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工业关系的建立是战后英国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变革与职能创新的必然趋势之一,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一种客观要求,也是现代工业化进程和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通过对英国传统大学与工业关系发展历史进程的研究,从宏观的视角理解和阐释英国传统大学与工业关系发展与变迁过程中的内容与特征、变迁路径及发展动力,从微观的影响因素的作用入手,探究影响英国传统大学与工业关系发展进程的各种内外动因及其相互作用,展示这种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社会因素、时代背景乃至民族文化特质;以及它们与高等教育职能转换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论述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制约和影响并由此而显示出的独特性和代表性;探索英国高等教育变革与大学-工业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挖掘并寻求英国传统大学与工业合作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及经验教训;以期借鉴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产学研合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之所以选择英国的大学,尤其是传统大学与工业关系的发展作为研究目标,是由于它们在与工业的联系与合作上走过了一条比任何其它国家的大学更为漫长、艰难和曲折的道路,更能深刻地反映出英国大学职能演变的艰难性和曲折性,显示出英国传统大学特有的本质特征,折射出英国独有的民族特质和文化传统,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与代表性。正如朱镜人所说:“战后英国高等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英国人固守重学轻术和重文轻理传统的‘顽固性’在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中不多见。”1英国传统大学最初由服务于教会的职业教育转向崇尚人文化自由化的绅士教育,这种转变是英国高等教育所特有的,是其文化传统和民族特点所决定的,它对英国高等教育的影响非常之大,人们对于大学的功能,对于大学应培养绅士的观点追捧持续了几个世纪。时至今日,造就具有绅士风度的人才仍被视为是牛津、剑桥等几所英国传统大学的一个最为与众不同的特色。 通过对英国传统大学与工业关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的纵向探索与横向描述,我们认为:100多年来的英国传统大学与工业的关系的发展相对于英国大学800多年的发展历程算不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却是一个缓慢、曲折而渐进的过程,是由最初的疏离、冷漠的状态逐渐转变为今天积极主动寻求合作的状态。这一转变过程揭示了英国传统大学虽然饱受其自身文化传统的侵淫和熏陶,但每一次面对时代与社会发展需求,在自身生存、利益和发展的压力的驱使之下,在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之下,它们最终能够克服、冲破从而超越传统的约束和阻碍,走上与工业及社会合作的道路的。 在这一过程中,大学传统的作用不可低估。在与工业合作的成功实践和进程中,英国传统大学实现了对自身古老传统的突破与超越,同时也说明了大学传统,伴随着大学的不断发展与变革也会在一定条件和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化或转化、产生突破与创新;大学传统的阻碍或促进作用也会随之相互转化和作用的。但是,大学传统的转化与突破不是随意、偶然和轻易发生的,它们是在必要的和适当的政治、经济、科技以及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刺激下才能发挥其促进的、阻碍的、继承的、创新的、超越的等等作用与功能的。对比英国的非传统大学,英国传统大学在与工业合作的道路上速度不算太快,步伐也不算太大,但它们却做出了骄人的成绩;在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同时,又始终坚守住了自己的大学传统和象牙塔精神。这种保守与开放、继承与创新的平衡正是每一所现代大学所孜孜以求的目标和境界。 本文试图从历史视野和个案研究两个层面入手,运用历史文献法、因素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解析英国传统大学与工业关系发展的过程和动因,对比分析了英国传统大学(英格兰大学和苏格兰大学)的各自独特的办学传统及其在与工业关系发展进程中表现出的迥异特征。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英国传统大学与工业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特征; 2、探究英国传统大学与工业关系发展的内外部动因; 3、展示剑桥大学与工业关系发展的成功案例; 4、对比英格兰、苏格兰大学与工业关系发展的不同特征与历史根源,阐述大学传统的影响、意义及其局限作用; 5、揭示高等教育职能的转变与大学-工业关系发展的内在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学位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G649.5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薇;;19世纪苏格兰大学的英格兰化进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洪成文;企业家精神与沃里克大学的崛起[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3 曾晓东,孙贵聪;研究大学类企业行为 提升大学管理的专业化水平[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4 谷贤林;导师制·午后茶·住宿学院与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5 孙贵聪;西方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管理主义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6 阎光才;牛津大学与牛津城——传统大学与社区间互动的一个经典个案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7 吴合文;张强;;牛津大学治理改革构想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8 董秀华;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职能与作用——个案与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9 潘发勤;;全球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学术资本主义——《学术资本主义》读后[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4期
10 谷贤林;学术精神与诺贝尔奖──剑桥、哈佛的启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成军;基于TH的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张薇;苏格兰大学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3 高耀丽;英国高等教育管理机制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温正胞;创业型大学:比较与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范硕;英国“剑桥现象”及其形成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喻维勤;英国工业精神的演进和嬗变[D];南开大学;2005年
2 高义峰;“剑桥现象”—英国高等教育双向参与机制的成功范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
2818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818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