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中华优秀孝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7 12:06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更是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博大精深的内涵常屹于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道德精髓和传承理念,他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1),这深刻表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重大意义。中华优秀孝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华夏儿女共同智慧的结晶,更是维系子孙后代的精神纽带。“百善孝为先,孔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2),这就是说孝是天地间历久不变、无可替代的行为规范,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元素。中华优秀孝文化在千百年的历史嬗变中一直被遵循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其中蕴含的尊老爱幼、关爱他人、忠心爱国等思想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大学生作为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将中华优秀孝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促进自身自由全面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作用。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弘扬中华优秀孝文化的深刻意义所在。论文从四个章节进行分析研究,第一章首先按照历史的脉络,对中华孝文化的概念、演变过程进行简单梳理,通过追溯中华孝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进一步提炼出中华优秀孝文化的主要内容,指出中华优秀孝文化具有天然普及性、教育实践性、长久发展性的特点,加深了对中华优秀孝文化的认识。第二章对中华优秀孝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一方面,两者融合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其一,有益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如: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生态教育等;其二,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路径,开阔研究视角;其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孝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两者融合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价值观相切合、目标相一致、内容上具有相通性。第三章是中华优秀孝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首先分析了两者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宣传优秀孝文化的力度有待加强;二是高校对优秀孝文化教育工作有待完善;三是大学生对优秀孝文化认知有待提高。其次,综合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本身这几个方面来总结原因所在。第四章是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提出加强中华优秀孝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强调中华优秀孝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就需要建立政府、高校、家庭和自我“四位一体”的合理教育模式。论文指出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大力宣传中华优秀孝文化;高校应将中华优秀孝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实际,提升高校教师孝文化素养;家庭中家长要言传身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等;大学生自身就要不断培养自身优秀孝文化道德情感,强化孝道实践行为。新时代,大力弘扬中华优秀孝文化,对于加强大学生道德素质建设起到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丁永华;;弘扬孝道文化 积淀和谐基因——孝道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意义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7期

2 陈仲庚;;百善孝为先——《孝经》解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3 王永强;;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蕴[J];教书育人;2013年18期

4 季庆阳;;近十年中国大陆孝文化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评论;2009年03期

5 潘剑锋,张玉芬;弘扬孝文化是农村养老的现实选择[J];改革与战略;2005年01期

6 王爱敏;赵元英;;儒家“孝”德的现代价值[J];中国公证;2002年05期

7 周彦新;试论中国传统孝道思想的演变[J];甘肃高师学报;2001年03期

8 宋金兰;“孝”的文化内涵及其嬗变——“孝” 字的文化阐释[J];青海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立改;当代大学生亲情教育研究[D];三峡大学;2011年

2 黄南永;中国传统孝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宗云;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207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8207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5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