7 赵希斌;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读《有效的学生评价》有感[J];人民教育;2003年19期

8 黄海建;课程改革中关于学生评价的几点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9 胡甲刚 ,梁金有;浅议学生评价结果解释与反馈[J];教学与管理;2003年10期

10 徐魁鸿,张荣娟;发展性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祥刚;孟庆茂;;3—6年级小学生评价教师教学的初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朱金陵;朱华山;冯用军;;基于主体间性视角的大学生评价中的心理学转向策略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陈伟杰;;让学生在评价中和谐发展——记湾仔小学五星学生评价[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4 陈伟杰;;让学生在评价中和谐发展——记湾仔小学五星学生评价[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5 董朝辉;李晓林;杨继平;;大学生评价辅导员绩效探索性因素分析[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韩洪卫;;探索新课程下适合农村学校发展的学生评价机制[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7 石全波;;《食品一般成分测定》教学中学生评价模式实践与反思[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3年

8 王立东;王西辞;曹一鸣;;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评价研究——基于两位教师课堂录像的编码分析[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正福;;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是学生评价改革的精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10 董朝辉;;大学生评价辅导员、班主任绩效的结构验证性分析[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兴代;让学生评价回归教育教学实践[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张晓琴 王荣华;建立社会家庭学校相结合的学生评价机制[N];秦皇岛日报;2005年

3 记者 郭凌;北票三高学生评价教师动真格[N];朝阳日报;2008年

4 记者 李爱铭 通讯员 焦苇;新学期:改进学业质量评估[N];解放日报;2009年

5 北京市崇文区光明小学校长,特级教师 刘永胜;学生评价从只看分数到关注全面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叶祝颐;取消三好生评选赋予学生评价新内涵[N];青岛日报;2013年

7 钟海英;整合三维目标 完善学生评价[N];张掖日报;2005年

8 金心;“三好学生”存废与学生评价体系的重建[N];解放日报;2004年

9 马龙华;对学生评价应走出“三好”怪圈[N];江苏科技报;2008年

10 记者 刘婧 通讯员 黄晓羽;解放区改变学生评价方式推进素质教育[N];焦作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凯;发展性校本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俎媛媛;真实性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树培;珍视不可测量之物[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谷培培;面向E-learning的学生评价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弘婧;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学生评价与学生发展[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安艳;差异性学生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树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来永国;发展性课堂学生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吕宏伟;多元化:学生评价的当代转向[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春萍;学生评价多元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青;高校发展性学生评价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王雪;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9 孙翠翠;个性化教育视域中的学生评价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10 唐艳杰;我国大学学生评价目的异化的表现形式、原因及对策[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大学学生评价目的异化的表现形式、原因及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79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8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